胡培賢
教研員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堅力量,在教研生態圈中居于中心位置,是教研生態圈的創建者和參與者,是學科教研的主力軍。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各級學校大量引進學科教師,新手學科教師作為新鮮血液,在將新教學理念和教學防范帶入各級學校的同時,也需要盡快熟悉學校教學情況和學生情況,從而轉變身份,成為學科教學的主力軍。教研生態圈是新手教師成長的主要環境,在小學體育教研工作中,依托于教研生態圈,能對學校、社會和教育體系內的各類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為小學體育教師構建良好的成長、教研環境,滿足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成長需求以及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師資需求。鑒于教育系統內的教師、教研員、學校等主體對教研生態圈愈發重視,本文將立足于小學體育教研工作和師資培養工作,從體育教研員的角度出發,重點探究依托于教研生態圈高效開展小學體育教研工作的有效路徑,以期為教研員和體育教師提供工作參考。
1 教研生態圈概述
教研生態圈是保證教研活動順利開展、良性循環,并促進學生、教師、教研組、學校、地區教育體系共同進步和發展的一種理想教研形態。開放、共享、共贏是教研生態圈的主要特征,能實現學校以及地區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為各學科教師提供學習、成長和教學研討的虛擬空間和三維空間。教研生態圈可以分為不同層次,包含不同內容。教研生態圈的立足點不同,劃分的范圍不同,每一個層次都可組建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例如,以學校為主體的學校教研生態圈、以地區教育部門為中心的地區教研生態圈。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教研生態圈,是指包括教師層面、教研員主體、學校層面、區內交流、市內比賽、教育部層面多個主體的系統化的教研生態圈,內部包括學校這一小型教研生態圈。教研生態圈能在地區教育體系內,搭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各個學校共同參與搭建和應用教研生態圈。
以小學體育教師為主的教研生態圈,不僅包括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資源,還包括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資源。教研員作為生態圈的核心內容,不僅承擔著教師培訓的工作責任,還作為教學研討的中心環節,負責學校體育教學和教研工作。
2 教研生態圈對小學體育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教研生態圈是教育、教學和教師成長的主要環境,能從教育目標和學科發展的角度,為教師提供教學和成長的各類教學資源。隨著教育改革在全國各地的全面深化,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學科教學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體育與勞動、美育、德育、智育共同構成學校教育體系。體育學科是學校落實體育工作的主體學科,在鍛煉學生身體、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人際交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對小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生態圈恰恰為小學體育教師提供教學、教研和成長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2.1 集中體育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立足于地區體育教育事業的教研生態圈,不僅能對學校體育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還能將地區所擁有的體育資源集中在一起,從地區體育教育事業的整體高質量發展出發,優化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配置,將各類體育教育資源向資源較為貧瘠的小學學校傾斜。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縮小地區內學校體育教育水平的差距,補資源短板和教育短板。同時,各級教研員立足于地區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能以其在各個學校的影響力,引導生態圈內的學校和教師積極參與體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活動中,集合地區小學體育教育人力資源和教學資源。
2.2 獲取教師成長需求,創建師資培訓體系
以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為對象,構建省級、市級、縣級、校級體育教研生態圈,能為各個學校的小學體育教師提供成長的廣闊空間。每一級生態圈都包括具有豐富教學經驗、體育健康知識和學科教學能力的骨干教師,即,體育教研員。體育教研員在與生態圈內的小學體育教師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能獲取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環節面臨的問題、存在的疑惑以及個人在小學體育教師崗位上發展的具體需求。檢驗員對獲取的各類需求信息和問題匯總,能逐步完善師資培訓體系,從內容、時間、形式方面,對原有體系進行調整。例如,在原有的體育教師培訓體系中,對體育健康知識方面的培訓較為忽視,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對本階段學生的身體成長情況、身體素質方面的認知不清,組織開展的體育教學工作忽視小學階段學生身體發育和成長的特殊性。針對這一問題,教研員對生態圈內體育教師培訓體系進行調整,將體育健康知識納入師資培訓課程體系中。
2.3 加強教學教研聯合,為教研員提供入手點
教研生態圈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教師提供教學交流和教學研討的機會,將生態圈的教師集中在一起,構建互動式的教師培訓模式。生態圈將教學與教研結合在一起,能在教研員主持內部學習和交流研討的過程中,明確展示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認知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為教研員提供具體的抓手。例如,教研生態圈內的相關負責人會定期組織小學體育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會、座談會等,教研員作為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各位小學體育教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能獲取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體育教師解決問題、促進體育教師成長。
一方面,體育教師能將自己在教學中面臨的諸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未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反饋給具備專業知識和豐富體育教學經驗的體育教研員;另一方面,教研員除了要負責開展新手教師培訓工作,還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問題,研究如何提高體育教研水平,以推動體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教研生態圈為教研員提供了解體育教學困境和教學問題的有效渠道,教研員能根據小學體育教師反饋的教學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并進行嘗試,逐步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3 依托于教研生態圈,開展小學體育教研工作的有效路徑
教研工作是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工作,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教研生態圈的建立,為學科教師以及各個學科的帶頭人提供了交流經驗、彼此學習和共同成長的空間載體和機會。教研員作為各個學科的帶頭人和教學骨干力量,在推動小學體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居于中心位置。要推動小學體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教學工作有序運行,教研員要明確自己的重要地位,依托于教研生態圈,行使作為教研員的權力,落實組織教研研討、教師培訓等職責,為小學體育教師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
3.1 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教研生態圈的教學研討氛圍將直接影響與會教師的參與熱情以及教師對教研工作的重視度。從對各地的教研生態圈成員、教研活動和成效進行分析可知,雖然在教育部的號召下,各個學校、各地紛紛構建體育教研生態圈,但是體育教師普遍缺乏對教研生態圈和體育教研工作的重視度。生態圈中的體育教研員堅守本職,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教研活動,以掌握各個學校小學體育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但是小學體育教師在教研工作中的參與熱情較弱,體育教研生態圈取得的教研效果和培訓效果甚微,與預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針對這一問題,教研員作為具備教研理論知識、教學經驗和較高教學能力的主體,應該發揮自己在教研工作中的組織領導作用,引導小學體育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反饋教學問題和需求,強化小學體育教師的教研重視度和對生態圈的參與度,構建氛圍良好的體育教研生態圈。
例如,教研員在校內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校內研討,獲取體育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在校內小型教研生態圈中,通過交流研討常態化,強化體育教師的教研意識。教研員利用每天課間操時間,組織體育教師碰頭,反饋教學計劃完成情況,并檢驗分析達到某種體育教學結果的原因;同時,教研員還可以隨機聽課,根據工作安排,隨機選擇時間,在不通知該節課體育教師的情況下,觀察體育教師的授課方式、課堂氛圍、課堂安全隱患、課堂特色等,對其進行記錄,并在課后將體育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反饋給教師,幫助體育教師梳理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式。教研員將日常在體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按照教學問題的類型,對存在該類問題的教師進行分類,不斷完成教師檔案,并在教師的輔助下,完善教學日志,在日志中體現教師的教學需求。教研員將在新手教師培訓和常態化教學研討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在校內以問題引起體育教師對教研工作的重視,在地區生態圈中與其他學校的教研員進行溝通,共同解決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輔助教師解決其存在的個性教學問題,在教研生態圈中構建教研員、教師重視的教學研討氛圍。
3.2 根據教學情況提出實際問題
在“全民運動”的社會環境內,各級政府在轄區范圍內,號召民眾主動鍛煉身體,大力推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集合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力量,推動體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和鍛煉身體的意識,營造濃厚的社會運動氛圍。體育教研生態圈能作為體育教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要場所,讓體育教師能從自身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實際問題出發,在集體力量的幫助下,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強化體育教師的教研參與度。
例如,“課堂安全問題”一直是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避免。在生態圈中參與教學研討的體育教師在研討會中根據教學實際,提出問題“如何將安全教育融入體育課堂、規避體育運動安全風險,為學生創建安全的體育課堂?”并分享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突發性問題和發現的安全隱患,以具體的課堂案例,在教研員的組織下分析案例,共同尋求將安全教育滲透于體育課堂的有效路徑。在提出問題的體育教師的引導下,更多存在這一教學問題的體育教師能主動參與教學研討會,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補充案例,從學生、教師的角度需求這一普遍問題的答案。教研員在這一過程中,要維持會場紀律,引導各位與會體育教師能對問題進行有序補充,以和諧的氛圍開展體育研討工作。同時,教研員通過常態化教學觀察等工作,也能掌握一手體育教學安全問題和相關資料,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力軍。以在體育課堂中因教具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安全問題為例,教研員與體育教師站在教學需求、體育技能學習和學生運動需求的不同角度,雖然不能完成規避體育課堂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和隱患,卻能達到一定的防范目的。經過課堂觀察和教學研討,體育教師和教研員能針對特定的教學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措施。例如,針對教具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的安全問題,體育教師可將工具和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問題作為課堂集中授課的重點內容,在教給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按照規范使用運動器材,有針對性地防范教學安全問題的發生。在球類運動教學課堂,教師根據不同球類運動的特征性,將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結合在一起,在指導學生體育運動動作的同時,讓學生指導不規范的操作可能會導致的問題,引導學生樹立規范意識和安全意識,從學生端解決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了興趣,尤其在空間相對開放的體育課堂中,學生的興趣較為濃厚,經常會發生因學生不合理的操作的行為而發生各類安全問題,教研員站在維護學生人身安全的立場上,與體育教育就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和相應心理進行分析,與學生心理需求和心理階段性特征進行對接,既滿足學生體育運動和課堂探索的心理需求,又教會學生防范安全風險。
3.3 德育融入體育教研工作
體育學科并不是單一的運動類學科,體育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運動意識、逐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還需要全面落實德育工作,將德育植入體育,在體育課堂滲透德育,在小學德育工作的背景下,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在體育教研生態圈中,小學體育教研員組織開展以“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育”為題的研討會,并鼓勵與會體育教師積極發言、暢所欲言,將德育教育理念植入小學體育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學研討會上展示德育與體育結合的優秀體育案例,教師共同分析該優秀案例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原因,教師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也是學習綜合教學方法的過程,體育教師能不斷獲取新知識。
此外,小學體育教研員在校內開展教研工作的過程中,組織體育教研組內的教師“進班聽課”,從體育教師的專業角度觀察教師的課堂設計、課堂模式以及氛圍,重點關注體育教師開展的德育工作和取得的德育效果,分析體育教師落實德育工作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其課堂教學實際,發現體育教師德育與體育教學滲透不合理的問題,將其反饋給該堂課的教師,讓教師明確自己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輔助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3.4 共建共享體育教學資源平臺
小學體育教研員引導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地區共建共享體育教研生態圈和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豐富地區體育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例如,教研員要求體育教師一月要上傳最少一次教學視頻,在錄制教學視頻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課堂模式和教學設計,對小學體育教師形成內在驅動力。
4 結語
在校內、地區構建教研生態圈是現階段以及未來階段教學研討的主要模式,能為學科教師提供一個集合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教研空間,該空間能為小學體育教師和專業教研員提供便捷的交流和溝通的空間,將教學研討植入教學實踐,從日常教學中發現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打破各個教育主體有效溝通的渠道限制和空間限制。要構建一個結構完善、層層遞進的教研生態圈,就需要小學體育教研員調動體育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討,各抒己見、交流經驗、總結問題、尋求答案,為體育教師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和個人成長的空間。在教研員的引導下,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參與構建教研生態圈,創新教研模式,作為生態圈中的實踐環節,促進教師、學生、教研組、學校以及地區教育事業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