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健 張永利
摘要:偉大建黨精神作為紅色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牢記黨的理想信念,成為黨和國家未來的擔當者和歷史使命的繼承者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體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三方面,探討偉大建黨精神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偉大建黨精神;思政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9-002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課題編號:2021—KYYWF—0531)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偉大建黨精神作為紅色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牢記黨的理想信念,成為黨和國家未來的擔當者和歷史使命的繼承者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要深刻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繼承“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并發揚光大。本文簡述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體現,指出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并探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1.堅持真理、堅守理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求真務實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持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守。偉大建黨精神包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的初心和使命,是一支火把,一盞明燈。正如革命先賢夏明翰的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黨的指導思想,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前所未有的實踐觀,并且以此分析和解決人類發展中的諸多問題。對于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來說,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即只有堅持真理,才能為實現堅守理想提供可能。
2.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如何成為一個求真務實且對信仰矢志不渝的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鐘志申在犧牲前夜寫給哥哥:“我認定,共產黨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成功。我犧牲生命,把一切貢獻于革命,是為了尋找自由,為了全國人民求得解放。我知道我的犧牲,不會白犧牲,我的血不會白流。”黨的先驅將初心和使命注入靈魂血液之中,為了偉大的革命事業舍棄自己的妻子兒女,大義凜然,舍生取義,視死如歸。因此,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中,能讓大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努力學習,將來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3.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斗爭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堅守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三大歷史任務的精神底蘊。一百多年前,中國共產黨的部分代表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在經歷無數次挫折中堅持參加了黨的一大,正是這種精神,使得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不斷取得勝利。將這些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一以貫之,會成為共產黨人代代相傳的偉大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是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也是黨的制勝法寶。
4援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為民情懷
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由人民而立、因人民而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民服務,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繼、慷慨就義,還是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在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中不怕辛勞、奮勇前行,都是因為心中有人民,一切為了人民。
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和人民性是無法分開來說的,在中共一大上,黨就提出了消滅階級差別的決定,并提出了為民族和民眾的利益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這就決定了對黨忠誠和不負人民的一體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同樣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更加體現了黨要依靠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從而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
1.強化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功能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為本,是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美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保證。人才是新時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真正的人才要做到“德才兼備”,“德”指人的道德素質和人格品質,而“才”指的是個人的知識技能等綜合能力。“德”是“才”得以發揮的基礎和前提,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開的。
高校只有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培養出大批的優秀人才。總的來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而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之選。
2.增強高校思政課教育的實效性
當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內容以理論為主,枯燥乏味,教學方法以課堂教授為主,方法單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也極為突出,主要是與時事熱點事件的結合不夠緊密,無法使大學生感同身受。
因此,教師只有將時事熱點事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才能增強高校思政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偉大建黨精神就是十分生動的時政教育資源,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源頭,應當被不斷傳承和弘揚下去。將這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針對性,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大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了解,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理解和認同。而教師在研究偉大建黨精神時,也要對其他時事熱點事件與偉大建黨精神的關聯性進行深入挖掘,在實效性上不斷加強偉大建黨精神與時事熱點事件的聯系。
3.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思政課的一項關鍵任務。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當前,部分大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上思政課只是為了“修學分”,思政課教室只是“休息”的場所。這就導致這部分大學生不重視思政課,對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的了解不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認識不深,不利于他們成長成才。
首先,教師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可以讓大學生全面了解黨的百年奮斗史,理解黨如何在百年歷史中心系人民,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次,教師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可以讓大學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家國情懷。這樣,能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4.偉大建黨精神是大學生破除歷史虛無主義影響的現實需要
唯物史觀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一部分,對人們認識世界的發展規律具有重大的作用。當前,鼓吹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和行徑時有出現,在社會上產生了不良影響。偉大建黨精神有助于大學生抵制錯誤思潮,破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教師方面,高校可以引導教師為大學生講解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路上創造的舉世矚目的奇跡,以及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唯物史觀基本觀點,堅持人民至上,牢牢植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大學生方面,高校可以讓大學生感受偉大建黨精神,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把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鐫刻在心頭,堅定“四個自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教材中,豐富思政課教材內容
思政課教材是高校思政課的主要教學工具,教師應當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教材中去,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導論課程中,教師要把偉大建黨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有機結合起來,讓大學生追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教師應將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結合,以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信引領大學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教師應將偉大建黨精神與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爭的百年道路探索相結合,提高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應將偉大建黨精神與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相結合,促進大學生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要求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時應結合社會實踐,不應拘泥于課堂之中。如牡丹江師范學院以當地的紅色紀念館為教學基地,帶領大學生參觀八女投江紀念館,學習她們浴血奮戰、寧死不屈的偉大精神。而“八女投江”精神,正是偉大建黨精神中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生動體現。因此,教師只有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教材中,加強理論創新,才能使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用偉大建黨精神武裝頭腦,提高教師的理念素養
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主體,應當用偉大建黨精神武裝自己的頭腦,推動偉大建黨精神內涵的不斷深化,使之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和有效手段。首先,將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教學重要手段的必要條件是持續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教師只有深入研究偉大建黨精神,才能在研究中對偉大建黨精神進行理論創新。其次,教師要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不忘初心和使命,真正做好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和傳播者的工作。
3.重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加強與大學生的互動
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是信息時代背景下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要使偉大建黨精神深入大學生的內心,離不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線上教學形式傳播偉大建黨精神,使大學生在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中了解和記憶有關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容。同時,教師要在線下教學中經常與大學生進行互動,使互動的生動性和教學的深刻性相互補充。這樣,能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線上線下教學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加強互聯網教學方面,教師要有效整合網絡教育資源。在互聯網內容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教師要加強理論素養,對互聯網信息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克服互聯網信息碎片化的弱點,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實效性和趣味性強的特點,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其中,讓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領悟偉大建黨精神。而大學生在學習偉大建黨精神的過程中,也要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與教師進行線上線下互動,進而培養自身運用知識的能力。
4.注重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性,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
在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這樣,不但能讓大學生在課堂上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而且可以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真正領會偉大建黨精神,身臨其境地感受其內涵。首先,教師要積極挖掘紅色資源,努力尋找身邊的感人事跡,使大學生從身邊的人物中深刻體會偉大建黨精神。其次,教師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有效彌補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直觀理解的不足,使大學生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再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一些現代科技手段,如VR技術等進行直觀教學,以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特點。最后,高校要主動搭建偉大建黨精神的教學平臺,將偉大建黨精神外化為積極主動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偉大建黨精神。
5.努力營造教學氛圍,使思政課教學融入生活中
在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只重視顯性教學,忽視隱性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將顯性教學和隱性教學相結合,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思政課教學融入生活中。比如,教師可尋找一些與偉大建黨精神的主題相契合的文藝作品,打造一批與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的文化服飾,在場館中懸掛一些偉大建黨精神的主題標語,使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偉大建黨精神。教師還可以有效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將思政課教學融入生活中,讓大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偉大建黨精神。這樣,大學生可以受到啟發,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前途、民族命運聯系起來,用行動書寫自己精彩的人生。
6.堅定文化自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縮影,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和近代中國的發展歷程,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凝練,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偉大建黨精神體現了共產黨人延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血脈、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底氣。作為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講好偉大建黨精神背后的文化故事,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讓大學生不斷堅定文化自信,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孫學良.最偉大的勵志書·革命者書信白金紀念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3]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高占祥.革命先烈家書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 2021(14).
[6]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Jian1, Zhang Yongli2
(1. School of Marxism,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d spirit pedigree,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keep in mind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the Party and become the future bearer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the successors of historical miss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value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ath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hegreatspiritofbuildingtheParty;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impor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