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青青 上海市中醫醫院規培生
黃寧靜 上海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副主任醫師
睡眠占人生1/3 的時間,是維持機體健康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生理過程。然而,近年來全球失眠癥的患病率卻越來越高,歐美國家的患病率在20%~30%,在我國有10%~20%。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心理因素(情緒緊張、焦慮)、生活行為(過飽、饑餓、飲酒、飲茶)、藥物(阿托品、甲狀腺素)及全身疾病(焦慮癥、抑郁癥、帕金森病)等均可造成失眠。
失眠的危害從短期來看,直接受影響的是第二天的工作與學習,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導致精神委靡、疲憊無力、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而從長遠角度來看,大多數患者長期失眠,越想睡越睡不著,越急越睡不下,易引發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長期慢性失眠也可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是需要就診干預的。失眠癥的主要表現有:
1.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
2.睡眠維持障礙(整夜覺醒次數≥2次)、早醒、睡眠質量下降及總睡眠時間減少(少于6 小時);
3.同時伴有日間功能障礙,出現日間困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伴有緊張、不安、強迫、情緒低落。
很多失眠癥患者愿意尋求中醫的幫助。中醫認為,失眠是由于情志、飲食內傷,或病后及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養或心神不安,從而導致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
中醫通常分為4 個證型:肝郁化火、痰熱內擾、陰虛火旺、心膽氣虛。通過中藥內服以養腦安神、疏肝解郁、滌痰化濁、滋陰降火,并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理順臟腑功能,保障氣血津液的正常運行,通常都能獲得較好的療效。當睡眠得到改善,就可以提高患者大腦神經細胞自我修復能力和自身免疫力,預防和減少各種疾病癥狀。
除藥物干預外,患者還可接受心理疏導;白天加強鍛煉,但睡前不宜運動;應避免煙、酒、茶、咖啡和其他影響睡眠的藥物;注意睡姿,可右側臥位;平時保持良好規律的睡眠習慣,積極地預防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