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丹 王曉瀟
(河南省鄭州市婦幼保健院門診部 鄭州 450003)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宮頸癌發病率及病死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仍在惡性腫瘤中占比較大,威脅著我國女性健康安全[1]。目前,根治性手術是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手段,對于惡性程度高的患者,術后還常需輔以化療,雖能有效控制腫瘤病灶,延長患者生存期,但該手術對患者創傷較大,造成部分患者盆底功能異常,會出現尿潴留、性功能障礙等多種并發癥,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傷害[2]。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護理要求的提高,常規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而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策略是在護理人員幫助下,通過詢問、評估、建議、幫助、隨訪5 個環節來增強患者自護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主動采取自護措施,達到促進身體康復的目的[3]。本研究選取醫院收治的91 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旨在研究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對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醫院2019 年3 月至2021 年8月收治的91 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45 例、管理組46 例。對照組年齡52~67 歲,平均(60.78±2.85)歲;病程1~5 年,平均(3.12±0.59)年;病理類型:鱗癌23 例,腺癌16 例,腺鱗癌6 例;臨床分期:Ⅱb 期17 例,Ⅲa 期15 例,Ⅲb 期13 例;受教育年限4~15 年,平均(8.32±1.44)年。管理組年齡51~68 歲,平均(61.09±2.94)歲;病程1~5 年,平均(3.05±0.62)年;病理類型:鱗癌24 例,腺癌14 例,腺鱗癌8 例;臨床分期:Ⅱb 期16 例,Ⅲa 期16 例,Ⅲb 期14 例;受教育年限5~16年,平均(8.71±1.49)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編號:2019-003-002)。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宮頸癌診斷標準[4];腫瘤≥3 cm;符合手術指征;臨床分期均為Ⅱb~Ⅲb期;接受化療方案治療;年齡50~70 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認知、視聽、語言功能障礙;心、肺、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腫瘤已發生遠處轉移;預計生存期<6 個月;Karnofsky 功能狀態(卡氏)評分>60 分。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在鉑類藥物化療基礎上采取手術治療,并在術后持續給予化療方案,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病情監測、飲食干預、創口護理、運動指導、健康宣教等,并進行電話隨訪,1 次/月,評估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解答患者疑問。干預6 個月。
1.3.2 管理組 在對照組上述護理基礎上給予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1)詢問、評估。通過知網、維普、萬方、PubMed 等軟件查閱宮頸癌文獻資料,與醫院臨床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醫院特色《宮頸癌隨訪調研資料庫》,其中包含宮頸癌首次就診資料(患者基礎信息、個人史、治療史、體檢情況、診斷、中醫證候積分、卡氏評分等)、宮頸癌復診資料(輔助檢查、病史體征、診斷、死亡分析、處理方案、中醫證候積分、卡氏評分等)、護理部分(心理評估、自我效能評估、舒適評估、睡眠評估、滿意度評估等)、查詢中心、調研統計、病理輔助。術后第3 天,由1 名N2護士輔助1 名N3 護士詢問、評估以上內容,時間15~20 min,并將相關內容錄入資料庫。(2)建議。結合詢問、評估結果,由N3 護士詳細向患者講解宮頸癌相關疾病知識、用藥常識、化療方案、自我病情監測、飲食、運動等,告知患者復診時間、復診項目(血常規、尿常規、體格檢查、心電圖、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叮囑患者按時復查。(3)幫助。根據患者的不同類型制定個性化幫助方案。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化療的作用、意義及化療后常見不良反應,如腸胃不適、骨髓抑制、脫發、肝腎毒性、神經毒性等,告知患者應對措施。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忌油膩、高熱量食物,宜清淡飲食;針對患者中醫證候,制定科學飲食方案。困倦乏力者,宜養血益氣,給予銀耳蓮子羹、山藥大棗粥、黃芪百合粥等;便秘者,建議食用蘿卜湯、紅薯粥等;明顯水腫者,推薦玉米須、冬瓜湯、苦瓜飲等;食欲不振者,于日常飲食中以山楂為佐;明顯熱象者,宜食赤小豆粥、薏苡仁粥等。情志護理:化療患者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引起患者焦慮、抑郁、恐慌等心理,護理人員及家屬應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為患者排解內心苦悶,幫助患者疏導內心不良情緒,學會做一個聆聽者,指導患者正確宣泄情感(聽音樂、看書、冥想等),用溫柔、關切的語氣安撫患者,為患者樹立康復自信。針灸護理:取太溪穴、足三里、關元穴、合谷穴,用1 寸針灸針行直刺針法,以捻轉補法對足三里、太溪、關元施針,以行捻轉瀉法對合谷施針,出現酸麻脹感后留針30 min,1 次/d,持續干預14 d。穴位按摩: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采用適宜力度按揉患者太沖、氣海穴、神門、陰陵泉、三陰交、百會等穴位,同時按揉神門、太沖、百會、三陰交、陰陵泉以腹部出現酸脹感為宜,氣海穴以出現溫熱感最佳,按摩同時以輕柔的語言與患者交流使其處于放松狀態。足浴:藥液組成包含桃仁15 g、蘇木15 g、海桐皮6 g、伸筋草20 g、桂枝15 g、艾葉10 g,水煎后浸泡雙足,水溫維持在40~50℃,30 min/次,2 次/d,結束后,按摩雙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盆底肌康復運動:患者取平臥位,雙腿屈曲,并分開約40 cm,使會陰、肛門與呼氣、吸氣保持同步舒張、收縮,每次保持10 s,休息5~10 min 重復上組動作,15~20 min/次,3 次/d。(4)隨訪。建立宮頸癌化療微信群,邀請患者加入,每天向微信群上傳上述健康教育內容,鼓勵患者及家屬在微信群積極提出問題或分享護理經驗,每天19:00~20:00 由護士在微信群解答患者疑問,提醒患者回院化療時間。回院時給予患者當面指導,并完善患者資料庫,保持電話隨訪1 次/2 周;對于中途失訪患者(時間>1 個月),護士進行上門隨訪,追蹤患者病情變化,糾正其不良認知及行為。干預6個月。
1.4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總分均為100 分,SDS<53 分、SAS<50 分,表明患者心理狀態正常,反之則存在抑郁、焦慮心理,分數越低,患者心理狀態越良好。(2)自我效能。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價,共10 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4 分,總分40 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越好。(3)生存質量。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估,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4 個因子,共74 個條目,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高。(4)盆底肌力。干預結束后,采用手測肌力方式評估,按Oxford 評分法進行分級,0 級:醫生手指不能感覺到患者盆底肌肉收縮;Ⅰ級:醫生能感覺到微弱肌肉收縮,但無法持續;Ⅱ級:醫生能感覺到強烈肌肉收縮,可持續2 s,且能完成2 組動作;Ⅲ級:在肌力作用下,能使醫生手指向上、向前運動,可持續3 s,且能完成3 組動作;Ⅳ級:盆底肌力能抵抗手指外施壓力,可持續4 s,且能完成4 組動作;Ⅴ級:醫生能感覺到強烈的肌肉收縮力,能抵抗手指外施壓力,可持續5 s,且能完成5 組動作。將Ⅲ級、Ⅳ級、Ⅴ級納入正常。(5)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性功能障礙、尿潴留、盆腔淋巴囊腫、腸胃不適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狀態及自我效能比較 干預后,兩組SDS、SAS 評分較干預前均降低,GSES 評分較干預前均升高(P<0.05);管理組SDS、SAS 評分均比對照組低,GSES 評分比對照組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及自我效能比較(分,±s)

表1 兩組心理狀態及自我效能比較(分,±s)
GSES干預前 干預后管理組對照組組別 n SDS干預4660.22±前 干預后SAS干預前 干預后45 t P4.13 59.31±4.52 1.003 0.319 42.39±3.36 50.45±3.84 10.663 0.000 57.66±3.64 58.43±3.17 1.075 0.285 40.56±3.85 46.72±4.02 7.466 0.000 20.38±3.26 19.84±3.47 0.765 0.446 31.45±3.83 25.49±3.68 7.567 0.000
2.2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后,兩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評分較干預前均升高(P<0.05);管理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分,±s)
物質生活干預前 干預后管理組對照組組別 n 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心理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軀體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46 45 t P 58.85±4.48 57.66±4.42 1.275 0.206 83.57±6.32 72.86±7.45 7.401 0.000 48.48±5.85 49.14±5.73 0.544 0.588 87.28±5.67 75.49±6.44 9.275 0.000 52.84±4.36 53.41±4.48 0.615 0.540 73.86±5.49 64.78±5.15 8.133 0.000 61.48±4.43 62.87±4.58 1.472 0.145 75.46±5.47 68.76±5.85 5.645 0.000
2.3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 管理組盆底肌力正常率 (63.04%)高于對照組(35.56%)(P<0.05)。見表3。

表3 兩組盆底肌力比較[例(%)]
2.4 兩組并發癥比較 管理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5.22%,低于對照組的33.33%(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比較[例(%)]
宮頸癌根治性切除手術過程中,很可能會累及盆腔自主神經,減弱患者盆底肌力,影響其膀胱功能、性功能等[5]。本研究結果顯示,管理組干預后盆底綜合肌力優于對照組,而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能改善患者盆底肌力,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李晶[6]在研究中指出,自我管理可使患者獲得與疾病相關的知識與護理技能,可有效降低腎病綜合征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與本研究結論相似。本研究將中醫護理理念融入患者自我管理過程中,重視“因人施護、辨證施護”。中醫認為,宮頸癌根治術耗血傷氣,而化療則加重患者脾腎陽虛之證,可傷及患者血脈,使其呈現出血瘀氣虛等特征,故臨床提倡“辨證施食”,針對水腫明顯者給予苦瓜、冬瓜、玉米須等以消腫利水;針對困倦乏力者給予大棗、黃芪、山藥等補血益氣之品;通過藥食同源產生活血化瘀、補氣養血之功效,同時食療還可增加患者胃腸蠕動,促進胃泌素分泌,改善患者便秘癥狀,緩解腹脹,加快恢復患者膀胱功能,減少尿潴留[7]。另外,按摩、針灸、足浴等均為中醫護理的主要技術,按摩選取神門、百會、陰陵泉、三陰交、太沖、氣海等穴位,不僅能通絡舒筋、活血行氣,還可寧心安神、疏肝解郁,促進局部淋巴循環及血液循環,緩解血瘀狀態,預防盆腔淋巴囊腫[8]。針灸選取太溪能補腎滋陰,關元可回陽固脫、大補元氣,足三里、合谷相配可扶正培元、培根固元,使氣血精津生化有源[9]。足浴選取桂枝、艾葉、桃仁等具有通經活絡之效的藥物,可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促進下肢淋巴回流,對下肢水腫具有預防作用[10]。同時,加強患者盆底功能鍛煉,能增強盆底血液循環,改善盆底肌張力。此外,黃琬晴等[11]研究表明,情志可從免疫、神經內分泌、代謝、氧化應激、腸道菌群5個方面影響腫瘤進展。因此,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重視患者情志護理,可幫助患者調養心神,從而促進疾病恢復。
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自我效能及生存質量。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在臨床護理中可作為健康預測因子。常規護理較為重視院內護理,而患者出院后,由于其自控能力不強,導致其自我效能感不高,影響患者預后效果。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重視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干預,通過創建微信群等方式,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力度,有助于增進患者的信任,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治療、護理配合度,通過開展運動、情志、飲食等方面的護理幫助,能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減輕患者機體氧化應激狀態,調節患者腸道菌群,改善患者神經內分泌及代謝能力,加快患者康復進程,從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12]。因此,本研究中管理組自我效能高于對照組。另外,管理組SDS、S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高于對照組,說明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生存質量,與倪東華等[13]研究結果一致。患者起初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原因為自身缺乏疾病相關知識與護理措施,而本研究護理模式通過加強隨訪與患者保持密切聯系,可減少患者空虛心境,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能消除患者無助感,增強患者康復信心,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14]。
綜上所述,給予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有助于恢復患者盆底肌力,減少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自我效能,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但本研究未進行長期隨訪,不能充分證實自我管理導向的5A 護理干預策略對患者遠期生存率的影響,后期可延長隨訪時間,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