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宇
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與教學探究中出現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學生需要與其他同伴一起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思維碰撞和觀點分享中深入理解知識.將合作學習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的應用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是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有效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合作學習任務,發揮合作學習的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合作學習應用理論
1.1 群體動力理論
群體動力理論主要是在群體環境下分析個體的表現和個人在群體活動中發揮的作用,每個個體在群體活動中產生的行為是不一樣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備各自的優勢,具備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在不同個體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問題的探究,實現能力互補,在不同觀點的交流與碰撞中產生新的思維火花,提升學習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學習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在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和支持下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小組學習質量.
1.2 構建主義理論
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將知識點構建成完整的整體、將知識轉化為內在認知的過程.學生需要將知識點與自身的認知結構進行理解和轉化,在學習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小組合作的主體,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將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整合與構建,在符合學生認知基礎和認知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
1.3 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基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潛在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在教學中需要通過目標和內容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解決學習障礙的過程中,思維深度和認知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學生的現有認知、發展水平是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和內化的,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是將現有認知轉化為潛在認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作為教學設計的基礎,通過設置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自身認知水平.
1.4 學教并重理論
學教并重理論認為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同等重要的,教師既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深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思考和探究.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學教并重指導思想,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2 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實踐
2.1 合理構建合作小組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比如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個性差異、興趣愛好等內容.合作學習小組的分配需要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之后進行科學劃分,在分配小組過程中,每個小組的人數在四到六個人最為適宜.每個小組中的學生要有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個性差異、不同思維能力.比如思維活躍的學生與性格穩重的學生互補;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總結能力互為優勢的學生實現強強聯合,使小組內的學生形成差異,優勢互補.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鼓勵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帶領基礎較差的學生共同學習,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教師要鼓勵小組中的每個成員積極參與,表現自我.在綜合水平較高的小組長帶領下制定合作機制,確保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探究學習任務,分享學習資源和成果.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也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對小組成員的分配進行適當的調整,提升小組合作教學的質量.
2.2 建立多元化的物理學習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情境的創設能夠將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現象等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現象作為合作探究的問題,提升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合作學習情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超重和失重”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直觀展示與超重和失重有關的生活現象.以乘坐電梯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思考:在電梯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人們受到的重力與支持力一樣嗎?通過對重力和支持力關系的探究,學生能夠總結出失重和超重的規律,對失重和超重的概念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學生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失重與超重的現象.在合作討論中解決問題,建立起對失重和超重相關知識的認識,借鑒其他學生的思維和觀念,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2.3 優化合作實驗教學
高中物理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通過實驗學生能夠在具體直觀的展示中掌握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物理實驗的操作與探究,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全面認識物理現象,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動量守恒定律”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實驗探究.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項目研究主題.學生在小組中需要進行任務劃分,設計實驗方案,總結實驗思路,開展合作探究、記錄數據、分析現象、總結結論等活動.教師對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了解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和成果.通過合作探究與教學評價,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4 借助合作學習優勢,順利突破疑難障礙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授內容同初中相比不僅容量增多,難度、深度與廣度均有所加強,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可充分借助合作學習的優勢,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與疑點,組織學生圍繞這些核心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與探討,使其思維發生摩擦與碰撞,提出各自的看法與見解,從而通過集體的力量順利突破疑難障礙,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教師先展示蘋果與樹葉從樹上下落的情形,借機設疑:重的物體一定下落得快嗎?你是否能夠證明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物體在下落過程的運動情況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會提出猜想:質量大的物體下落速度比質量小的快.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實驗: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一枚硬幣和一個與硬幣面積相同的紙片,看到硬幣比紙片下落得快,說明質量大的物體下落得快;取兩張相同的紙片,將其中一張卷緊后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看到卷緊的紙團比紙片下落快,說明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下落快;將一枚硬幣與已經粘貼紙片的硬幣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看到一樣快,說明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時下落一樣快;將一塊面積較大的硬紙板、一個小軟木塞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軟木塞比紙板下落得快,說明在特定的條件下,質量小的物體比質量大的物體下落得還快.學生通過實驗發現物體下落過程的快慢同質量無關,隨后指導他們使用牛頓管繼續進行合作實驗,使其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消除自己心中的疑惑.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合作學習的價值,需要教師結合實際學習情況,分析物理學科教學特點,創新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形成正確的教學意識,將物理知識項目化,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物理概念,分析物理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