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于鵬祖,王娜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30050)
創新創業精神已成為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核心問題,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學生深刻認知創造文化,理解創業精神的和獲得企業家經驗的啟蒙教育[1]。雖然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但資源短缺、實踐經驗缺乏、政策支持或學校服務不到位依然是主要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短板。在這種情況下,在哪種類型的大學中對何種類型的學生,由誰提供哪種類型的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最有效,仍然是個緊迫問題[2]。
近年來,國內學者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方面進行探索,提出很多新穎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曾誠[3]提出基于SPOC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為中心,設置“一體兩翼四支撐”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陳慶盛[4]針對民辦院校特色的創新創業需求,對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綜合實踐教學、創業基礎實訓平臺研究,提出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法、培養教學體系;任彬[5]圍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出建立基于“一體兩翼”的“雙創”驅動式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王彥林[6]在分析實踐培養環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構建了新文科建設引領、學科競賽驅動、創新創業助推的實踐教學模式;袁揚[7]將BOPPPS教學模式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施工組織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使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創業思維顯著提升;在防疫和就業并重的社會背景下,郭曉敏[8]針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創業課程開展中面臨的問題,創新創業頂層設計、制度設計、豐富創新創業媒介和方法,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汪大蘭[9]針對疫情防控的時代背景和網課教學呈現出的一些新特征,提出基于數字經濟、在線教學和云創業的雙創教育新模式,以期服務于“穩就業”。
從研究現狀來看,雖然學者們已探索出多種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但研究表明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有典型的地域和學科特色,受教育條件、教育資源、地方政策、地域經濟和社會背景等條件的限制,效能明顯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并不能廣泛嫁接應用,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一個動態的科學問題。本文以甘肅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為研究對象,探究“TRIPLE”的雙創教學模式。
“TRIPLE”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以高質量就業為目標導向,通過創建開放、合作、全員參與的創新創業教學環境,探索“校-企-地”特色突出、多樣合作的創新培養機制,從教學(Teaching,T)、研究(Research,R)、創新(Innovation,I)、實踐(Practice,P)、學習(Learning,L)、就業(Employment,E)六個層次探索六位一體的“TRIPLE”創新創業教學新模式。依據學生所學專業、興趣,研究制定相關教學策略,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重心從培育被動就業者向具有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的教育理念轉變,開設通識類創新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進一步在專業課程中設置創新創業教學內容,此外創建知創新、重創新的就業服務平臺,以實現高質量的就業目標。
以“TRIPLE”雙創模式的“研(R)-創(I)”關系為問題導向,充分利用學院現有資源和社會資源優勢,拓寬創新創業實踐渠道。首先,利用學院的教育教學課程設置,以教師為主體,協調企業,搭建創新創業指導團隊,為創新創業教學提供系統性保障;其次,加強學院各類專業實訓室和實訓中心共建合作,充分利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以學生為主體舉辦創業競賽、創業沙龍、虛擬公司等用于創新創業研討活動。一方面,以工程項目為依托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痛點、需求點,并提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以專利申請和創業競賽項目為依托全面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或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創新創業競賽作品等。
以“TRIPLE”雙創模式的“教(T)-學(L)”二元一體關系為目標導向,面向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全體學生。在以專業基礎內容教學為主的教案中設置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介紹、專業就業領域和方向、創業基礎、學科前沿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并逐步提高這些教學內容在考核中的占比,將“TRIPLE”雙創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進一步充分利用“學習強國”、慕課等在線課程,鼓勵學生選學相關課程,同時在本專業教學實踐中建立在線課程學分認定制度,以拓寬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更進一步探索就業辦公室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辦公室的管理模式,使產業鏈與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緊密相扣,依托學校職教集團的企業、行業資源,形成“一方主導、多點聯動、全行業支撐”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制。
以“TRIPLE”雙創模式的“實踐(P)-就業(E)”關系為結果導向,不定期安排本專業學生去企業實踐或聘請企業人員講授實訓課程,本著“需求從企業里來,人才到企業里去”的原則,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培養學生的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進而從學生的內在需求逆向助推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以專業課程鍛煉學生創新能力,以實訓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專業與就業崗位緊密接軌,使學生的雙創實踐和就業零距離對接,在“學以致用”到“熟能生巧”的邏輯關系上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就業服務完善就業宣傳引導機制,宣傳推廣促就業的好方法好經驗,學校充分利用公眾號、校報短訊等渠道,大力宣傳國家和各地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營造高質量就業的良好輿論氛圍。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由基本素質教學課程模塊、專業教學課程模塊和素質拓展教學課程模塊構成,創新創業課程主要集中在素質拓展教學課程模塊,受教育條件和資源限制,課程內容基本都是要求學生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且存在各課程之間界限分明,黏度不夠,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急需實施教學改革。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實踐性極強,需要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TRIPLE”創新創業教學模式中,將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為基礎課程內實訓→專業課程內實訓→企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的實踐課程安排,實現學生從基礎操作→技能訓練→課證結合能力培養→崗位實戰操作能力提升,同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大實踐環節的課時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技能訓練和課證結合能力培養期間通過院級創新創業大賽、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在崗位實戰操作能力提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后續就業打下扎實的實戰基礎。
“TRIPLE”雙創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引入雙師型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將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課程教學以實訓室為主,教室為輔,在實訓教學中教師理論講解,學生現場實踐從而使得教學環節更加緊湊;由系主任、專業帶頭人牽頭,與汽修專業相關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創新創業導師,促進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提高;同時,利用企業良好的實訓條件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如“汽車維修與保養”“車身結構與修復技術”“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拆裝”和“汽車電氣系統檢測與拆裝”等實訓內容安排在企業進行。通過校企合作,學院也可以定期為企業提供相應人才,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短缺的難題;安排教師下企業鍛煉,通過在企業車間觀摩操練、技術交流等更進一步掌握汽車制造與維修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結合專業特點將汽車維修保養方向作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學院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在職稱評聘、業績考核等方面,加入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內容,把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論文發表、科研獲獎等成果同等對待,作為滿足職稱晉升、崗位考核的可選條件之一,從而提高了年輕教師參與這項工作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通過企業實踐,提升了專業實踐技能和技術,更深入地了解企業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為編寫貼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改革、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通過“TRIPLE”雙創模式的教學實踐,學生普遍反映收獲頗多,特別是實訓過程中對汽車制造維修領域的各個流程都有較深入的了解,激發了他們對汽車領域的創新思維;在企業學到了許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實踐技能,如汽車損傷鑒定的知識、鑒定流程以及維修領域的新材料、新方法等,為后續頂崗實習和高質量就業奠定基礎。
本研究以創新創業作為理念引領,創新了應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的教育模式。從重塑育人目標、整合課程教學資源、完善師資保障、開拓實踐資源,實現汽修教學多方位的創新。同時在教學、研究、創新、實踐、學習、就業六個方面構建橋梁,使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教學更具實踐性,實現雙創教育與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才培育的融合,推動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創新創業理念下的教育模式改革。該雙創教育教學模式彌補了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常規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應用+技能型”人才培育,產教融合,到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出“需求從企業里來,人才到企業里去”的策略,實現“雙創新動能”以及提質培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