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熾
高中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學時,要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正向的引導,將化學知識的講解與品德教育相融合,推動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學生能夠借助網絡平臺接觸到更多的信息,知識面會得到拓展,但網絡中的信息資源未必規范,學生在收集資料時可能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思想偏差,不利于學習的開展.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要認識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彰顯化學學科的育人功效,注重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將立德樹人滲透到日常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思想發展情況,圍繞課程內容組織開展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其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1 挖掘教材內容,尋找品德教育素材
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先分析教材內容,從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為品德教育的開展創設有利的條件,將化學知識與品德教育相融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化學學科具有生活化的特點,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教師可以借此入手,滲透品德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例如,高中化學新人教版教材,選擇性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原電池”學習“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初步認識到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為原電池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原電池”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會對學生認知的發展造成阻礙.基于此,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講解電化學應用時需要突破教材的束縛,適當融入金屬防護的素材,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關注到能源利用的問題,加強思想引導,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真實情境中存在的化學問題,以凸顯學科價值,彰顯社會情懷.
2 組織教學活動,滲透品德教育
在化學課堂中,教師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滲透品德教育.教師可以圍繞課程內容組織開展多種趣味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化學學科與生活的聯系,將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啟發學生思考,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在高中化學新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二節“化學品的合理使用”內容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合理使用化肥的重要性,了解常見農藥的組成,知道農藥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人體的危害,知道常見的防止農藥中毒的措施.在學習新課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區分氨水和尿素的肥效特點,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化學污染會引起的環境問題.讓學生通過預習活動認識到藥物的毒副作用,為新課內容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知識競賽,然后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結合預習結果回答,并引導學生說出農藥對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長期使用同類型農藥,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等,降低作物產量.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自覺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
3 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德育氛圍
以往的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學生課堂專注力較低,導致學生的化學基礎比較薄弱.針對此問題,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加以改善,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借此開展品德教育,讓學生產生共鳴,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比如,在高中化學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二節“化學品的合理使用”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創設教學情境,帶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設置問題引導討論“如何合理使用化肥?”讓學生綜合考量土壤酸堿性、作物營養狀況、化肥本身性質等,并列舉案例加以分析.例如,“硝酸銨是一種高效氮肥,但受熱或經撞擊易發生爆炸,必須改性處理后才能施用”.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過量施用化肥的危害.例如,化肥易溶于水,過量施用時,部分化肥隨著雨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不合理施用化肥會影響土壤的酸堿性和土壤結構等.這樣,幫助學生樹立自覺遵守國家關于化學用品應用、化工生產、食品與藥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意識,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 組織合作探究,激活學生思維
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生的思維品質多是在群體活動中形成的,化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動溝通加強情緒情感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承擔起自身的責任,為小組的成功而努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滲透品德教育,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比如,在學習高中化學新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三節“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時,教師可以借助視頻“迷失的家園”導入,引出環境問題,即由于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生態環境被破壞,在此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給予學生5 至10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內容,在小組內溝通討論,完成教師布置的習題,如“環境質量檢測的意義是什么?化學與‘三廢污染有何關系?化學污水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污水的‘三級處理分別是哪三級?化學廢渣及生活垃圾的處理原則是什么?”借助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讓學生意識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
5 開設課外活動,強化道德認知
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高中化學教學,要想更好地與品德教育相融合,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教方面,也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課內時間與教室這一空間,而是要注重課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增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拓展品德教育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為其提供親密接觸社會生活的機會,深化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對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以完成課內教學任務為基本前提,圍繞同一知識主題積極開設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與教室,到大自然與社會中,使其基于化學視角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及問題,鼓勵他們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處理一些現實問題,通過學以致用強化個人道德認知.
例如,在學習高中化學新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第一節“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時,教師通過課內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與體會化學在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常識性介紹金屬回收與資源保護的意義,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使其從理論層面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了解綜合利用和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意義,初步樹立資源保護意識及合理開發意識.之后,在課外環節,教師可布置以下任務:地球上的金屬礦產資源是有限的,無法再生,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上網查資料與課下實地調查搜集信息相結合的方式,了解金屬資源的回收與利用情況,寫一份調查報告,主要描述金屬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好處與措施,并在周邊進行推廣,把回收與利用金屬資源落到實處,進一步增強節約資源、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等意識,改善道德品質.
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精神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在與學生溝通中能夠了解到,學生排解壓力的方法缺乏科學性,對其思想發展會造成消極的影響.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擔,秉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將化學學科與品德教育相融合,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講授緩解壓力的方法,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對心思敏感的高中生開展品德教育尤為關鍵,在教師的引領下能夠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于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也會起到積極的影響.高中生已經具備是非觀念,對道德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中無法踐行,化學教師要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加以引導,將品德教育落實到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素養的提升.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專項課題“綠色化學:立德樹人取向的高中化學教學范式重構研究”(DY2020037)階段性成果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