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目前電子商務產業高速發展,在推動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還存在物流及基礎設施落后、人才匱乏、監管不力及融資困難等問題,阻礙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針對這些短板和問題,未來國家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引進農村電商人才,并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同時加強對農村電商的資金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問題
本文索引:趙博凡.<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08):-030.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4(b)--03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電子商務產業也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電子商務產業的不斷壯大,同樣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途徑就是推動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發展。2021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鄉村振興的新動力,雖然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 電子商務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不斷發展的電子商務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可以給農村傳統的商業模式注入新的動力,使農村建設煥發新的生機。
1.1 促進農村生活富裕
電子商務增加了農產品銷量,降低了農民的銷售成本,使農民收入提高。在農村傳統的商業模式下,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通過在市場上販賣農產品或將農產品出售給中間商,再由中間商運往各地銷售,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的收入非常有限。如果依靠自己販賣農產品,農民運輸能力有限,那么銷售的范圍就只能局限于本村附近的市場,難以將生意做大;如果將產品銷售給中間商,那么中間商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就會壓低進價,導致農民收入減少。在電子商務背景下,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初步發展,我國形成了一套農產品銷售體系,其中包括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及網絡農產品交易會等[1]。通過這些形式,農民銷售農產品不再受距離的限制,基本可以覆蓋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銷售量相較以往也有大增,緩解了過往由于銷量小,賣不出去只能看著農產品壞掉、爛掉的困境。同時,采用電子商務的方式,農民銷售農產品可以不再經過中間商,沒有了中間商賺取差價,農民的利潤也有顯著提高。
1.2 促進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傳統商業模式中,講誠信是一條重要的商業道德,在電子商務這種新型商業模式下,誠信同樣非常重要。誠信為立人之本,在契約關系中,誠實信用原則更被認為是“帝王條款”。傳統的商業模式下,買家與賣家在進行商業活動時,講誠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雙方自覺,而電子商務中,賣家是否誠信往往通過商品的評論及店鋪的信用等級中可以看出,且直接影響店鋪的銷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農民可以直接參與商業活動,在此過程中,可以培養農民自身的誠信意識,講究商業道德,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1.3 促進農村產業興旺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絕不意味著只是發展一項產業,在此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其他產業的共同發展,比如物流業的發展。如果想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就必須同時注意物流業的跟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必然需同時解決產品的包裝、倉儲、搬運等問題,這會使物流行業在農村同步發展。此外,上述過程會導致農村出現頻繁的人員流動,給餐飲業、住宿業及一些娛樂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不同產業在農村共同發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電子商務可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過去,包括現在的大部分農村,進行農業耕作是主要的生產方式,但是通過推進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部分農村對本村種植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售賣,同時積極發掘本村特色,大力發展旅游業。以福建的培斜村為例,其將竹席產業與電商平臺相結合,形成了竹茶加工、電商、旅游共同發展的局面,促進了本村發展。同一地區的不同產業同時發展,共同助力鄉村振興[2]。
2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振興背景及中央頒布的一系列文件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開始發展電子商務。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2.1 農村物流及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
物流行業的及時推進是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產品后,由商家通過快遞公司將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在此過程中,快遞公司最常用的運輸方式就是陸路運輸。相較城市,農村往往處于偏遠地區,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的農村遠離城市、交通不便、路況復雜,運輸成本極高,對于部分處于山區之中的農村更是如此,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部分農村沒有設立快遞站點,極大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雖然部分農村解決了交通運輸問題,農村電子商務以農產品為主,農產品易腐爛,長途運輸需要采取保鮮措施,但是農村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較為落后,導致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發生腐爛,影響顧客對農產品質量的評價,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此外,互聯網是發展電子商務的關鍵,也是發展的前提。因此,發展電子商務需要有較好的網絡環境。而農村的網絡環境難以與城市相比,即便是東部較發達地區的部分農村,也存在信號差、網絡不穩定的情況。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發展緩慢。
2.2 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匱乏
電子商務作為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比如,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需要具備互聯網技術的人才。除此之外,在產品宣傳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包裝設計、文案編輯、視頻拍攝剪輯等能力的人才。產品銷售過程中,需要具備市場分析、市場營銷等能力的人才。不論是從生活環境、薪資水平還是發展前景來看,農村的條件都難以與大城市相提并論,所以對于農村來說,人才資源極其稀缺,很難從社會上直接招攬到人才,即使是本村的人口,也往往選擇離開本村,使得農村人才匱乏,且缺少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才,電子商務在農村就難以持續發展。
2.3 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監管力度不足
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在近年來飛速發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便捷性。發展至今,消費者進行網上交易時,越來越注重產品質量。不同于傳統的線下商務模式,電子商務依托互聯網技術,具有虛擬性,這給相關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困難。此外,與一些成規模的大企業不同,農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主要是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通常是村民自產自銷,生產規模較小,無法對這些小規模的生產做到集中監管,且對于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些因素都給部分缺乏商業道德的不法商販提供了可乘之機,在銷售的農產品中摻雜摻假、以次充好、缺斤少兩。這些情況哪怕只出現一例,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形象都是致命的打擊,電子商務就難以發展。
2.4 農村電子商務融資困難
資金的投入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銀行是農村電子商務經營者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但是,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同于城市地區,具有其特殊性,再加上銀行的行業特點,需要進行風險評估,所以銀行給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資金上的幫助非常有限[3]。農村電商擁有的主要資產是品牌、交易平臺及待售賣的貨物,而品牌和交易平臺與銀行的抵押條件不相符,待售賣的貨物通常是農產品,不易保存、管理困難,難以作為抵押品,農村電商無法拿出有效的抵押,農民擔保能力又較弱,使得農村電商難以從銀行獲得融資[4]。銀行提供給農村電商資金會面臨較大的風險,農村的電子商務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難以對農村電商的收益及其中需要承擔的風險作出評估,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農村電子商務在融資中遇到的困難。
3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分析
3.1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如前文所述,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穩定的網絡環境,所以相關部門應投入資金以建設農村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增加信號塔數量,改善農村偏遠地區的網絡狀況,發展農村寬帶業務,進一步擴大農村網絡應用范圍。考慮到偏遠地區農村交通不便,相關設備維護、運營成本高,導致企業不愿進行投資,當地政府可以考慮出臺相關政策,對來農村投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給予適當補貼。此外,為了提高農村居民加入電子商務的熱情,政府可以引導網絡運營商推出專門針對農村電商的套餐,對這一群體在費用上給予適當優惠,降低農村電子商務的經營成本。
除了進行相關網絡設施的建設外,加強農村物流的發展同樣重要。政府可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鼓勵物流企業在農村設點。對于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專門劃定物流園區,構建物流調度中心、管理系統、分揀系統等。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公路網,改善農村與農村、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交通狀況,消除過去由于農村地處偏遠而帶來的物流運輸上的障礙,降低運輸成本。
3.2 培養、引進農村電子商務人才
人才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農村之所以難以留住人才,是因為當前農村的生活環境、薪資水平及發展前景難以與城市相比,缺少競爭力。為此,地方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面向社會及高校應屆畢業生招募具備電子商務相關技能的人才,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對于符合條件且愿意投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人員,政府給予專項補貼,并對其在當地的住房、配偶就業及子女就學等問題上提供適當幫助。
對于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同當地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高校是孕育人才的搖籃,對于本就缺少人才的農村,可以作為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及與發展電子商務相關的專業,如物流、經管、產品設計等專業的學生的實習基地,這種方式的意義不僅可以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人才上提供幫助,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經驗,使其能更好地將學到的專業知識與市場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應對復雜的就業環境。此外,還可以借助高校教師的力量,以課題的方式,來為農村地區如何發展電子商務建言獻策。
3.3 建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
目前,農村電子商務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主要銷售的是農民自產的農產品,目前還沒有也難以用統一的標準對農產品作出規定,導致消費者收到的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村電子商務如果想要更好地發展,就需要對農產品建立標準化的生產體系。采用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可以使農產品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對于農產品的管理更加科學,可以有效避免部分不法商家制造假貨或摻雜殘次品進行銷售,給農村電商樹立良好的形象,使消費者的消費活動得到更好的保障[5]。
3.4 加強對農村電商的資金支持
首先,政府部門設立專項財政資金,用來幫助農村中有意向和已經開始從事電子商務的人員。這些人員通過該筆資金的幫助,可以開發新的生產線,同時對服務產品進行創新,增加自身收入,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此外,品牌意味著競爭力,農產品市場價值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就是農產品的品牌建設。農村地區雖然在很多方面難以與大城市相比,但正是因為其與城市之間存在的這些差異,導致農村地區有特殊的優勢。農村地區種植的農產品往往會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特產,對于電子商務來說,這些農產品是具有農村特色的電子商務產品。對此,政府可以投入專項資金,發掘當地特色農產品,同時重點推廣該農產品,將其打造成地方特色品牌,再借助品牌的力量,爭取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另外,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考慮改進目前的服務,針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對過去的擔保方式及貸款審批做出改變。同時,在金融產品上,可以針對性地推出適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產品,以助力鄉村振興。
4 結語
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幫助農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同時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鄉村振興的新動力、新引擎,因此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具有重要意義。農村地區不同于城市地區,其電子商務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并且農村在一些方面的特殊性,導致其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在未來,應針對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繼續采取措施,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養、引進電子商務人才,政府加強引導、監管,加大資金投入,使農村電子商務順利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參考文獻
隋濰清.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22):72-73.
陳德寶.電子商務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研究[J].江蘇商論,2021(2):29-32.
蘇曉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1(21):55-57.
唐亞萍,王志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21(30):49-51.
張旭,李苑羽.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1(19):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