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立芳



高中物理涉及的圖像包括受力分析圖、力的合成與分解圖、模型圖等.物理圖像是呈現物理規律的一種方式,具有生動、形象等優點,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更清晰、直觀地講解物理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1 在物理概念中的應用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難點在于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摩擦力、力的合成與分解、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帶電粒子、磁場等概念.尤其是復雜情形中的物理概念更容易混淆學生思維.借助圖像法建構物理模型或者動態變化模型,可以使物理概念更加直觀,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教學為例,學生學習的重點在于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及其應用,存在的問題是只能表面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無法深入理解運動規律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圖像,引導學生應用微元法思想理解勻變速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位移、時間變化的內在規律.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并提出問題:勻速直線運動速度、時間關系是什么?是否能使用v-t圖像反映運動規律?其次,針對勻速直線運動位移,設計探究問題:如何求解勻速直線運動位移?有幾種方法?以此引導學生探究勻速直線運動位移、v-t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圖形面積是否對應?時間軸上方與下方,位移值的正負代表什么?接下來展示圖1,要求學生根據v-t圖像判斷物體在做什么運動?求物體在t3 時間內的位移.這樣做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能用微元思想理解勻速直線運動位移與v-t圖像之間的關系.最后展示圖2,針對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引導學生探究時間狋內,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圖形面積是否也能表示物體發生的位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重點關注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v-t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圖形面積等于位移、勻速或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像中的斜率意義、勻速直線運動v-t圖像與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像的區別.這些問題是體現學生是否完全掌握v-t圖像及位移、時間關系的關鍵點.
2 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
以圖示為載體可以形象、生動地分析實驗原理,簡化實驗方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歸納、總結物理規律.尤其是對于一些深奧、晦澀的物理規律,用圖像表示其實驗過程中動態軌跡、數據,可有效降低其理解難度.
2.1 應用圖示理解實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