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為
(長沙市雅禮雨花中學,湖南長沙 410007)
英語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英語課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項內容的英語核心素養。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英語閱讀課程中挖掘德育元素,用正能量的東西引導學生,使他們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善良美好的品質,能夠提升英語課程的價值。英語課本很多內容都與人格品德、文化教育培養有關。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可以課本內容為基礎,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德育工作,提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旨在全方位落實德育。英語閱讀與德育工作有效結合體現了當前的課程思政教育潮流,推動英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兩者形成協同效應,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德育工作的實質在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不僅能夠掌握扎實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樹立遠大理想,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德育,教師首先要挖掘英語閱讀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英語閱讀課程教育中滲透思政教育,重點在于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整合在一起。平時的教學工作往往具有功利性的特點,只關注知識目標而忽略素養目標,進而出現學生知識素養以及道德修養不匹配的問題。因此,深入挖掘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立德與英語教學同向而行具有重要意義。英語課程將英語知識融入閱讀材料中,通過閱讀英語材料,學生不僅能學習英語語言知識,還能了解豐富的課外文化、科技知識,對于學生增強認知能力、促進身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英語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英語課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項內容的英語核心素養。要求英語課程最終要實現育人價值,學生不僅要掌握英語單詞、語法和句型,還要通過學習英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意識,并不斷提升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英語學習的根本任務,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正確認識中國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在英語學科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從而端正學生的言行,提高其思想覺悟。將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對強化思政教育質量、促進學生成長為高素質的新時代人物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物質生活條件相對優越,再加上不少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長輩嬌慣,學生整體自理能力不強,獨立性差,自我管理意識比較弱,缺乏堅忍的意志品質。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青春期,學生普遍叛逆,不愿意接受教師的管教,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比較反感,而通過在英語閱讀課程中融入德育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可度。道德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不斷進行的過程,它必須放在一個合適的情境中進行,學生才不會覺得虛假和煩躁。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英語課堂的思政文化教學[1]。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師不重視思政教育,普遍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教育上,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水平和語言知識發展,認為德育不屬于英語教育任務,在實質上,思政教育工作是立德樹人工作的關鍵一環,對初中學生而言,自身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等都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發展。而很多教師認為思政教育應該是語文或者政治教師的工作,這一想法顯然比較偏頗,德育工作應該融入學生整個學習活動中,各門課程教師都應當努力挖掘德育元素。在英語課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英語的基礎知識和西方文化,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在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英語課中,學生的學習氛圍非常愉悅。在這樣的氣氛中,可以減輕學生對學習課程的壓力,也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以一種輕松的狀態接受思政教育。十九大以來,國家教育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納入教材。在新形勢下,將英語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效整合,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知識和思想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動英語教學改革[2]。
在閱讀英語時,學生會接觸英語文化,教師可以挖掘中外優秀的文化知識,向學生介紹優秀的英語文化知識,如我國的端午節、西方的感恩節等,用優秀的文化影響學生,學生形成良好的修養。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關注中外文化差異,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態度,正確對待外國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強化文化交際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文化交流的交際場景,學生涉及對話展開交流。給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空間和平臺,學生進一步強化課程重點詞匯和句型,同時,情境對話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在這個情境中,學生了解端午節中屈原的愛國故事,感受他對祖國的忠貞不屈之情;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還了解西方的傳統節日,了解感恩節的由來。在情境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拓展中西方餐飲文化,中國人在端午節包粽子吃,人們將粽子投入水中紀念屈原;學生還了解感恩節,西方人民為什么要吃火雞。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生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寬國際視野,增進對外國文化的了解,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多元文化。學生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這種情境閱讀活動不僅能夠加快學生對相關英語知識的理解速度,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發展綜合語言素養。
除了課內閱讀,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其英語語言的儲備量。優秀的英語課外讀物闡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在這些課外讀物中,學生能夠感受積極向上的能量,能夠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被各種各樣的優秀人物所影響,分辨美麗和丑惡,學習善良、正直、頑強拼搏等精神品質。教師可以與學生開展閱讀分享會,鼓勵大家分享在閱讀中所得到的趣味和感想,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促進其道德素養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英語讀本,向學生推薦經典英語讀本,如《小王子》《小婦人》等,或推薦中學英語讀報,在短篇故事中感悟生活。英語讀本不僅讓學生了解國外的文化和地理環境,也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學習主人公身上頑強、勇敢的品質。學生學習本節課程的相關知識,就能獲得更強的學習體驗感。由此,課程內容得到拓展,英語教學效果得到強化,學生也提高道德素養。除了向學生推薦課外英語讀本,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英語電影、電視劇等材料,通過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提高學生開展英語閱讀的興趣,以生動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思想。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育要能夠幫助學生適應社會,在英語閱讀中,學生還能了解民主法治知識,教師可以此為出發點,給學生普及基本的社會規則和法律知識,學生能夠學會用英語表達,同時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例如,“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介紹相關的公共交通知識,在這節課程中,教師可將德育目標設定為學生樹立交通規則意識。在學習基本的take the subway,take a bus等短語句子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活動,模擬過馬路的場景。動手制作一些公路圖標、紅綠燈牌,之后,學生展開情境扮演活動,呈現一個過馬路的情境,如A:How do you get to school?B:I ride a bike.I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 then go straight 800 meters to school。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不僅得到樂趣,練習英語知識,對生活實際有更深刻的思考,對交通規則有深刻的認識。角色扮演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引導學生補充交通規則知識,共同探討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意義[3]。
初中英語涉及大量環境保護的話題,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機會。例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一課中,這節課程介紹動物園里的各種動物,學生了解動物的英文表達。在課程中,學生被小動物的可愛所打動,逐步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拉近與動物的距離,被各式各樣的小動物所治愈、感動,不斷強化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在課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保護動物的視頻,如播放我國云南野生大象保護基地的相關視頻,學生了解當前我國野生大象的生存狀況,了解過去幾十年我國野生大象的數量變化,最后學生了解當前我國對野生大象的保護工作進展,由此學生們逐漸認識到野生動物生命的脆弱性,逐步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挖掘英語材料的環保理念、弘揚環保精神是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永不過時的任務。抓住時機,有效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是每位教師的重要任務[4-5]。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除了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不斷為其糾正錯誤的認知和觀念,為學生的成長把握好方向、掌握好引擎。英語教材有豐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利用好思政素材可以糾正學生的認知偏差、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堅定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笑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這節課程中,在討論運動與健康的話題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勤于鍛煉、健康生活的良好觀念;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節課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敢于創新、追求科技的價值觀念;在“Couid you plesse clean your room?”這節課程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課程有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課上堅持素質教育理念,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思政教育素材,不斷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基于英語課程教材,從學生的基本學情出發,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溝通交流,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最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6-7]。
綜上所述,基于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教育任務,初中英語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還應該引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把德育教育始終貫穿英語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初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知識和思想接受能力,潛移默化地實施“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