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飛
摘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推動產權改革、實現生態價值的基礎,有利于管理部門對自然資源分類施策和開發利用。本文以遵義市卜水河為例,論述了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意義,分析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所需的數據,然后闡述所有數據治理工作,最后深入論述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的建設內容、建設標準、技術路線、關鍵環節等內容,以期為推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作出貢獻。
關鍵詞: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數據庫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操作指南(試行)》等文件對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提出嚴格要求,為了開展好自然資源統一登記確權登記工作,提升工作質量,本文以遵義市卜水河為例,深入闡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通過建設該數據庫,可以綜合所有信息數據,包括登記單元的四至、面積、類型等,數據庫可以對登記單元相關數據進行比對和核查,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可靠、實用,便于開展好登薄發證工作。
一、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意義
(一)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
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立足于保護產權、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的需要,形成自然資源登記“一個簿”、產權管理“一張圖”和信息“一張網”。事實上,通過對山川、湖泊、森林等自然資源登記確權,可以劃清所有者權利邊界,便于建立和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
(二)明確自然資源保護對象和內容
采用土地調查成果、自然資源專項調查和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對山川、濕地、森林等自然資源的權屬、用途進行劃分,明確使用權限,既有利于個人或集體保護分內的自然資源,也有利于政府部門集中管理自然資源,做到有效利用和開發自然資源。
(三)準確全面評價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評價工作的基礎是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對自然資源用途、權屬進行劃分,有助于形成數據一致的成果,便于政府部門合理規劃和利用自然資源,從而為生態文明考核提供數據支撐。
二、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存在的數據問題
(一)使用價值不高
自然資源確權所需數據來源廣泛,各單位對數據的要求不一樣,收集歸攏的數據龐大,但質量不高。只有不動產和調查類數據比較規范,其他數據需要換算或處理后才能使用。而且,自然資源確權所需的土地、工程項目等數據分布在20余個系統中,少數數據需要專業人士才能解釋,這為二次數據整理增加了難度。
(二)矢量化程度不高
收集整理信息和數據時發現數據格式不統一,CAD、GIS、文本等格式都有,矢量化程度不高,在使用時必須二次轉換。由于數據內容多,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需要全面轉換統一的數據格式。
(三)數據坐標未統一
由于數據來源眾多,規劃單位、建設單位或其他部門所提供的數據坐標均不統一,甚至有些數據沒有坐標信息,需要重新核實。對于未經核實的坐標信息,重點的數據坐標需要重新開展外業調查,測繪人員的工作量較大。
(四)數據關聯度不高
建設用地、規劃成果、礦產等數據較分散,邏輯聯系不緊密,需要整理形成“一張圖”,否則會增加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的難度。
三、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的數據治理工作
(一)統一數據標準
數據整理工作,需要對不同版本和來源的數據進行統一,針對國土調查、空間規劃、基本農田等數據,補充數據完整性,處理數據圖層、屬性字段、內容值域等,形成標準統一的數據。對于非空間數據,開展數據空間化、附件整理與關聯等工作,對數據標準進行統一,便于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錄入基礎數據。
(二)格式轉換
對CAD、GIS、文本等格式進行轉換,轉換為GIS格式數據,尤其需要注意統一圖層屬性信息。
(三)轉換統一坐標
對于規劃數據使用的城市坐標、國土數據使用的國家大地坐標等,統一轉換和規范為CGCS2000坐標系,無法確定坐標的數據,根據外業調查和內業調查結果,真實的數據信息可以采用。不確定真實性的數據信息棄用,重要的數據也可以選擇再次深入開展調查,得到真實的數據。
(四)整合差異數據
依托自然資源數據規范標準,對不同數據開展一致性排查,保留內容完整、質量可靠的數據,對于不同部門提供的同一數據的差異性,需要整理為滿足各部門所需的數據,否則數據質量難以保證。
四、自然資源統一登記確權工作步驟
(一)制作自然資源調查分布圖
自然資源調查分布圖的作用很大,可以預劃登記單元及內部自然資源類型單元。所以,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登記確權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制作自然資源調查分布圖。需要分析并提取各部門的自然資源數據,再根據調查范圍,精確鎖定數據來源信息,然后由測繪人員經過加工形成自然資源調查分布圖。
(二)預劃登記單元和編碼
首先,確定登記預劃原則。對自然資源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分析核對,按照完整、集中的原則,在不逾越生態紅線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自然資源單元登記邊界,對數據信息不匹配的邊界進行修正。按照《信息分類和編碼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的規定,對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進行編碼,每個單元必須有代碼相對應,且代碼唯一,原則上不能重復,還要體現出登記單元的區位、隸屬、類型等。其次,制作預劃登記單元工作底圖。明確登記范圍,覆蓋該區域的最新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圖,為外業作業提供底圖。如果圖像不夠清晰,就可以用航空攝影方法測量,得到精度更高的正射影像圖,便于后續工作順利開展。最后,做數據內業預分析。充分依據現有的各種信息,分析登記單元,得到調查草圖,并對數據調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思考分析,找到解決對策。
(三)發布首次登記公告
發布首次登記公告前,對內業分析情況進行判斷和調查。調查來源主要依據各部門的反饋意見修改相關數據。首次登記需要對登記單元內的所有自然資源進行登記。登記公告發布之后,組織開始調查自然資源。
(四)自然資源調查
首先,核實地塊權屬。需要雙方到場,明確權屬的具體界線,然后雙方簽字認可。如果權屬界線有爭議,可以現場調解,若調解不成則按照爭議調處辦法解決,只是這樣需要花費的時間較多。在開展自然資源調查時,會出現某一方或雙方均不到現場指界的情況,必須打電話通知一方先行到場,暫時明確到場一方所明確指出的界線。為保障未出席者的權利,將權屬界線情況書面通知未出席者,在1~5個工作日內未出席者需要提出劃界申請,然后明確界線并簽字。如果未出席者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申請,也沒有反饋,視同未出席者對此界線無異議。明確地塊權屬界線后明確界址,對地塊的坐落、面積、類型等屬性予以明確。明確上述事項后,繪制登記單元草圖,一定要做到權屬清楚、界址準確、準確規范,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更改相關信息。
五、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內容及標準
(一)遵義市卜水河概況
卜水河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總面積202.69公頃,全長約52.70千米,共涉及4個鄉鎮。卜水河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內國有面積118.45公頃,集體面積84.24公頃,其中自然資源面積138.16公頃(水流資源113.07公頃,濕地資源0.14公頃,森林資源24.61公頃,草原資源0.34公頃)。利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生態保護紅線等數據,形成了自然資源現狀、公共管制調查等成果,包括918條界址線、877個界址點,12份地籍調查過程材料。登記單元不涉及荒地、海域、探明儲量礦產資源、無居民海島。
(二)數據庫內容建設
依托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對卜水河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進行組織,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地籍數據庫包含地理信息數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地籍調查和確權登記信息等。
(三)數據庫建庫標準
為了便于更好地建設卜水河自然資源登記數據庫,需要統一標準。卜水河自然資源登記數據庫標準主要依據《自然資源地籍數據庫標準(試行)》《礦產資源綜合勘察評價規范》(GB/T25283-2010)《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TD/T1055-2019)《國土調查數據庫標準》(TD/T1057-2020)等。
(四)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技術路線
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之初,必須重點考慮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性,數據和信息的運行穩定高效,便于操作,能隨取隨用。所以,本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部署在單位局域網內,采取C/S開發。為了便于統一和提取相關數據單位,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的開發環境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5.NET,采用C#為主要開
發語言,豐富了數據庫建設的形式,有利于展示數據庫的實用價值。在數據庫設計上采用的設計工具為EA,數據庫外觀界面采用DevExpress元素,便于使用者熟練完成相關操作。GIS中間件采用ArcGIS Engine10.1,具有讀寫、查詢、分析和管理功能,可以完整系統地展現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所有功能,做到“傻瓜式”操作、“智能化”出結果。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不宜過于復雜,初次操作者經過半天培訓就能完整掌握其主要功能,采用方便操作的對話框錄入/選擇數據信息,提取數據之后由系統進行檢查核對,一旦檢查出錯誤就需要返回處理數據信息,極大地提高了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的便捷性和實用性。
(五)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關鍵環節
1.信息關聯
在信息關聯環節,需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尤其要對登記單元裁切后的“三調”地類圖斑分析和處理,否則數據核查時容易出現錯誤或遺漏。數據預處理主要包括炸開多面體、合并碎小圖斑、處理尖銳角和長圖斑等,從而提高數據質量,便于在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存儲和精細化處理。
2.登記單元支號編號
為了了解遵義市卜水河每個登記單元,可以按照河流的流向編號,依次從上游往下游編號處理,從001開始。
3.自然資源斑塊提取
根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操作指南》《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等文件規定,明確濕地斑塊、森林斑塊、荒地斑塊、河流斑塊、草地斑塊等。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的斑塊提取,與國家規定相同,避免對斑塊信息多次修改,造成使用者誤解。
4.多源數據組織管理
針對不同類別的數據設計數據模型,分門別類進行數據管理,然后在統一的數據庫中錄入、更新和提取等。
5.采用時態數據模型做好更新
本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的創新之處就在于采用時態數據模型,可以做好系統的數據和版本更新工作,做到管理動態化、系統化。
六、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相關疑難問題處理
(一)坐標系統及面積計算
為了統一數據坐標,便于統計,本系統數據坐標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在面積計算上采用橢球面積,應用Python程序。
(二)公共管制要素重疊問題的解決辦法
公共管制要素分為生態保護紅線要素、國土空間規劃要素、特殊保護要素和其他公共管制要素等。在自然資源地籍管理上,這些公共管制要素很可能出現重疊,但是在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不能出現交叉重疊,否則會導致數據出錯。這時根據公共管制要素的重要性,裁剪重疊部分,重要的紅線覆蓋不重要的紅線,如果重要性相當,可以任意保留一部分,裁剪另一部分。
(三)數據庫核查
數據庫核查主要采取自檢和自然資源部門檢查的方式,核查空間要素和非空間要素,核查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準確性、有效性等,保證數據質量,這一步的工作至關重要。前期可能存在工作人員失誤,導致錄入的信息或數據不準,通過在數據庫開展信息對比和核查,可以解決登記簿信息有誤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唐春霞;蔣仁秀;張亞楠.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法探討與研究[C].//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陳維成.漳州市自然資源基礎數據庫建設的思考和探索[J].信息系統工程,2021(11):18-21.
[3]趙崴,牛利斌.自然資源確權數據庫建設方法探索——以疏勒河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2,
45(09):172-174+178.
[4]孫靖.新時代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探索——以北京市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為例[J].測繪通報,2019(04):125-129.
[5]徐文海;譚勇;姚德懿.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探索與實踐[J/OL].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3-03-29)[2023-03-29].DOI:10.37155/2717-5189-0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