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者:李小喵
從業年限:10年半
一句話感受:最夢幻的故事用最現實的方法實現
從業地點:深圳
對口專業:戲劇與影視學類、中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等專業
從業門檻:本科及以上
能力要求:出色的創作能力、圖文想象力、執行能力、優秀的溝通能力,精通各種劇本格式
晉升路徑:助理編劇(見習編劇)→正式編劇→動畫主管→動畫總監,也可按職稱評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
薪資水平:視具體公司而定,應屆生的年薪為6萬—10萬元不等,之后若跳槽,根據項目經驗和公司規模,漲幅在15%—40%不等
入職提醒:要善于溝通、團隊協作;要注意邏輯、保持創作激情,要對文字有敏感性,對學習能力要求高。這個圈子很小,大多數項目面向少兒,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價值觀等要求略高
我從小就想做一個寫故事的人,但又覺得當作家是養不活自己的,所以大學時報考了新聞學專業,并在讀研究生時選擇了社會變革這一方向,本想做一個社會新聞記者,寫深度新聞故事。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和朋友拍微電影,自編自導了一個現在看來雷人又無聊的片子,卻意外地因此進入了動漫行業,成了動漫編劇,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圓了兒時的夢。
動漫行業雖然看起來是充滿想象的,但如果你仔細留意,會發現大多數動漫公司其實是科技公司,影視制作則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工業生產線。我從事這行十年有余,在三家公司工作過。用我剛入行時一名老編劇的話來說,動漫編劇這一職業就是“杯子裝大象”。下面,我就詳細說說怎么用“杯子裝大象”。
魔法技:把“大象”從腦子中變出來
一部成品動畫片一般要經歷以下制作流程:策劃—劇本—分鏡—制作—配音。整個工作流程,編劇都需要與他人合作,編劇是不可能完全獨立于制作流程之外的。
在不同的公司,動漫編劇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樣的,有的公司是做固定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他們的動畫形象已經頗具風格,那么這時動漫編劇的工作重心就是打磨劇本,在策劃階段只起到輔助作用以保證策劃的可執行性;有的公司是做原創項目的,他們需要搭建一個新的動漫世界,那么這時動漫編劇的工作重心就不僅僅是打磨劇本了,還包括前期的策劃工作,以保證整個動畫片劇情的合理性及風格的統一,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要崩”。
我剛入行時就職于一家原創動畫公司,工作內容不僅有劇本創作,還有前期策劃。我當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怎么把我腦海中的“大象”變出來。因為我原本是從事新聞類工作的,文字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傳遞信息,可編劇工作就完全不一樣,比如天氣晴,這在新聞中只要三個字,而在畫面中,我必須具體描繪這是個萬里無云的晴天、烈日當空的晴天,還是個略帶微風的晴天。即使是一個簡單的效果呈現,編劇也需要先提供一個基本的畫面描述交給分鏡師進行可視化和鏡頭處理。動漫編劇如果有美術基礎,對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惜我沒有。
于是我選擇主動向一名分鏡師學習,從下一個制作環節倒推我的文字應該如何去表達腦海中的“大象”,讓“大象”從我的腦子里以文字的形式走出去,走進團隊其他人的腦海里。同時,我開始閱讀很多關于編劇的書籍,觀看大量影片,對同類的動畫片進行扒片——把已經制作好的動畫重新變回文字,一次次地訓練培養自己的文字新習慣。坦白說,我的第一個動畫片和我最開始的想象是相差甚遠的,我第一個裝進杯子的大象多少是有些變形的,雖然如此,但勉強也算裝成功了。
合擊技:共同把“大象”裝進合適的“杯子”
當我完成了一個動畫項目后就不再被看作是新人了,我已經學會了讓“大象”走出腦子,接下來就是要認識裝“大象”的“杯子”——動畫制作團隊了。一般情況下,動畫制作團隊中會有負責成本控制的制片、負責片子最終效果的導演、負責片子畫風的美術、負責鏡頭展示的分鏡、負責畫面制作的動畫、負責聲音效果的配音,還有就是負責故事表達的編劇。其中動畫還會根據二維和三維的不同進行進一步的細分,三維會有建模、動畫、燈光和渲染等工序。
大家可以掰著手指頭算一下,即便每個環節只有一個人,這個團隊也至少要有“七個葫蘆娃”,何況大多數的環節是不止一個人的。我主要的項目經驗是動畫電視片,它需要的人更多。我經歷的項目中,人數最多時有5個編劇、1個導演、2個制片、3個策劃、4個美術設計、12個分鏡師、20多個動畫師,以及至少5個配音演員,近70人一起完成兩部共104集動畫片的制作。
大家都知道杯子是有不同的形狀的,而形狀是由不同的點和線組成的。團隊人數越多意味著這個裝“大象”的“杯子”的形狀越不規律,更要命的是每個人腦子里都有自己的“大象”,于是溝通就顯得非常關鍵。在制作初期,我首先就得和編劇同事達成一致,保證我們的“大象”至少看起來是同一個,然后再和其他環節的同事溝通,了解“杯子”的最大容量,是否夠把“大象”裝進去。
加強技:把“杯子中的大象”化作浮華萬象
許多做編劇的人對《故事》這本書不會陌生,書中有一章講述了故事對人的重要性,其中一個觀點是故事是人類對生活的再加工,對生活的詩化,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在我看來,故事就是如何把一件件平凡瑣碎的小事描繪得絢麗多姿、有聲有色,用千變萬化的手法來表達呈現,這是極考驗編劇功力的。
當我從事動漫編劇這一行超過10年時,發現工作依然沒有變得輕松,依舊會有不同的挑戰。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改變。我知道我要面對的是當前瞬息萬變的影視環境,我內心是恐慌的。我入行時,很多人還是用電視機看動畫片的,現在都改用手機看了,觀影屏幕變小意味著影片需要更注重人物特寫和對話鏡頭了,于是我在劇本創作的時候會注意多寫些搞笑的對白。從業10余年,我的觀眾也從3—6歲的垂髫小兒成長為高中生了。電影《九品芝麻官》里有句臺詞:“你怎么能拿前朝的劍斬今朝的官?”同樣,我也不可能拿上一代裝“杯子”的“大象”給這一代的孩童看。
動漫編劇是需要一直學習的,像追日的夸父,需要永遠追逐最年輕的一代,了解最新潮的文化,這催動著我這個中年人,依舊像年輕人一樣敏銳地感知這個時代的流動。可能是長期從事與少兒有關的動畫創作,我和周圍的同事比同齡人要爛漫和童真許多,比如公司里會有人會穿著洛麗塔和漢服辦公,有人會在辦公室養小寵物,大到大蜥蜴,小到小金魚,還有人會在自己辦公桌擺滿手辦,每天從巨型奧特曼和超大鋼鐵俠之間來回穿梭……而這些在其他行業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以上就是我10年的動漫編劇從業體驗啦,當中既有困難,也有樂趣。雖然我的主要工作是創作故事,可在不知不覺中,這份工作也創造了今天的我。未來,我腦子里還會養出什么樣的“大象”,又會遇到什么樣的“杯子”,它又會變得多好看?我一直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