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英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人們的認識也逐漸發(fā)生改變:學生需要主動學習和思考.教師對教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高效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過程入手,做好課堂活動設計,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保證化學教學有效開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 優(yōu)化課前預習活動,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任務減少了,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有所縮減.在減量的情況下,需要保證質(zhì)的提升.因此,需要加強學生自控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為課堂教學有效開展奠定基礎.高中化學教師需要以學生發(fā)展為基礎,借助多種方式傳授知識,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深入發(fā)掘課程內(nèi)容,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分類.必備基礎知識包括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和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變化等.之后,讓學生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等,利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最后,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與氧化還原的知識內(nèi)容,對反應物和生成物進行計算.這樣的預習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必備基礎知識的學習,為課堂教學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和化學知識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協(xié)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2 突破傳統(tǒng)實驗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在化學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驗教學是實踐的重要部分.在“雙減”政策下,化學實驗教學應打破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還需要學生將實驗內(nèi)容與生活結合,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內(nèi)容.高中化學教師應優(yōu)化和改進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借助多種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營造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化學實驗,提高實驗課堂學習效果.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三“有機化學反應類型”教學中,在進行乙醇消去反應的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開展實踐觀察活動,加深對物質(zhì)特性的理解.在整個實驗中,需要明確乙醇脫水消去反應中濃硫酸的催化作用.有些實驗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無法讓學生在現(xiàn)有條件下進行操作,如果只是進行文字描述,知識內(nèi)容較為抽象,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qū)W生展示實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實驗注意事項,做好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同時,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暫停、回放等操作,詳細講解實驗步驟.通過這樣的方式,打破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在“雙減”背景下開展新型實驗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3 開展分層教學活動,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學習能力也不同,但是學習目標相同.有些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優(yōu)勢,有些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面臨著高考壓力,學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活動,需要教師結合“雙減”政策,選擇合適的切入方式,開展分層學習,有效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例如,在魯科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三“醇與酚”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醇的化學性質(zhì),教師可以引入乙醇可燃性以及與金屬鈉反應的實驗活動,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乙醇的性質(zhì),并且感受乙醇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在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幫助,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化學知識.同時,針對不同學習水平和能力的學生,做好學生分層,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選擇合適的實驗部分,在實驗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分層教學活動,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 優(yōu)化課堂活動設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注重課堂活動設計,為學生學習提供引導,明確學生學習方向.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教學活動,由易到難,開展學生活動.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應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識,開展主動學習活動.例如,在魯科版高一化學必修第二冊“化學反應與能量轉(zhuǎn)化”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學習任務———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和影響方式,在化學反應中能量轉(zhuǎn)換的原則等.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學生學會對化學反應進行判斷.教師展示若干個化學反應,根據(jù)化學反應條件的變化,讓學生思考化學反應速率的差異.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掌握學習方法與技巧,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5 優(yōu)化學生學習方式,深化知識的掌握
“雙減”要求學生采取靈活的方式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和整理化學知識,構建相應的知識網(wǎng)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化學知識.對于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對于化學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生情”“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傳授學生學習技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例如,在魯科版高一化學必修第一冊“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zhì)的量”教學中,在實驗課“配置一定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對于一些簡單的配制比例,學生能夠很快掌握,但是,對于不同濃度的配制,需要讓學生從理解層次入手,根據(jù)之前學習的質(zhì)量、摩爾質(zhì)量和物質(zhì)的量的關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課堂學習需求,對學生作出綜合性評價,結合學生課堂表現(xiàn),給予學生指導和建議.
6 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驅(qū)使學生深度學習
高中化學知識與初中所學知識相比,知識點比較抽象和深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不少疑點和難點,容易陷入困境之中.假如不幫助他們消除這些“障礙”,不僅無法推進后續(xù)教學,“雙減”政策也很難落到實處.面對這一特殊的教學局面,高中化學教師需要以“雙減”政策為基本導向,通過實驗操作、視頻、圖片或者動畫等方式,以標準、規(guī)范的化學語言進行描述,最終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一起分析、研究和探索化學知識的神奇之處,同時降低化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驅(qū)使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高效率地掌握所學知識,達到提質(zhì)增效的效果,真正落實“雙減”政策.
以魯科版高一化學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四節(jié)“海水中的化學元素”教學為例.當學習“氯氣”相關知識時,由于氯氣是一種有毒、有害的氣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不能直接與氯氣接觸,教師可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使其能夠直觀地感知氯氣的性質(zhì),促使他們展開深度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氯原子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引領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嘗試推測和討論氯氣可能存在的化學性質(zhì),然后出示一張毒氣彈的圖片,并播放一個氯氣泄漏導致人們暈倒的視頻,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氯氣是一種有毒的黃綠色氣體,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讓他們對氯氣的物理性質(zhì)獲得直觀認知.接著,繼續(xù)操作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視頻,畫面是救援人員處理氯氣泄漏事故過程中將暈倒人員移動到地勢比較高的場所,讓學生根據(jù)這一情境判斷氯氣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的性質(zhì).之后,播放救援人員使用水墻阻隔氯氣和采用燒堿繼續(xù)處理氯氣泄漏的視頻,學生從中可以得知氯氣能夠溶于水,以及可以與堿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性質(zhì).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氯氣的各種性質(zhì),使其對所學內(nèi)容形成深度理解,最終促進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把課堂時間充分運用起來,減輕課下學習負擔,同“雙減”政策相契合.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學習壓力得到緩解,但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優(yōu)化課堂活動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改進傳統(tǒng)實驗活動,采取分層教學,提高學習效果,加強課堂合作與交流,強化學生化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推動化學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