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璧蔚



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核心力量訓練也已經逐漸成為體能訓練的一種常用訓練方法。核心力量訓練早在多年以前就受到了很多發達國家的認可與大范圍應用。通過對人體核心區域肌肉的練習,可以充分提升人們核心去肌肉力量,在運動過程中也可以實現穩定身體重心、傳遞能量效果。核心區域力量訓練雖然在國家隊以及各個省級專業隊當中已經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學校層面并沒有得到良好普及。而對于高爾夫運動來說,對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程度也不是十分理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進行研究過程中共選擇所在班級共計60名學生作為對象,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60名學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大學生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借助圖書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文獻資料網站,以“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大學生專項平衡素質”為檢索目標,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了系統收集、整理與分析,基本掌握了本研究進行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類文獻資料,也為本文研究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實驗法
(1)實驗時間
本次實驗持續了2個月時間即2022年9月——2022年11月,每周二與每周五下午進行訓練,每次持續1小時。
(2)實驗場地
室外運動場地
(3)實驗控制
實驗組與對照組大學生在年齡、體重、身高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正式訓練之前,對兩組大學生所實施的準備活動完全相同,訓練時間與強度也保持一致。實驗組與對照組大學生全部按照要求完成規定動作,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訓練計劃進行。
(4)實驗方案
實驗組大學生訓練共包含有三個階段內容,每個階段核心力量訓練內容設置情況如表1所示。第一階段持續時間為1-2周,主要訓練內容還是以穩定狀態之下的靜力保持練習為主,訓練主要目的就是力求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證大學生自身核心區肌肉力量可以不斷提升,更好的對身體能力進行控制;第二階段的主要訓練內容就是穩定狀態之下的動力性動作練習,該階段訓練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在保證淺層部位肌群得到充分鍛煉的前提下令深層肌群也可以參與到運動當中;第五階段5-6周時間,主要訓練內容就是非穩定狀態下的核心區力量靜力保持練習,這個階段的訓練主要是在瑞士球之上順利完成,在這個階段當中提升了訓練難度,在保證練習順利進行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減少了身體支點,在其他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下保證整個身體處于靜止狀態,這對于進一步的刺激核心區部位肌群作用發揮胡起到積極幫助作用。
而在對對照組進行訓練過程中主要采用的訓練內容如表2所示。
1.2.3 數理統計法
在進行調查研究過程中為了能夠對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的訓練效果進行比較分析,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了配對樣本t檢驗以及獨立樣本t檢驗,使用Excel軟件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核心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分析
2.1.1 兩組學生實驗前核心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分析
首先對兩組學生實驗前核心力量訓練動作指標情況進行了對比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中所得到的結果上看,在正式開始實驗之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18項指標P值對比結果全部大于0.05,說明在沒有進行核心區域力量訓練之前兩組大學生18個指標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1.2 兩組學生實驗后核心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結果
其次,對兩組學生實驗后核心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結果進行了研究,具體對比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所得到結果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核心區訓練之后,在實驗后,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核心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而言有了十分顯著的提升,而且所有指標前后對比結果對比結果P值全部小于0.05,說明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后核心區域力量指標有了十分顯著的差異性,也證明了在為大學生實施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以后,大學生的核心力量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2.2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分析
2.2.1 兩組學生實驗前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分析
在進行研究過程中也對兩組學生實驗前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動作指標進行了對比,所得到的對比結果如表5所示。結合表5中所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出,對于兩組學生而言,在實驗前所測得的傳統腰腹肌力量指標P值大于0.05,因此可以清楚看到在實驗之前兩組學生各項指標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2.2 兩組學生實驗后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動作指標對比分析
在進行研究過程中也對兩組學生實驗后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動作指標進行了對比,所得到的對比結果如表6所示。結合表6中所給出的結果可以看出,在經過3個月時間的訓練之后,實驗組學生各個維度所得到的指標都要明顯大于實驗前,除了負重體前屈以外,最終所得到的P值都要小于0.05,對比數據結果存在明顯差異。結合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針對大學生合理開展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對于提升傳統腰腹肌力量可以起到積極促進意義。
2.3 平衡能力測試指標對比結果
平衡能力測試也被稱之為是八級附橋,在很多專業化高爾夫俱樂部當中都會使用該項測試對學生自身核心力量強弱進行綜合評價。在進行評價過程中共包含有八個級別,所對應的分數為1~35分不等。在對大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大學生需要結合實際要求完成各類相應的技術動作,與此同時在整個動作過程中不應當出現明顯晃動,如果大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出現了不規范情況,評測者要在第一時間及時提醒,如果確定無法順利完成技術動作后,則可以將其評定為上一級水準。在進行研究過程中也對兩組學生平衡能力指標進行了測試,所得到結果如表7所示。從所得到的結果可以清楚看到,實驗組學生的平均得分為(18.13±9.23)分,而對照組學生的平均得分則為(8.75±4.53)分,從所得到結果中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得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且P值小于0.05,說明兩組學生的平衡能力測試指標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可以看出對大學生實施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對于提升大學生平衡能力會起到積極幫助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研究在進行中選取了高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高爾夫技術課程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對專項平衡素質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從所得到的數據對比結果中可以清楚發現,為大學生實施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對于對于提升大學生核心力量水平、平衡能力。
(2)針對于大學生實施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對于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學生核心肌群力量會起到積極促進價值。
(3)對于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而言,其在提升學生專項運動成績方面,最終所取得的效果與傳統腰腹肌量訓練相比要更為理想與顯著。
(4)在對大學生開展傳統腰腹肌力量過程中,如果訓練不當可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較為顯著的疲勞感受,導致大學生訓練積極性受到消極影響,甚至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運動損傷情況發生,但是對于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而言則不會產生這種情況。
4.2 建議
(1)對于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方法而言,雖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大學生的核心肌肉耐力、力量、穩定性以及專項運動技能,但是也不應當完全忽視傳統腰腹肌力量訓練自身所具有的價值。
(2)高爾夫技術課程教師在日常學習與工作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學習先進的高爾夫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與訓練理論。
(3)體育部門、教育部門應當積極組織高爾夫技術課程教師開展定期培訓,這對于提升高爾夫技術課程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業務水平也會起到積極幫助作用,為大學生培養起到積極幫助。
(4)核心區域力量訓練無論是對于任何項目而言,都有著十分良好的幫助作用,教練員應當結合具體項目的差異,盡可能的選擇最為科學的方法以及手段針對大學生加以合理訓練。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