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 竇芳蕓


高中物理解題一直是學生學習的痛點、難點.大部分學生在遇到物理習題時很難迅速找到關鍵信息,厘清解題思路,準確推導公式.加上物理知識本身比較抽象,久而久之物理學科成為了諸多學生的弱項科目.鑒于此,高中物理教師應加強物理習題教學,積極匯總各種類型習題的解題技巧,并有計劃、有步驟地講授給學生,使其解題效率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1 審題先行
部分學生審題時習慣“走馬觀花”,在未完全讀懂題目、了解題干信息的情況下就開始計算、推導,不僅會掉入出題人預設的“陷阱”,還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無功而返.所以,在講授物理解題技巧之前,教師一定要先講授審題技巧,確保學生能夠篩選出有用條件.
物理習題題干中除了有基本的文字、數據外,還有圖案、表格、數據鏈等形式的信息.針對這些不同類型的數據信息,學生應注意以下三點審題要點:第一,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如數字、物理量單位、物體的受力情況、物體的運動情況等.還有如摩擦不計、重力可忽略、受力為最大、可考慮為一個點、變化率和變化量等.對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使用標準關鍵詞的習慣.第二,挖掘隱含條件.題干包含的隱藏條件多半是在已知條件中、物理規律應用范圍中以及物理過程中.比如,剛好運動到圓弧內軌道的最高點,其隱含條件就是頂點處的重力充當了向心力;兩運動物體間彈簧彈性勢能最大,其隱含條件是此時物體共速;剛好沒有掉下去,其隱含條件是物體最終的相對速度為零.第三,深入挖掘圖表、圖案、數據鏈等信息.比如狏?狋圖像、狊?狋圖像、犉?犪圖像、犠?狊圖像、犈機?狓圖像(機械能隨位移變化圖像)、犈k?狓圖像(動能隨位移變化圖像)、電勢隨位移變化圖像、磁通量隨位移變化圖像等.這些圖像的關鍵信息點在于:橫縱坐標及單位、斜率、面積、截距、交點、轉折點等.總之,解題的先行條件是審題,學生應當在日常學習中加強自身審題習慣和技巧的培養,這樣才能在緊張氛圍中輕松應對考試.
2 常用解題思路匯總
高中物理包含力學、運動學、光學、電磁學等知識模塊.對知識點的考查也并不是專注于某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考查每一個模塊內的多個知識點,甚至是跨模塊考查.這無疑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的解題難度.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可總結常考題目類型及其解題方法、思路,提高解題效率.
比如在力學中經常考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物體的平衡、相互作用、加速或減速運動等.對于這類題型,常規的解題思路是:1)先整體后隔離,進行物體之間的受力分析.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對物體列方程求解.3)若涉及功、速度、能量,則要注意兩大定律、兩大定理的應用.需要注意的點包括:1)可以嘗試假定接觸面光滑或者彈力不存在,分析物體變化.2)假設其中一個量不變化,分析其他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具體的解題方法就是整體法、隔離法.
例1 如圖1所示,質量mA=10kg的物塊A與質量mB=2kg的物塊B放在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處于靜止狀態,輕質彈簧一端與物塊B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擋板連接,彈簧的勁度系數k=400 N·m-1,現給物塊A施加一個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使其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已知力F在0.2s內為變力,0.2s后為恒力,求:
(1)力F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2)變力F所做的功.
分析 結合題干信息,明確解題思路.首先對物塊A、B進行整體受力分析,根據平衡條件可知,當系統靜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