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儀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站立難度完成的質量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中國知網關于核心穩定性和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難度完成質量的文獻,其中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詞《核心穩定性的定義》中出現了59條相關參考文獻,搜索《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核心穩定性》為關鍵詞出現了26條相關參考文獻,搜索關鍵詞《核心穩定性訓練的方法》出現了142條相關參考文獻,翻閱了書籍《核心訓練》,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
向競技健美操領域的專家們進行請教與咨詢,主要探討競技健美操中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具體動作。
1.2.3 實驗研究法
(1)實驗時間:
實驗訓練從2022年10月3日開始,至2022年11月28日結束,共8周。實驗分為兩階段,每階段訓練4周,每周練習3次,分別是周一周三周五下午2點30開始進行實驗訓練,每次實驗訓練控制在1小時30分鐘左右。第一階段測試時間為2022年10月31日,第二階段測試時間為2022年11月28日。
(2)實驗地點:武漢體育學院藝術館5樓健美操館
(3)實驗工具:墊子、氣墊、墻壁、實心球、瑜伽球、壺鈴、滾軸、競技健美操專用板
(4)實驗對象:武漢體育學院健美操院代表隊運動員,男生4名,女生4名,年齡在18歲至23歲。
通過和武漢體育學院健美操院代表隊主教練溝通取得本次實驗訓練的許可,本人自2022年10月3日―2022年11月28日,在隊進行實驗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2.1 關于核心的概念界定
所謂的核心就是腰腹、髖關節,這是人體的核心。一個人是一個剛體,兩端用力,而最容易受傷的是中間部分,也就是人的腰,所以腰腹力量起到了穩固作用,還起到了預防受傷的作用。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在人體運動中起到穩定、傳導力量、發力減力等作用。這些肌群對于人體在移動過程中保持平衡有著重要意義。
2.2 核心穩定性的定義與特點
核心穩定性,即在復雜的體育運動中穩定軀干在骨盆上的位置,產生和控制最佳力量并將其轉移至四肢末端的能力。
有效的核心穩定性訓練計劃的設計是提高運動員運動水平所必須重視的有極高價值的訓練;設計核心穩定性訓練計劃的過程中要求充分考慮計劃針對運動專項訓練的有效性;核心穩定性訓練計劃包含有許多因素(練習方式,組數與重復次數、間歇時間、動作速度等等),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仔細考慮所有的變量。核心區域在運動過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核心區域的穩定保證了身體運動過程的穩定姿態,同時,強有力的核心肌群為身體運動過程中的穩定姿態提供了力量的發力源。
2.3 競技健美操C組站立難度的界說
根據競技健美操2022—2024周期評分規則,將難度劃分為三組八類,分別為A組地面難度動作、B組空中難度動作和C組站立難度動作,而C組站立難度包括第七類和第八類,分別是轉體類和柔韌類。
2.4 核心穩定性訓練在競技健美操領域的研究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以及對“核心穩定性訓練”“競技健美操”關鍵詞的檢索,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運用核心穩定性訓練在競技健美操領域的實踐效果是顯著的,這從側面反映出核心穩定性訓練在競技健美操運動中有其必要性和優勢。
其中,學者羅亞峰在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競技健美操難度完成質量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在老規則D組平衡與柔韌的難度動作完成質量上,核心穩定性訓練表現出與傳統訓練最大的差異,核心穩定性訓練加強了運動員對身體平衡的控制和自我感知,單足轉體的失誤率較對照組大幅降低,說明核心穩定性訓練提高了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平衡穩定能力和身體控制力,能有效提高運動員的難度完成質量。
2.5 實驗結果對比分析
2.5.1 實驗流程
實驗前,裁判員根據新版競技健美操難度完成評分規則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C組站立難度完成質量進行評分,實驗期八周,對照組按照傳統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實驗組在對照組的訓練計劃基礎之上增加核心穩定性的訓練。第一階段四周實驗后,第一次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難度完成質量評分,對比測試數據。第二階段四周實驗后,第二次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難度完成質量評分,對比測試數據。
2.5.2 對實驗中測試難度指標的選取與分析
2022版競技健美操新規則下,難度動作分為A組地面難度動作、B組空中難度動作和C組站立難度動作。其中C組站立難度動作有轉體類和柔韌類兩個組別。轉體類包括單足轉體和水平控腿轉體,柔韌類包括劈腿、依柳辛和平衡。這兩大類均有相同的特點,首先,均以單腳的轉體為主;其次,兩大類動作分值與轉體讀度數相掛鉤。而這兩大類動作失分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轉體時身體額狀面出現傾斜,轉體時轉體過度或轉體不足,抑或是轉體時腳的移動。因此,通過對C組難度技術動作的理解和對健美操領域的專家進行的訪談,本次研究選取單足轉體720度和依柳辛720度作為研究指標。
2.5.3 核心穩定性訓練的訓練方案
該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動作是通過對8位競技健美操領域的專家和優秀運動員進行訪談,由本人整理出的結果,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內容是通過對核心穩定性動作的篩選,35個動作中選出30個,具體有以下:正平板支撐類、控背肌、深蹲向上推實心球、手握實心球深蹲左右轉體、瑜伽球分腿下蹲、提臀抬腿類、實心球仰臥起坐、弓步下壓、髖部交叉、俯臥撐類、實心球上舉、直腿硬拉、瑜伽球橫滾、橋式瑜伽球、肋木舉腿、站立背肌、滾軸滑行、單足站立、燕式平衡、兩頭起穿彈力帶、俯臥背肌、瑜伽球滑行、實心球高位仰臥起坐、背沙袋深蹲、氣墊上單足站立、氣墊上燕式平衡、側平板支撐、后平板支撐、實心球負重背肌、壺鈴硬拉。核心穩定性訓練的方案是根據所選出的訓練動作,第一階段第一周到第四周選取8個動作(第二、三、四周的訓練計劃同第一周,每組個數在前一周基礎上加5次、時間在前一周基礎上加10秒);第二階段第一周到第四周選取8個動作(第二、三、四周的訓練計劃同第一周,每組個數在前一周基礎上加5次、時間在前一周基礎上加10秒)。
2.5.4 測驗難度的最低完成標準及完成質量的評分標準
專項難度動作單足轉體720度的最低完成標準為完成難度時必須前腳掌撐地完成動作;依柳辛720的最低完成標準為完成難度時擺動腿完成完整的兩圈旋轉。
難度裁判可對單足轉體和依柳辛兩個難度動作舉例的特殊錯誤進行減分,減分標準有小錯誤減0.1、中錯誤減0.3、大錯誤減0.5。
2.5.5 實驗前測的實驗數據
實驗前測的實驗數據是在未進行實驗前對運動員難度完成質量測驗的結果,對實驗后測試的數據起到對比的作用,可直接得出該實驗的實驗結論。
實驗組黃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落地時兩腳未并攏、失去平衡,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完成動作時跳步;封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5,原因在于失去平衡,且難度不可算,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未能完成完整的轉體;田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1,原因在于失去平衡,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完成完整轉體的自由腿偏離垂直面或偏離圓的軌跡;劉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失去平衡,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未能完成完整的轉體;
對照組張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5,原因在于轉體時跳步,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完成動作時跳步;梁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失去平衡,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完成動作時腳在地面滑動;李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不是用前腳掌撐地轉體,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未能完成完整的轉體;王xx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失去平衡,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原因在于完成動作時跳步。
2.5.6 實驗前和第一階段實驗后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結果與分析
第一階段四周的訓練后,對武漢體育學院健美操院代表隊運動員們進行第一次測驗,并與實驗前測驗結果進行對比。
在進行4周的訓練后,實驗組黃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封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5到完成分減0.3,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田xx的單足轉體720度沒有變化,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劉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
對照組張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5到完成分減0.3,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梁xx的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李xx的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沒有變化,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沒有變化;王xx的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
2.5.7 第一階段實驗后和第二階段實驗后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結果與分析
第二階段四周的訓練后,對武漢體育學院健美操院代表隊運動員們進行第二次測驗,并與第一次測驗結果進行對比。
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后,相比于第一階段的訓練,實驗組黃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1到完美完成,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分無變化;封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分沒有變化;田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1到完美完成,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1到完美完成;劉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1到完美完成,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1到完美完成;
對照組張x的單足轉體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分0.3無變化;梁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分0.3沒有變化;李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5,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王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
2.5.8 實驗前和第二階段實驗后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結果與分析
將實驗前和第二階段四周訓練結束后的第二次測驗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后,相比于實驗前測驗的結果,實驗組黃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美完成,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封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5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分0.1;田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1到完美完成,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美完成;劉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美完成,依柳辛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美完成;
對照組張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5到完成分減0.3,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梁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分0.3沒有變化;李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5,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王xx的單足轉體720度從完成分減0.3到完成分減0.1,依柳辛720度完成分減0.3無變化。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與武漢體育學院健美操院代表隊的運動員相互交流及日常訓練當中,得知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在難度完成質量出現的問題。對武漢體育學院競技健美操院代表隊運動員進行實驗訓練后,將得到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傳統訓練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站立難度的訓練也有提升,而對于專門設定的核心穩定性訓練內容的實驗組運動員C組站立難度完成質量提升的更加明顯。這說明核心穩定性訓練比傳統力量訓練更適合運動員在提升C組站立難度完成質量中的訓練。
(2)在C組站立難度中,只有兩類分別是轉體類和柔韌類,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對于這兩類的難度動作,尤其突出在身體軀干穩定性的提高和對平衡轉體類動作的提升效果顯著,因此也說明了傳統訓練方法缺乏對本體平衡感覺的訓練。
3.2 建議
(1)今后要讓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學習核心穩定性的理論知識,讓他們認識到核心穩定性訓練在競技健美操C組站立難度完成質量中的重要性。
(2)傳統訓練與核心穩定性訓練對于運動員核心力量和難度完成質量的提高都有所幫助,因此,應該在傳統訓練的基礎上增加核心穩定性訓練,以此來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C組站立難度完成質量。
(3)建議今后在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隊訓練中高度重視核心穩定性訓練,并且與競技健美操的專項技術結合,有針對性地設計更有效的訓練方法。
(作者單位:武漢體育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