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北京 102249]
“環境科技論文寫作”主要是針對環境工程的研究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在學科體系中居重要地位。本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嚴謹工作態度和良好學術道德,鍛煉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激活學生的知識輸出與輸入。針對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研究生的特點和學生切身的需求,本課程將通過16學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科技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和撰寫規范,學習如何撰寫中英文學術論文,掌握論文寫作的方法,知道如何展示研究成果以及與其他研究人員進行交流和討論。本課程重點講授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的具體方法以及投稿技巧,其次還涉及畢業論文撰寫和規范、文獻檢索、學術PPT制作以及會議報告和交流等。教學方法采用講授與討論的方式,并利用雨課堂輔助教學活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
所謂課程思政,就是在大學專業課(非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思想政治教育[1]。不同于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是根據課程的特點,將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優秀的道德思想等融入專業課教學中。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到民族文化自信,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目前,課程思政強調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的深入融合,堅持“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2]。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p>
科技論文寫作是對科研成果的總結和展示,有利于科研工作者之間的交流以及知識的傳播。誠信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因此,“科研誠信與學術規范”是我們必須遵從的準則。然而,學術不端的行為在國內外都屢有發生,社會上不斷引發關于“學術誠信”的熱議[3]。學術誠信,關乎師德師風和學生質量,也是國家科技實力與形象的體現。2019年7月1日,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正式實施,強調了論文作者、評審專家和編輯的失范行為。另外,《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4號)中也明確規定了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包括下列情形:購買、出售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買賣的;由他人代寫、為他人代寫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代寫的;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的;偽造數據的;有其他嚴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為了避免學術不端行為,首先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掌握基本的學術規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從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在嚴格的專業學習、科研訓練中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樹立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培養勇于探索、銳意進取的創新意識,恪守學術誠信,維護學術道德,珍惜學術聲譽,確保學習過程和學術成果的“廉”與“潔”。因此,“環境科技論文寫作”能夠與“科研誠信與學術規范”深度融合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課程內容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的準則[4]。
該門課程的“課程思政”案例設計與實踐包括以下內容[5-6]:
學術不端案例:學術不端行為是指違反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的行為,國際上一般指捏造數據(fabrication)、篡改數據(falsification)和剽竊(plagiarism)三種行為。另外,一稿多投、侵占學術成果、偽造學術履歷等行為也屬于學術不端。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各個歷史時期都曾經發生過。例如,哈佛大學的某教授發表論文宣稱一種小猴子可以在鏡子中識別自己,但提供的錄像片段并不能說明此問題。此后,該教授因為學術不端而離職一年,其講授的課程也全部停止;日本理化所認定某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有篡改、捏造等學術不端行為,其博士學位亦被早稻田大學取消;上海電力大學發布通報稱,該校外國語學院某教師由于論文存在多處抄襲被日本京都大學取消博士學位,學校也解除了對該教師的聘任。因此,廣泛搜集學術不端的案例,以實際案例講解,在課堂上告知學生學術不端的后果。之后,再引出如何避免學術不端的一些可行方法,與課程要講授的內容緊密結合。
潛心科研案例:科學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急于求成。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通過不斷失敗的嘗試才成功的,因此教育學生要端正科研態度,不能急躁,遇到問題不能抱怨而是想辦法解決,并要敢于挑戰科學難題。例如,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多年艱苦奮斗、執著地進行科學研究,圍繞國家需求,克服困難、一絲不茍,最終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長期從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藥研究,研制出中國軍隊首個SARS預防生物新藥“重組人干擾素ω”、全球首個獲批新藥證書的埃博拉疫苗。在這次新冠疫情中,陳薇親自帶隊在強大的壓力下,率先研制出新冠疫苗,并推出了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在這里要強調一下: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這種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認同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思政內容。
優秀研究生案例:我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研究生,他們勤奮刻苦,踏實科研,取得了豐厚的成果。這樣的案例也很多,近期報道的某碩士研究生發了11篇SCI;還有的學生是俄語生,每天只能寫出一句英文,在畢業時也發表了數篇SCI文章,數年后成為教授以及杰出的科研工作者。這部分最好搜集本校優秀學生的案例,這樣利用學生身邊學長的案例會更有激勵作用。另外,也可以邀請這些優秀學長親自來課堂舉辦講座,這樣面對面的交流也會幫助到更多的學生。這類案例可以積極鼓舞學生,不要害怕寫作。只要堅持到底,本著科研的精神,總會有所收獲。
課程思政就是將優秀的道德和思想融入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與知識點能完美地匹配。課程思政的內容廣泛,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工匠精神、革命傳統、國防教育,以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等。有些課程思政內容在不同的課程中都可以引用,例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環境類的課程中都可以較好地結合起來。還有誠信和規范的思想,除了可以融入在“環境科技論文寫作”的教學中,在其他課程中也可以結合。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課中,可以強調工程設計和數據計算要實事求是,準確規范?!碍h境監測”中涉及到的監測數據要真實、可靠,也可以強調誠信和規范的思想。教師在課程思政內容的設計時,往往只專注思政內容在一門課程中的體現,而無法顧及整個培養方案中思政內容的設計。這有可能會忽略課程思政在整個培養方案中的不均衡或者過度重復,甚至缺失重要思政內容。因此,專業負責人以及不同教學團隊之間應該及時溝通和討論,使思政內容豐富而全面地覆蓋到整個專業培養中。即使是同類型的思政內容,教師也要結合自身課程特點,考慮授課的具體內容引入恰當的案例,避免枯燥乏味。這個問題是目前教學中被忽視的問題。
課程思政的內容和案例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更新[7-8]。雖然課程思政所傳遞的核心思想是基本不變的,但是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更新,或者在教學過程中積累到更適合、更恰當的例子也可以引用。例如,上文提及的日本理化所某研究人員的案例是非常經典的學術不端行為,后續該研究人員還將此次事件寫成書進行出版,甚至拍了時尚寫真集,網友對此也是議論紛紛?!耙桓宥嗤丁币矊儆诘湫偷膶W術不端行為。西南大學某教師大規模重復使用圖片,存在“一稿三投”的問題,10年后論文被撤稿,學術不端行為最終也被曝光。此外,課程思政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隨著教師教齡的不斷增加,一方面教學經驗隨之增加,而另一方面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也會越來越大。例如,“00后”的學生更具個性且不喜歡說教,教師在尋找課程思政案例的時候,就要考慮案例是否容易被學生接受、是否貼近生活。最后,課程思政的內容也要與學生的狀態相聯系。例如,目前部分大學生存在焦慮、壓力大的問題。在“環境科技論文寫作”中就可以將該問題與科技論文寫作相比較,因為寫作尤其是英文論文寫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論文寫作,將各個部分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講授以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寫作的壓力。這與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也是相似的,都可以找到方法各個擊破。
關于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課程思政是滲透到教學中的實現立德樹人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如何在課程結束時考核和評價學生對思政內容的掌握情況是一個難點,而且課程思政內容在其他課程中也會有交叉和覆蓋[9]。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的特點,挖掘課程內容,設計巧妙的問題來評價課程思政的效果。以“環境科技論文寫作”為例,在課程開始前為學生發放匿名問卷,詢問科技論文寫作相關的問題,也包括課程思政內容,例如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理解。課程結束后,再把相同的問卷發放給學生,比較前后兩次的結果。這樣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針對2020—2021第二學期,進行了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課程開始時,選課人數48人,回收問卷48份;課程結束時,選課人數51人,回收問卷50份。通過授課前后的數據對比,清晰展示了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良好。例如,課程開始前全班只有1人對科技論文寫作非常了解,而課程結束后對科技論文寫作非常了解的同學達到了15人,占全班總人數的29.4%。課程開始時共有29人對科技論文寫作不太了解或一點都不了解,課程結束時只有2人對科技論文寫作不太了解,一點都不了解的學生為0人。課程開始前全班只有1人對科研誠信非常了解,而課程結束后全班對科研誠信非常了解的同學上升到29人,占全班人數的56.9%。課程開始前全班有11人對科研誠信不太了解,而課程結束后全班對科研誠信不太了解的同學減少為0人;課程開始前全班有38人認為有必要做到科研誠信,課程結束后該數據上升為48人,占全班人數的94.1%。
由于“環境科技論文寫作”的課程特點,課程內容可以恰當地融入科研誠信、潛心科研等思政內容。通過這種育人無痕的方式,教育學生要本分做人、踏實科研、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等。對于課程思政的教學,需要不斷完善和及時更新課程思政的內容,做到與時俱進,引起學生共鳴。此外,還需要采取更加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而不只是教師通過思政案例的簡單講授。對于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更需要多種手段的綜合考量,才能更準確有效地對課程思政的教學進行評價??傊ㄟ^在“環境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中引入“科研誠信與學術規范”的思政內容,使教學努力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