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展,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涌入00后大學生的日常話語表達,不斷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表達邏輯與實踐語境,使得00后大學生群體呈現出話語表達多元化、話語風格娛樂化、話語傳播淺表化等特征。5G時代的到來,將為世界帶來新一輪的智能化變革,也給00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來說也是契機,比如話語表達方式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形式,豐富的話語資源充盈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內容,互動的話語交流方式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模式等。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面臨了話語權消解,傳播主體多元化;價值失序與沖突,傳播秩序問題化;算法推薦冷落,傳播效果弱化等諸多挑戰。在萬物皆媒、萬物皆智、萬物互聯的環境下,為進一步提高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實效性,既要結合5G時代的傳播媒介技術特性,運用用戶思維,了解00后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和特點,也可以通過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精準優化議題,提高受眾閱讀卷入度;精準使用媒介,筑牢網絡宣傳主陣地等策略,進一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最優的傳播效果。文章對此展開研究分析,以期為00后大學生思政話語的精準傳播提供思路。
關鍵詞:5G;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4-0079-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浙江省社科規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5G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效度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2GXSZ073YBM
5G作為一種通用技術,以低延時、大容量、高性能等優勢,助推了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開啟了一個萬物智能互聯的新時代,5G技術也給00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萬物皆媒、萬物皆智、萬物互聯的環境下如何提升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1]。
(一)話語表達多元化
5G技術的發展,實現了“智”與“媒”的有機結合,碰撞出了新的媒體傳播方式和互動模式,構建了以數據、場景塑造為核心的媒介話語場域[2]。新的媒介話語場域突破了時空和地域上的局限,不再將傳統媒體作為唯一信息源,打破了相對封閉的“閉環場域”,為話語的傳播搭建了多元化的平臺,相比于傳統的交流媒介而言具有跨越性的革新。在萬物皆媒的5G時代,信息傳播的門檻和準入標準也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傳遞信息、參與互動,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體結構。00后大學生個性化特征明顯,形成了多樣化的價值訴求,日益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的多元化主體,依托于各類新媒體平臺,表達形式和表達的內容也更加多元化。
(二)話語風格娛樂化
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變化發展,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提升新媒體平臺的商業價值,出現了以商業、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輿論場,相比于宏大深奧、晦澀難懂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來說,詼諧幽默、輕松愉悅的話語風格更能受到00后大學生的青睞,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議題的權威性和嚴肅性。00后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新興代表,深受“飯圈文化”的浸染和“泛娛樂化”傾向的影響,各類表情包和網絡熱詞成為00后大學生創造性的具體體現,是00后大學生豐富情緒表達、增加社交情趣、產生圈層認同的重要方式,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新的內涵和風格[3]。
(三)話語傳播淺表化
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壓力之下,00后大學生已經逐漸養成了碎片化的閱讀思維習慣,抖音、B站等平臺在00后大學生中流行開來,迎合了這部分受眾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久而久之整體性的思維方式正在被解構,取而代之的是用碎片化的信息拼湊而成的不完整的事實。00后大學生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更充滿活力。面對海量的碎片化信息,為了提高閱讀的速度,增加閱讀的廣度,00后大學生不斷獲取浮于表面的信息,在面對感興趣的信息時點點手指評論轉發,而不是基于因信息背后的深層次思考而產生的價值認同[4]。海量的信息洪流中,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逐漸喪失了深度與其背后的邏輯意義,傳播的內容也流于淺表化。
(一)生動的話語表達方式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形式
法國哲學家福柯認為,話語具有權力的特征[5]。這種強大的社會力量蘊含了主體的價值意圖與權勢力量,在解釋框架、思維方式、認知圖式中掌控輿論、傳遞思想。5G技術的發展,拆解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宏大歷史敘事和線性傳播結構,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和網狀互動化的敘事表達。通過可視化等智能技術對現有的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形成圖片、視頻等淺顯易懂、形象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方式,能夠讓00后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并內化于心。因此,5G技術推動了智媒的發展,也推動了話語傳播媒介的更新換代,這就為00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表達提供了現實的可能和渠道。
(二)豐富的話語資源充盈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內容
隨著5G的技術賦權,海量的信息涌現于新媒體的各個交流平臺中,消解了思政教育者的唯一主體地位[6]。在“人人皆媒,人機互動”的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者作為主體和00后大學生作為受眾的身份被模糊區分,伴隨而來的是敘事主體的多元化。在開放的新媒體環境中,多元化的話語資源搶灘登陸,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激烈碰撞,生成了豐富的00后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資料。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長篇累牘、晦澀難懂的文字難以吸引受眾,在開放的語境中汲取生動有趣、鮮活明亮的多樣化的話語資源成了提升用戶黏性的重要方式。新媒體網絡中有價值的圖片、視頻等都能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話語素材,為網絡思想政治話語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三)互動的話語交流方式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模式
5G時代,媒介話語更加重視場景塑造以及與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7]。各類新媒體平臺因其門檻低、操作簡單、海量且碎片化的信息滿足了00后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顛覆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大眾化的傳播模式,提出了細分受眾、精準傳播的傳播模式。網絡空間已經成為新的話語傳播場域,00后大學生之間交往方式也隨之演變為數字化的虛擬交流方式。在虛擬的網絡語境中,要想牢牢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就必須重視個體化圈層的需求和特點,及時調整話語的內容、形式及表達方式,避免出現“失語”“失聲”現象。網狀互動的交流方式將受眾細分為不同的信息主體,基于相似的個性化需求而聚合為虛擬的網絡社群,形成了同質化的價值認同。
(一)話語權消解,傳播主體多元化
法國哲學家福柯認為,話語兼具了語言和非語言的形式,也就是說話語可以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他的話語其實就是權力的表現形式,是掌握并施展權力的關鍵性因素。掌握了話語就是掌握了權力,因此話語權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8]。大學階段是00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對這部分群體的主流意識形態引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任務[9]。隨著5G技術的發展,依托互聯網媒介平臺,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話語來源,任何信息都可能成為話語藍本,任何網絡渠道都可能成為話語平臺。個性化的參與互動,滿足了00后大學生的表達需求,使其表達空間得以拓展,教育者的話語空間被迫受到了擠壓。
(二)價值失序與沖突,傳播秩序問題化
5G時代,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0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受到沖擊,從而產生價值失序與沖突,陷入“信息烏托邦”的窠臼之中[10]。開放的虛擬網絡,多元的文化沖突,讓低俗文化、西方社會思潮等有可乘之機,成為意識形態領域的一顆顆毒瘤,荼毒著00后大學生群體。算法推薦能夠精準掌握00后大學生的偏好和價值取向,基于共同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達成共識,形成特定的“共識圈”,久而久之會形成相對封閉的“閉環場域”,將思政教育者隔離于00后大學生群體之外。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為吸引粉絲,獲得高的瀏覽量、關注度和點擊量,碎片化、泛娛樂化的信息更易于被接受并傳播開來,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傳播秩序的問題化日益凸顯。
(三)算法推薦冷落,傳播效果弱化
在復雜的網絡話語互動語境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話語內容的生產者,也可能會成為話語的傳播者,網絡平臺的低門檻,讓更多的00后大學生參與進來,成為一個個“話語中心”。5G技術推動算法推薦技術的發展,向00后大學生推薦多樣化信息,滿足其個性化需求,人們往往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比如抖音。但是又因為00后大學生的獨特偏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本質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會被其他泛娛樂化的內容擠壓傳播空間,推薦內容不足,造成了這種“去中心化”的推薦路徑[1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因為其深奧、晦澀難懂需要受眾深入思考而備受算法推薦的冷落,出現低傳播率、低覆蓋率、低影響力。
(一)精準分析受眾,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引領
00后大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有著特定的群際模型,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帶有群體性喜好和個性化偏向。要想長期吸引他們的目光,應以需求為導向細分受眾,運用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有價值的信息,詳細研究他們的群體性特征和個性化需求,進而分類施策,才能夠不斷提升傳播的針對性[12]。但是這并不代表要一味迎合00后大學生群體的群體性喜好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權威性,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技術優勢,在00后大學生集群的網絡空間唱響主旋律,加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原創性設計,進一步加強對00后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在潛移默化中引導0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精準優化議題,提高受眾閱讀卷入度
在讀屏時代,碎片化已經成為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13]。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廣泛傳播需要重新聚合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關鍵在于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科學的符號進行呈現。通過不斷優化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議題設置,提升受眾的閱讀卷入度,這就需要管理者在特定的框架下選擇、重組并通過一定的形式表達特定的信息。媒介框架作用的過程,就是選擇傳播材料,形成媒介議題,完成意義建構,影響受眾進行信息解碼和意義解讀的過程[14]。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在選擇媒介時存在一定的意識性和特定性,使用的媒介是否能滿足其需求成為影響該媒介是否能成為其未來的選擇的主要因素。
(三)精準使用媒介,筑牢網絡宣傳主陣地
5G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媒介技術的革新,想要搶占受眾的心理地位,需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媒介的深度融合,在理念上體現服務性、方法上體現新穎性、手段上體現多樣性,充分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因勢而為,因時而新,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生機與活力。“內容生產”既要注重知識性和價值性,巧用更為精準的傳播方式,吸引受眾,留住受眾[15],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全面掌握分析受眾閱讀數據,包括瀏覽量、粉絲數等等,更要挖掘這些數據背后隱藏的有價值信息,通過對受眾全方位、全過程、多角度的數據跟蹤和評估,精準掌握話語的傳播規律,進一步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筑牢網絡宣傳主陣地。
本文通過分析高校00后大學生的日常話語表達,總結出該群體話語表達的三大特征,結合5G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進一步分析出5G時代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提出了增強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實效性的三條策略。
參考文獻:
[1] 孟佳琳,謝曉娟.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網絡語言的借鑒與引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5):44-46.
[2] 林峰.人工智能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定位與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2020(1):79-83.
[3] 陳希,鄧淑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困境及其優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0):75-76,96.
[4] 趙麗,劉晴晴,孔澳港. 5G技術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3(2):77-79.
[5] 崔聰.人工智能賦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實踐論析[J].思想理論教育,2023(3):91-96.
[6] 周志鵬,李銳. 5G時代背景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優化[J].品位·經典,2022(4):140-143.
[7] 岑福飛. 5G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探索[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32-37.
[8] 李麗.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建構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3):127-131.
[9] 王艷.人文關懷: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金鑰匙[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2(4):151-156.
[10] 嚴敏.微傳播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4):61-63.
[11] 石群.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路徑探微[J].長春大學學報,2022(12):78-81.
[12] 高文天,商淑琦,鄭林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0):58-60.
[13] 馬小華,張港.媒體融合境遇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邏輯理路[J].宜春學院學報,2022(8):103-107.
[14] 胡元林.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邏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52-156.
[15] 邵頔.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的生成邏輯與提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3(1):56-61.
作者簡介 沈麗超,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