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尊,周勇忠,袁志強,史良,王立東,朱月嬋,王思成,王紅
上海中冶醫院,上海 200941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間盤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受到外界作用或自身因素影響之后,導致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椎管,影響到脊神經根、脊髓等,從而引起腰腿疼痛、麻木、活動受限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殘疾,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1-3]。LDH發病原因受年齡、外傷、久坐久站、長期負重等多種因素影響,發病年齡呈逐漸年輕化趨勢,多發于20~50歲中青年人群,且復發率較高[4-6]。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是LDH常見的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創傷大、風險高、花費多,患者接受度不高,故臨床以保守治療為主[7-10]。
LDH屬中醫學“腰痛”“腰腿痛”“痹證”等范疇[11]。LDH主要與氣虛、風濕寒邪侵入、痹阻經絡相關[12],邪氣困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應以化瘀活血、行氣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13]。復元活血湯出自《醫學發明·中風同墮墜論》,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之功效[14-15]。筆者采用復元活血湯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中冶醫院骨傷科門診治療的64例氣滯血瘀型LDH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2例,其中2例患者因不明原因失訪,1例因家庭原因拒絕繼續治療,相關部分數據缺失,予以剔除,最終完成61例,研究組31例,對照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5~61(42.35±6.53)歲;病程3個月~5(3.91±1.52)年。研究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24~62(45.82±7.49)歲;病程6個月~5(4.28±2.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6]《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7]及《中醫病癥診療常規》[18]中有關氣滯血瘀型LDH的診斷標準:腰腿疼痛如針刺,痛處固定,白晝輕、夜晚加重,腰部痛處拒按,俯仰不能,旋轉受限,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
1.3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病程≤5年;無明顯手術指征,可行保守治療;年齡20~65周歲;入組前1周未接受口服或外用止痛藥物;自愿入組,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
1.4 病例排除標準治療前1個月已接受相關治療;近3個月內已參與或正處于其他臨床試驗觀察中的患者;手術后復發的LDH患者;腰椎間盤突出嚴重,有脊椎管狹窄癥及明顯椎間隙狹窄患者;合并有臟器及系統嚴重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5 治療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囑患者臥硬板床休息,盡量減少運動,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五點支撐式鍛煉,進行適當的、有規律的日?;顒?活動時可佩帶腰圍。
對照組給予腰痹通膠囊(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 Z20010045),每次3 粒,每日3次,溫水送服,飯后服用。
研究組給予復元活血湯加減治療,具體藥物組成:酒浸大黃30 g,柴胡15 g,當歸9 g,桃仁9 g,天花粉9 g,紅花6 g,穿山甲6 g,甘草6 g。腰痛明顯者加延胡索、青皮各12 g;下肢麻木明顯者加烏梢蛇9 g;水腫者加豬苓、茯苓各12 g;下肢疼痛明顯者加天麻、威靈仙各9 g。每日1劑,水煎溫服,早晚各1次。兩組患者均以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
1.6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6]中相關評價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無明顯壓痛、功能無明顯受限,下肢肌力及皮膚感覺恢復正常,無疼痛、麻木感,工作及社會活動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下肢輕微疼痛、麻木,肌力恢復4級及以上,大部分社會活動恢復正常;有效:癥狀稍有改善,疼痛以及功能障礙較治療前有所緩解,肌力部分恢復,對工作、生活偶有影響;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嚴重影響日常功能。
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n×100%
1.7 觀察指標
1.7.1 視覺模擬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采用VA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部疼痛情況,總分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19]。
1.7.2 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評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問卷評分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況,總分為29分,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礙越明顯[20-21]。
1.7.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執行。

2.1 兩組LDH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LDH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LDH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LDH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LDH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JOA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LDH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
2.4 兩組LDH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LDH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變,其主流的發病機制有神經機械壓迫學說、炎癥化學性刺激學說等[22-23]。西醫多采用非甾體抗炎藥為治療LDH的一線藥物,多以抗感染、緩解癥狀為主。近年來,已有多項關于中藥諸如化瘀消痛方、加味桃紅四物湯、丹紅注射液治療LDH的報道[24-26],其止痛效果不亞于非甾體抗炎藥,且具有遠期療效好的優勢,已逐漸被更多患者所接受。
復元活血湯素有“傷科第一方”之稱,由柴胡、天花粉、當歸、穿山甲、甘草、紅花、桃仁、大黃等藥物組成。復元活血湯重用大黃,具有蕩滌凝瘀敗血之效[27],酒大黃與其他藥同煎可增強祛瘀之功;柴胡疏肝解郁,與酒大黃共為君藥;當歸、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止痛,共為臣藥[28]。穿山甲破瘀通絡,天花粉能清熱潤燥,二者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同發揮祛瘀生新、通絡行氣之效[29]。陳軍等[30]發現復元活血湯可有效緩解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恢復不良患者的膝關節疼痛;楊天龍等[31]發現,復元活血湯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可消腫化瘀,改善炎癥,減輕疼痛,促進踝關節功能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有效率為93.54%,對照組有效率為80.00%,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JOA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復元活血湯可有效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并抑制疼痛介質的釋放,進而緩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此外,在研究過程中兩組未見發生嚴重的不良臨床反應,應用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復元活血湯治療LDH,可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局部炎性反應有關。今后,筆者將進一步完善試驗設計,加入可量化的客觀指標,探討其長期療效和相關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