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其在幼兒教育領域發揮的作用也愈加豐富,教師不僅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創設適宜幼兒的基礎學習環境,還能創新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讓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發展規律,進而提升幼兒教育的效率。但是新媒體技術進入教育領域的時間相對較短,新媒體技術的很多功能還沒有被開發出來,而且一些教師在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問題,這也是幼兒園教學優化的重點之一。基于此,本文著重分析新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和現存問題,并總結在現階段幼兒園教學中應用新媒體技術來提升教學品質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幼兒園;教學策略;優化提升
作者簡介:陳伶俐(1987—),女,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同心實驗幼兒園。
信息技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大眾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改變了人們處理事情的方法。近幾年,新媒體技術也在教育領域大放異彩,教育信息化逐漸成為教育界的研究熱點之一。
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的重要場所,幼兒教育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幼兒園要根據現代教育理念開展教學。為此,幼兒園教師需要合理應用新媒體技術,嘗試借此優化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同時構建園區與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大格局,讓幼兒接受更加直觀、真實的教育。
一、新媒體技術在促進幼兒教育質量提升中發揮的作用
(一)優化幼兒教育的教學模式
新媒體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具有多樣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征。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時,教學的基礎不再只是書本內容和語言表達,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圖畫、音樂和視頻等,同時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多互動平臺。這樣的教學革新不僅優化了教學活動的開展形式,讓教學氛圍更好,也可以充分滿足幼兒成長、學習的感官體驗需求,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和學習興趣,對于開發幼兒智力、挖掘幼兒學習潛能有重要意義。
(二)豐富幼兒教育的教學內容
新媒體技術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跨空間性,二是資源共享,這使得幼兒教育的資源獲取渠道和空間得到了拓展[1]。在課前或者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檢索功能快速、精準地搜集教育信息,再利用新媒體技術的集成性將相關教育資源快速整理到一起。這樣的信息搜集模式可以使得幼兒教育具有豐富的內容,教學活動會因此更加多姿多彩,教師也可以借助豐富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三)擴展幼兒教育的空間
應用新媒體技術時,幼兒園可以不再“孤軍奮戰”,而是聯合家庭和社會,開展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的教學活動。這會使得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逐漸朝“互聯網+教育”和“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過渡,有利于幼兒園打造品牌特色,提高育人質量。
二、新媒體技術在輔助幼兒教育時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優勢逐漸被認可,許多教師開始習慣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幼兒教學中的抽象知識和道理直觀、多角度地展示出來。但是,一些教師在應用新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時采取了錯誤的方法,導致教學出現明顯問題,下面筆者簡單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一)新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喧賓奪主
一些教師發現新媒體技術的好處后,形成了對新媒體技術的過度依賴,在使用新媒體技術時直接套用線上的信息資源,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教學的盲目性較為突出。還有一些幼兒教師在教育的全過程都依靠新媒體技術,較少給幼兒真正動手參與實踐的機會,這與幼兒的發展規律相悖,幼兒難以產生真切的體驗[2]。在這樣的課堂上,原本作為輔助教學工具的新媒體技術喧賓奪主,教育的質量難以真正提升。
(二)教師的信息素養參差不齊
所謂信息素養,是指幼兒教師了解獲取信息渠道、準確獲取教學所需信息、結合教學目標有效利用信息資源以及合理判斷新媒體技術使用時機的素養。在實踐中,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都具備基本的使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但是在面對突發技術問題和需要優化課件等情況時,一些教師便束手無策了,這樣的現象體現了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參差不齊。
(三)幼兒與新媒體技術的交互有時流于形式
還有一些教師使用新媒體技術后,教學質量并沒有顯著提升,這不是因為他們的信息素養低,而是因為他們對交互的理解存在偏差。幼兒與新媒體技術之間的交互,實際上是幼兒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交互,新媒體技術是交互的橋梁,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轉換,讓幼兒快速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幼兒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在實際的幼兒園教學中,這些教師以為只要讓幼兒與新媒體技術進行互動就完成任務了,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只是通過新媒體技術簡單地觸碰了教學內容,沒有與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深入的交互,這樣的互動是流于形式的,不利于激發幼兒自主性、強化幼兒學習體驗。
(四)幼兒園的硬件設施不完善
目前,仍有部分幼兒園沒有電子教室,與新媒體技術相關的硬件設施也不完善,這也導致幼兒教師難以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
三、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一)新媒體技術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語言能力是幼兒階段需要培養的基礎能力,它不僅是幼兒日常交際需要用到的基礎能力,也是幼兒進行其他領域學習的基礎。在幼兒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語言情境的創設是重中之重,只有真實的語言情境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語言的應用方法,順利發展人際交往能力、思維能力和對交往情境的判斷能力。
在應用新媒體技術時,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直觀地展示語言情境,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交際氛圍,激發幼兒說的欲望,培養幼兒“敢說”的勇氣,讓幼兒“喜歡說”[3]。
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很重要,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創設富有想象力且貼近真實的情境,以有效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介紹冬季的特點時,引導幼兒觀察小貓、小狗、小鴨子、小雞、大象等動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然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又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小朋友在家壓斷發卡的視頻,然后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發卡的形狀,鼓勵他們發現這個發卡的更多用途。由于半截發卡側放像月牙、平放像小船,幼兒可能會想到將斷掉的發卡粘在紙上作畫。
(二)新媒體技術在藝術教學中的應用
“人之初,性本善”,幼兒有著純潔、美好的心靈,他們也對美的事物充滿好奇和向往,培養幼兒對美的認知、幫助幼兒初步樹立審美意識和觀念是教師身為“靈魂工程師”的職責。藝術教育是對幼兒進行審美培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升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引導幼兒體驗美、感受美的主要方式。新時期的幼兒藝術教育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讓幼兒園藝術教學更生動、更多元[4]。
比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讓幼兒深入感受多彩的顏色。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展示圖片,播放與春天有關的兒歌,創設“春天來了”這一情境,然后讓幼兒自己選擇顏色,利用白板的調色功能為春天“穿”上漂亮的衣服。這種新媒體交互式美術和音樂教學,可以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感受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和生命之美,而且幼兒在用小手繪畫的過程中,對色彩之美會有較為準確的認知。
(三)新媒體技術在健康教學中的應用
良好的身體狀態、愉悅的情緒、強健的身體素質、協調的身體機能是幼兒身體和精神健康發展的表現,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基礎的生活技能。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時他們會不愿配合教師的健康教學和管理,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有趣的教育資源,借鑒他人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學引導的有效性[5]。
比如在引導幼兒掌握正確刷牙方法,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時,教師可能發現書本上的圖片對幼兒的吸引力不夠大,幼兒也難以根據圖片展示的內容快速掌握刷牙方法。這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共享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播放幼兒喜歡且思路清晰的教學視頻,并準備一個大鱷魚玩具,在播放視頻的同時進行同步展示。為了強化幼兒對正確刷牙方法的記憶,教師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檢索與刷牙方法有關的兒歌或者順口溜,在課堂上和幼兒一起學習這些兒歌或者順口溜。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要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幼兒園要構建完善的信息素養提升機制,教師自身也要通過多途徑進行自主學習。
在開展信息素養培訓時,幼兒園管理者需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深化教師對新媒體技術認知的同時,幫助教師積累實踐經驗。具體來說,幼兒園管理者一方面應讓教師明白自己在教學中可以應用哪些新媒體技術,了解微課、交互白板、共育平臺(掌通家園等)等的功能、使用方法,認識到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幼兒園教學的優勢和重要性等[6];另一方面要提供實踐的平臺,讓教師通過自己的嘗試積累實踐經驗,從而在教學中更加有效地使用新媒體技術。
教師的自我提升應在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培訓可以讓教師明確自我學習的方向,但培訓之后教師也要繼續進行自主學習,以切實提升自己。此外,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嘗試來獲取更多改善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方法。比如在培訓中,教師可能學習了如何在各種新媒體平臺檢索所需教學資源,在培訓后,教師應當利用課余時間,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自己到各新媒體平臺進行檢索實踐,從而真切地了解新媒體技術的便捷,掌握合理應用新媒體技術的方法,這樣教師的信息素養才會真正提升。
(二)著力構建高效的家園共育模式
在構建家園共育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遇到的最大困難往往是無法與家長進行高質量互動,還有就是一部分家長的教育意識薄弱,教育觀念過于傳統[7]。目前,許多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是借助微信或者掌通家園等新媒體平臺完成的,但是一些幼兒園及教師僅僅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發布通知,這樣的互動模式顯然不夠高效。要解決這一問題,幼兒園管理者及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新媒體平臺的各項功能,與家長進行高效互動。
以掌通家園這一新媒體平臺為例,這是一款集成性非常強的家園共育平臺,教師可以借助該平臺發布親子任務、展示幼兒園食譜、發布活動安排、分享新型教育理念、登記生病幼兒的用藥情況等,還可以利用幼兒健康監測系統,讓家長通過移動智能設備了解幼兒的一日生活狀態。但教師需要在此之前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積極使用該新媒體平臺與教師、幼兒園溝通,以構建高效家園共育模式。
結語
總而言之,要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教師還需要把握好時機,靈活選擇使用方式,讓新媒體技術的資源共享、拓展空間、直觀化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幼兒教師也要重視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結合幼兒的發展現狀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為幼兒的學習、探索提供適宜的環境,為其成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紅玲.“互聯網+”環境下新媒體輔助幼兒園教學的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2(12):59-61.
[2]秦寧.新媒體技術應用于幼兒園教學的現狀分析[J].藝術科技,2018,31(01):39.
[3]李巧英.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22(01):117-119.
[4]全秀春.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實現美術教學游戲化[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z1):286-287.
[5]周曉瑩.淺析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幼兒園主題教學效率[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29):112.
[6]孫蓓.新媒體技術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5):220-221.
[7]韋秋利.新媒體技術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界,2020(1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