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低年級學生“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敝该髁斯旁娫~教學的方向:加入吟誦,利用聲音入情入境的性質,為學生創設一種聲音帶來的情境,促使學生展開想象,更好地學習、理解、記憶古詩。
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惫旁娫~的教學,對于學生傳承中華文化,提高審美情趣,提升文化自信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理解古詩卻是一個難點,講淺了,失去了古詩詞的韻味,講深了學生沒法理解。而吟誦以聲入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習古詩。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探究
情境,即具體客觀的環境或條件。從教育學視角看,《教育大辭典》中的“情境”意為個體在客觀條件和主觀意志的作用下對外界環境產生的反應。近代心理學把“情境”定義為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具體環境。由此看來,可觀、可感是情境的獨特之處。
目前關于“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存在著幾種主流觀點。顧明遠認為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利用具體、生動的場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的手段;韋志成指出,情境教學法是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激發和引起學生的主動學習,以獲取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李吉林則認為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發幼兒學習情緒,將認知和情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關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不外乎采用多媒體、角色扮演等辦法來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學習。而聲音對于情境創設的意義則有待探索,將吟誦引入古詩文教學剛好能彌補這一塊的不足。
二、吟誦的定義
什么是吟誦呢?根據首都師范大學徐健順教授的研究,古詩從產生之初就是通過吟誦創作出來的,諸多古代“行吟圖”說明了這一點,如《李白行吟圖》《屈子行吟圖》《杜甫行吟圖》等,這些珍貴的古畫表明,古人在看到美好的場景時,會不由自主地吟詩作賦。由此可以看出,聲音和情境在創作之初是融為一體的。葉嘉瑩認為,吟誦是傳承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要形式,中國古詩詞由吟誦而始,從周朝開始,我們的學習就是伴隨著吟誦開始的。由此亦可見得,吟誦是學習古典詩詞的重要法門,它所帶來的興發感動的體會,是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基礎。
三、巧用“吟誦”學古詩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吟誦在古詩教學和情境教學中有非常獨特的作用,以二年級下《村居》為例。
(一)以吟誦導入詩境
師:二三月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今天,老師吟誦一首古詩,大家聽聽這是哪里的春天。
設計意圖:開篇用吟誦聲把學生帶入山村生活的情境,給予學生初步的感受。學生在一二年級古詩的學習中,已經有吟誦的基礎,大致知道吟誦規則和開閉口音的大概意思。學生聽完吟誦,就對詩歌的感情基調有了把握,一種遼遠、明朗、歡快的山村美好圖景從聲音里被傳遞出來。
(二)以“吟誦”識字明義
教學設計:出示生字的圖片,誦讀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輔以與課文相符的景色圖片,帶領學生通過“置身”美景,感悟詞語的意境。如通過江南煙雨圖學習“春煙”一詞,提示學生“春煙”是平聲,引導其感受并嘗試讀出煙氣的彌漫。
設計意圖:學習生字新詞仍舊是二年級的重難點。此處教學巧妙運用了吟誦字詞規則“平長仄短”的辦法,幫助學生輕松掌握詞語音形義。如:草長鶯飛,學生誦讀時,“草長”讀短,“鶯飛”吟長,非常巧妙地展示了春草生命力旺盛,用力向上生長,鶯鳥自由飛翔的場景?!胺鞯虠盍敝?,“拂”是入聲字,要短促讀,“堤”是平聲字,要長讀,學生通過聲音,立刻在腦袋中想象到河堤很長,楊柳隨風輕輕觸碰長堤的情境。可以說,吟誦把學生帶入了春天“草長鶯飛、楊柳拂堤,煙氣彌漫”的情境。
(三)以“吟誦”品悟詩情
教學設計:
1.我會讀。大家自由讀,讀通順,讀準確。
2.我會吟。按“平長仄短入促”標出各個字的讀法。(!為入聲, —為平聲,∣為仄聲)。
3.我會品。師生互吟,品味意境。
教學實錄:
∣∣- -∣!—
師吟: 草長鶯飛二月天
學生細細品味說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蓬勃生長的小草。
生2:我體會到黃鶯快活地在草上飛。
設計意圖:格律詩的平仄聲韻決定了教師可以利用吟誦進行詩歌教學。在低年段,需要將“平長仄短入促”的吟誦規則灌輸給學生。先讀通讀順,然后吟誦出韻味,最后理解韻味的深層含義和情感,“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通過吟誦的高低長短,帶學生進入情境,品悟古詩。
(四)以吟誦背誦古詩
教學設計:
1.看圖背: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無憂無慮的稚童們趁著東風放飛風箏……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也迷住了我們。相信通過吟誦,大家一定能背下來。
2.生自由吟誦背。
3.集體配樂吟誦背。
設計意圖:階梯式誦讀背誦,既融合課堂中的聲韻和情意,也可通過吟誦,激發學生的想象,把詩歌中的美好畫面存于孩子的腦海中,積累記憶古詩。
古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古詩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然而古詩語言凝練、內容概括、意境深遠,學生在領悟古詩內容以及意境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用吟誦帶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習興趣,改變了枯燥無效的傳統教學方式,為教師的授課帶來了新思路新方法。吟誦所營造的情境不僅為學生的思維拓展提供了寬闊的表象,也有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挖掘出蘊含在古詩課本中的美育資源,使學生真正體會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參考文獻
[1] 劉鳳,彭忍冬.基于語境還原的小學古詩教學重構[J].語文建設,2021,(14):16-18.
[2]孫寧寧.小學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7.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美辰學校)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