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達
旅游是當代人生活品質提高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既能夠使身心得以放松,又能夠增長見識、感受世界。而現如今,隨著旅游景點和游玩項目的不斷增加,傳統旅游模式下單一、陳舊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體育旅游作為旅游業優化和調整的新興產物,具有休閑娛樂和強身健體的雙重屬性,是國民消費和旅游發展的大勢所趨。
三亞市是著名的休閑度假勝地,地理條件優越,基礎資源豐富,其旅游業更是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更和市場需求的改變,三亞市的旅游發展模式應當做出革新,以確保在國家乃至世界旅游業穩坐龍頭。
1 體育旅游的基本內涵
1.1 定義
體育旅游,顧名思義,即將體育項目與旅游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將體育運動項目寓于游覽觀光和體驗感受之中,在休閑旅游的同時,滿足強身健體的目的。體育旅游一體化的概念由發達國家引進而來,并不斷推動旅游業和體育行業的全民化,是體育行業與旅游行業的“珍貴結晶”。
簡而言之,體育旅游一體化作為旅游行業和體育行業的最新嘗試,是社會文化活動的提升和優化,也是國民生活品質提高的集中表現。支持和推進體育與旅游的融合,保證體育與旅游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國家文化建設升級,推動我國與國際體育旅游事業順利接軌。
1.2 分類
體育旅游集強身健體與休閑娛樂于一體,融合的角度與維度豐富,最終呈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本文,筆者將根據體育旅游參與的性質和目的進行簡單分類。
1.2.1 參與性質
體育旅游按照其形式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觀賽和參觀為主的觀賞型旅游項目,二是以參與為主的參與型旅游項目,如攀巖、騎行及一系列戶外項目等,兩類的核心區別在于主體的參與程度,以及在實際活動和項目中扮演的角色。
1.2.2 參與目的
體育旅游活動往往具有目的性,但又可根據其目的性的強弱再進行細化。目的性較弱的體育旅游活動具有明顯的市場性和易操作性,老少皆宜,如休閑體育旅游、節慶體育旅游、觀光體育旅游之類;而目的性較強的旅游項目則專業性更強,對年齡層以及身體狀況要求稍顯嚴苛,例如健身體育旅游、刺激體育旅游、競技體育旅游、探險體育旅游等等。
2 三亞市體育旅游現狀分析
2.1 發展優勢
2.1.1 資源基礎多元
三亞市作為海南省旅游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人文環境。首先,是地理位置優勢,三亞市依山傍水,城市內部河流環繞,并逐漸形成三亞特有的自然景觀,極具多樣性和豐富性;其次,是環境資源優勢,這里的環境主要指其旅游環境優勢,例如充足的陽光、金色的沙灘、清澈的海水等旅游閃光點匯集于此,可謂是大自然饋贈的“生態之最”;再者,是氣候條件優勢,三亞市作為典型的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城市,年平均氣溫在25℃左右,且全年日照時間多達2500小時,遠超過其他旅游榜單城市,這就意味著即使在三亞最冷的時候,依然可以滿足游泳或其他水上項目的持續開展。除此之外,三亞市在世界環保組織的見證下,榮獲了“中國空氣質量最佳城市”的稱號,其中負氧離子含量更是取得了“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好成績。
因此,三亞市優厚的資源基礎無疑是“老天爺賞飯吃”,把握這一系列自然條件和環境資源,是因地制宜的價值體現,也是揚長避短的重要舉措。
2.1.2 基礎設施完備
令人意外的是,最初的三亞只是一座極其普通、貧窮的小漁村,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后,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因地制宜,一躍成為如今的旅游度假首選地和著名旅游城市。三亞市的旅游設施和相關設備自投入使用至今,通過多年的維護和整改日趨完備,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接待體系,涵蓋衣、食、住、行、玩、買等方方面面,為體育旅游的普及和融入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助推三亞市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建設與創新。
2.1.3 客源潛力極大
三亞旅游業前期已經取得較大的成績,年均游客總數在全國統計數據中名列前茅,并始終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成為國民度較高的休閑度假旅游勝地之一。以此客源作為基礎,選取三亞市進行體育旅游一體化的先行城市,有利于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順利構建,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和收益,實現體育旅游的重要價值。
2.1.4 政府部門支持
自海南經濟特區建立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在這幾十年里,有關政府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持旅游業的發展,前前后后注入大量資金,并以此作為三亞市的核心產業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同時堅持“一省兩地”的發展理念,充分肯定旅游發展對于海南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地位。此外,根據國家近幾年的發展方向和計劃方針,不難看出國家正在積極革新,力求將海南島打造成國際化的休閑度假旅游勝地。而三亞市作為“一省兩地”核心戰略中的兩地之一,也在不斷發揮其在國際化發展中的重要價值,有效落實國家級和省級的建設任務,依托政策優勢和政府支出平穩輸出,不斷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使得旅游業儼然成為三亞市的支柱產業,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三亞市自全民健身計劃頒布和實施以來,對全民運動和體育健身工作也予以大力支持。通過舉辦一系列的體育活動,如自行車大賽、廣場舞大賽、攀登大賽、登山大賽等,建立無數優秀的賽事品牌,探索參與性較強的賽事章程,確保健身目標和價值落到實處。同時,注重體育賽事與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開設少數民族健身項目以及趣味競賽活動,在普及全民健身理念的同時,大力傳播弘揚少數民族文化,提高健身項目的豐富性和融合性,有利于三亞市的升級與轉型。
2.2 發展劣勢
2.2.1 配套體系有待完善
眾所周知,便利完善的交通體系是旅游行業蓬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環節,而三亞市位于海南省南端,交通路線和道路設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尤其是進入性方式較為單一和局限,道路設施密度低,道路網深度不夠,集中表現為航空轉機麻煩和鐵路線路復雜、昂貴,甚至成為人們最終放棄前往三亞進行旅游度假的主要因素,嚴重阻礙了體育旅游的一體化建立與發展。
除此之外,體育旅游一體化作為新興的產業模式,仍處于摸索和開發階段,這就使得體育旅游一體化構建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其涉及的人力和財力之多,將遠超于傳統旅游項目的開發與測試?;诖?,三亞市體育旅游一體化的宣傳推廣、基礎建設以及相關培訓均未能得到充分落實,使其無法與亟待更新的體育旅游模式相適應,制約三亞市旅游體育一體化建設目標的實現,一度影響三亞市整體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進步。
2.2.2 體旅產品開發有限
將體育寓于旅游,這就要求體育旅游應當具備體育活動和項目的常規屬性和基本保障,如設備管理、安全保障等,強調和凸顯體育項目的健康性與安全性。因此,在體育旅游一體化建設的全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體育價值和旅游優勢,遵循市場規律和導向政策,因地制宜地開發體育旅游一體化產品。不得不提的是,在現階段三亞市體育旅游革新的初期,“重銷售、重業績”的現象仍是屢見不鮮,活動和方式較為傳統和單一,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設和身體素質培養,使得體育旅游的建設流于形式,不利于三亞市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順利構建。
2.2.3 儲備人才不足
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一方面有賴于資源和設施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需要專業人才和技能資質的支撐?,F階段,三亞市大多數旅行社仍固守傳統的純盈利理念,工作人員往往是非專業人士,甚至對于人員招聘要求僅限于“會工作、能算賬”就行,未曾重視對地方文化的弘揚以及體育精神的傳播,直接導致了三亞市旅游行業的逆向發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專業設置和科目劃分時,始終沒有體育旅游這類專業,而旅游專業和體育專業的人才較為分化,缺乏兩者的理論結合與專業培訓,使得高校畢業生缺乏與體育旅游崗位相適應的知識技能,無法滿足旅游業的最新發展要求,為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實施的人才隊伍建設施以前所未有的難度與挑戰。因此,重視和加強體育旅游一體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從而為之后的游客提供更優質、更全面、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體育旅游服務,也是三亞市旅游業革新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3 體育旅游一體化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體育旅游的統籌發展
體育旅游產業作為新興的旅游發展模式和高端旅游產業,應當堅持國家及政府的主控地位,依托旅游建設方針和國家政策,結合市場規律和地方特色,以尋求進一步的發展。首先,三亞市政府及主管部門應當充分了解自身的責任與義務,發揮其牽頭作用,邀請旅游局、文體局等職能部門和建設主體積極參與,盡快組建一支體育旅游業的專業建設隊伍,由點及面,逐漸帶動旅游個體的思維轉變和經營方式,革新傳統旅游項目,推動體育旅游一體化。
除此之外,三亞市缺乏專業、全面的體育旅游規劃大綱和實施細則。因此,三亞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當注重統籌安排和宏觀調控,實現旅游產業和體育活動的融合與發展,同時,邀請國內外專業人士實地勘察、共同探討,最終制定合理且富有三亞地方特色的體育旅游總規劃,并對其發展目標和重難點進行細化,進而編制體育旅游一體化建設的具體方案和實施細則。尊重和肯定三亞政府在旅游轉型中的戰略性地位,完善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合理配置現有資源,提高市場監督管理水平,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合理布局體育旅游一體化建設的示范區和功能區,不斷優化和調整體育旅游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勿忘生態環節保護和紅色血脈滲透,將體育旅游與生態旅游、紅色旅游融合,實現各政策方針的并駕齊驅、協同發展。
3.2 提高宣傳推廣力度
三亞市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旅游資源和旅游資源優厚,可展開的體育項目頗多且富含趣味性,既可滿足普通游客的休閑需求,如趕海、垂釣、游泳等,又可以滿足年輕游客的刺激體驗,如沖浪、帆船、探險等。盡管如此,近年來三亞市的體育旅游發展仍不盡如人意,游客已出現“老客化”趨勢,缺乏新游客客源的注入,導致消費力度和活動力度受限,整體經濟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三亞市應當在體育旅游項目和形式積極探索和優化革新的同時,注重和加大體育旅游業的宣傳推廣力度,摒除傳統、單一的宣傳模式,不斷拓寬宣傳推廣渠道。借助市場優勢,迎合時代潮流,采用網頁宣傳、小視頻、APP等信息化技術,保障三亞市體育旅游文化得以充分宣傳,必要時對各項目進行細化和精進,留住老客、吸引新客,積極邀請老客對自身體驗進行分享和討論,幫助相關從業者及時了解一體化構建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助推體育旅游一體化建設進程,切實提高體育旅游業的市場地位和行業競爭力,打造三亞市體育旅游的全新面貌。
3.3 優化整合交通資源
三亞市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構建,前期須以體育資源和旅游資源為基本切入點,而后期將處于資源和經濟的瓶頸期,這就要求交通資源的有效支撐。現階段,三亞市大部分交通道路先于旅游區建設,這就要求在體育旅游一體化的開發和建設之初,邀請交通局和文旅局的主管人員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確保交通體系能夠滿足日后體育旅游建設區的需求,保障游客進行體驗和游玩時享有便捷的交通方式。在交通體系與體育旅游示范區融合確有困難時,及時改變建設區域,調整規劃方案,避免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浪費,注重資金和資源使用的最優化,切實保證政府資金投入交通設施的建設和協調中,提高體育旅游一體化的整體建設。
3.4 組建專業人才隊伍
體育旅游一體化建設隊伍成員的專業性和責任心,一方面是體育旅游管理和監督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體育旅游業得以發展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推動力,對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三亞市應當充分結合本市的發展方向和地方優勢,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政策,合理規劃、科學調整,首當其沖地革新傳統的高校專業設置。
將傳統的旅游專業和體育專業進行細化,設置與體育旅游相關的新興專業課程,以三亞市發展的基本現狀和主要目標為基礎,建立全面的教學教育體系,明確教學目標,保障滿足體育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和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讓更多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努力實現人才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對已入職員工進行定期的宣傳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從業者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增強愛崗敬業的責任感,并大規模引進其他城市或其他國家的體育旅游設備,把握與各產業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專業人才的福利待遇,避免人才的流失,從而推動體育旅游一體化模式的有序構建和高效發展。
4 結束語
由此可見,體育旅游一體化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對于三亞市而言,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需要各方部門積極參與和資源設備的有機整合。因此,三亞市體育旅游相關從業者應當深刻認識到體育旅游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當前體育旅游業發展現狀,并加強宣傳推廣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富有三亞特色的城市品牌,促進體育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以全新的面貌與國際接軌。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