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與高職教育教學的融合可以為高職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的陣地與載體,并促使高職思政教育的成效得到有效提升。以新媒體為視角,對高職思政教育開展全方位的創新,有助于強化高職思政教育的活躍度,有利于加強高職思政教育的全局性,有益于深化高職思政教育的差異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體系的逐步完善及新媒體技術的革新,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教育手段,將新媒體融入高職思政教育,以培育“時代新人”為根本指向,以新媒體功能優勢為方針導向,以“全局育人”觀為實踐方向,推進新媒體視角下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創新,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訴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文章采用逐級遞進的分析方法,以新媒體為導向,分析高職思政教育實施創新的現實價值與基本原則,進而依據作者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經歷與經驗,提出以下具有針對性的創新路徑:加強觀念轉變,打造智慧思政“金招牌”;完善平臺建設,引領主流思想潮流;強化資源整合,發揮“云思政”優勢;健全監督體系,強調正向輿論引導。同時,從教育形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對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提出建議,旨在為高職思政教育的改革與推進提供理論參考與借鑒,為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者指明方向,助推高職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全面發揮。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思政教育;創新;路徑;育人功能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4-0185-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思政專項)“新時代立德樹人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2021SJB0458
伴隨著科技發展,新媒體在高職院校思想引領、價值塑造、文化傳承、學生服務等方面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在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中,新媒體技術的融入與應用為教師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造了更為便捷的信息接收渠道,推動著高職思政教育施教水平的整體提升。全面發揮新媒體的功能優勢,推動高職思政教育從理念到實踐的全方位創新,是構建新時期高職思政教育體系的必要舉措,同時也是發揮高職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有力抓手。
(一)有助于強化高職思政教育的活躍度
利用新媒體平臺對高職思政教育實施創新,可以使教育者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意識的搜集、整理、總結,多維度地了解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心理訴求,進而全方位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與行為變化,以此為依據做出更加精確的學情判斷和管理決策。新媒體的運用打破了高職思政教育時空限制的壁壘,使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展開學習,并且將新媒體融入高職思政教育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能動性,使傳統的思政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一改往日“死水一潭”的局面,助推高職思政教育的開展與實施更加活躍。
(二)有利于加強高職思政教育的全局性
借助新媒體的技術優勢,高職院校可以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政教育體系,實現思政教育在校園內的全覆蓋,使高職院校全體成員得到思政教育的引導與感召,助推“全員育人”的實現;以新媒體為紐帶,可以針對高職學生入學、求學、成長、就業等不同階段實施形態不同、內容不同、導向不同的思政教育,做到“全過程育人”;新媒體的功能優勢使課程思政理念與大思政理念得以實踐,推動了思政教育與各學科教學間的有機融合,使高職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與技能鍛煉的同時仍可以得到思想的塑造與價值的引領,有助于“全方位育人”的實現。
(三)有益于深化高職思政教育的差異化
借助新媒體,高職思政教育者可以及時搜集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訴求及興趣愛好,掌握其思想動態和行為偏好,進而制訂并實施針對性的教育計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思想塑造和價值引領,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1]。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高職思政教育者可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經歷、職業興趣等情況進行整合,匯總成個人發展報告并將其反饋給家長,在學院與家庭的協同聯動下,引導學生在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上充分發揮個人優勢,積極糾正自身的不良行為,助推學生成為人格健全、素質全面的職業人才。
(一)以培育“時代新人”為根本指向
以新媒體為視角實施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必須將培育“時代新人”的目標作為根本指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提升高職學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體性地位,提升人文關懷在思政教育中的比重[2]。以新媒體為依托開展高職思政教育,需要保持施教的先進性,將傳統教學手段的顯性教育功能與新媒體教育的隱性功能有機結合,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保持思想的與時俱進[3]。此外,高職思政教育要借助新媒體對學生的信息進行搜集與整理,以此構建數據庫,進行針對性的思想塑造與價值引領,為高職學生成長為可以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助力。
(二)以新媒體功能優勢為方針導向
借助新媒體資源豐富的優勢,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對教育內容進行人性化設計,將思政內容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搜集并整理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新鮮事跡等素材,以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滴灌”的方式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新媒體平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4]。同時,借助新媒體對等性與交互性的特征,構建師生互動平臺,強化師生間的溝通,為思政教育提供更為直接、便捷的施教渠道。此外,還應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迅速的優勢,將教育內容融入校園文化、線上活動等載體中,助推先進思想理念的迅速擴散。
(三)以“全局育人”觀為實踐方向
在新媒體的加持下,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需要始終以“三全育人”理念為指導,重視課程思政與大思政格局的構建與塑造。借助新媒體的功能特點與技術優勢,拓寬高職思政教育的覆蓋范圍,強化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施教中的說服力,提升新媒體信息傳播渠道的輻射度與引領性,號召高職院校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媒體思政教育中來[5]。在具體的新媒體思政平臺建設過程中,要構建思政教育與其他各專業教學的互動渠道,為思政教育者及其他教師提供實時溝通的平臺,保證高職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全方位融合[6]。
(一)加強觀念轉變,打造智慧思政“金招牌”
創新高職思政教育需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將打造“智慧思政”作為目標,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創新教育模式,以趣味性和個性化的模式吸引高職學生,使思政教育更具活力[7]。
首先,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對思政大課堂中的師生關系進行重新審視,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賦予學生更高的主體地位,以包容的態度和學生開展平等互動,以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其次,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積極運用新觀念與新方法,在新媒體教育平臺中引導學生表達思想,并熟練運用網絡話語,以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新媒體思政教育教學,針對學生在新媒體傳播場域中的行為偏好及時調整教育方案,成為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路上的“好朋友”[8]。
此外,在教育內容的設計上,高職思政教育者要摒棄保守、陳舊的觀念,借助新媒體的功能優勢,圍繞高職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新鮮事跡等素材,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潮流”上的革新,使高職思政教育內容更加豐滿、有趣,使“智慧思政”理念落到實處。
(二)完善平臺建設,引領主流思想潮流
在新媒體視域下創新高職思政教育,需要以新媒體為依托構建功能健全、內容豐富、協同聯動的在線思政教育平臺[9]。對此,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依托當下流行的新媒體平臺強化思政宣傳與建設,憑借新媒體技術優勢的支持,加快構建青年學生校園媒體平臺,為高職思政教育育人任務的踐行增添動力。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創作內容需要因勢而新,始終保證新媒體思政教育內容的先進性與創新性,始終堅持主流意識形態,重視“紅、專”思想新潮流的引領[10]。
同時,高職院校需要統籌思政教育資源,推動思政新媒體對網絡優秀新媒體的學習與借鑒,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有效的運營手段與平臺規劃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利用,以提升思政新媒體平臺在引領主流思想中的競爭力與吸引力。此外,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的建設與完善中,全面尊重學生的建議與意見,在師生協同構建思政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使學生成為引領主流思想的先鋒,為高職思政教育營造積極的輿論生態。
(三)強化資源整合,發揮“云思政”優勢
對于“云思政”的構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者需要積極學習優秀新媒體的運營經驗,廣泛借鑒名校思政新媒體平臺的構建模式,與名師、專家展開交流互動,攜手打造高職院校的“云思政”聯盟[11]。面對新媒體傳播場域中良莠不齊的各類信息,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對不良思想與錯誤言論加以嚴格的把關與管控,推崇正確的價值觀念,保證高職思政教育的主流意識形態不受干擾[12]。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者需要將“云思政”與課程思政和大思政理念進行全面融合,充分借助沉浸式展廳、全息投影、AR互動等技術,使高職學生在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在線學習中,深刻接受思政教育對心靈的洗滌和對思想的熏陶[13]。
除此之外,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抓住“七一”、“十一”等重要節點,以生動形象的“云思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宣傳、“四史”教育等活動,使更多的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借助新媒體渠道成為引領高職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和主流意識形態的關鍵要素,使學生在耳濡目染和感同身受中實現正確的思想塑造,得到行為上的積極引導。
(四)健全監督體系,強調正向輿論引導
基于新媒體虛擬性、開放性和信息龐雜性的特點,辨別能力不足的高職學生容易在新媒體傳播場域中動搖自身的政治信仰和文化信念,甚至逐漸“迷失”在網絡空間中。對此,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構建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落實新媒體監督措施,為高職學生在新媒體場域中的學習與活動“保駕護航”,使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符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14]。
以此為基礎,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在新媒體傳播場域中開展正向的輿論引導,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追蹤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運用思政教育手段和正向輿論內容對學生開展疏導,堅定高職學生的政治信仰和文化自信。同時,高職思政教育者要將黨的理論及路線方針政策通過新媒體思政平臺及時傳達給學生,強化學生對黨的認同感,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15]。針對新媒體信息流與主流思想的對沖現象,高職思政教育者需要積極“蹭熱點”,針對當下高職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與熱門事件展開分析,以靈敏的互聯網“嗅覺”監控新媒體信息動態,避免學生遭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并充分運用思政教育武器進行針對性的輿論引導,為高職學生三觀的正確塑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職學生普遍樂于追求新鮮事物,喜歡在虛擬且開放的新媒體傳播場域開展交流與互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以新媒體為視角,充分發揮新媒體獨有的功能與技術優勢,在充分整合傳統教育與新媒體教育的基礎上,針對教育觀念、平臺建設、資源整合、監督體系等要素,對高職思政教育實施全方位的創新,從而有效提升高職思政教育的工作成效,強化思政教育對高職學生的思想塑造與價值引領,并助推高職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全面發揮。
參考文獻:
[1] 商小詠.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111.
[2] 胡薇.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探究[J].中國報業,2022(24):78-79.
[3] 潘徐恩.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話語模式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6):95.
[4] 李風嬌.新媒體應用于思政教學的創新對策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3):198-200.
[5] 賀建民,谷溪.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J].中國報業,2022(22):126-128.
[6] 丁寧寧.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2(12):102-104.
[7] 王向志.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智慧課堂教學[J].高教學刊,2022,8(31):164-167.
[8] 宋燁,蘇雅倩.思政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機制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9):103.
[9] 郝紅亮.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傳播機制創新探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9):112-113.
[10] 陳美霖.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品位·經典,2022(19):139-141.
[11] 徐夕然.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美育的滲透[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20):88-89.
[12] 李曉有.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5):25-27.
[13] 楊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新趨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8):89.
[14] 張倩.以新媒體建設助推思政課教學效果提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6):45-47.
[15] 周子桐.新媒體傳播與思政教育融合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4):82.
作者簡介 蔣亞莉,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