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呂長虹,郭曉娜,李惠軍,蘇曉光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四醫院,北京 100094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腦血管病變引起的智能減退綜合征與中樞神經系統認知功能障礙,又稱為血管認知性功能障礙,臨床主要以認知功能、注意力、記憶力降低為主要表現,也是腦梗死臨床常見并發癥,對于其發病機理尚不明確,臨床上多以腦血管病變中腦蛋白損傷為造成VD的主要原因,且臨床上尚無治療該疾病的確切方法,現代醫學多采用鈣離子拮抗劑、改善微循環、擴張腦血管等方式以防止疾病的進展,但長期效果欠佳[1-3]。根據VD的臨床表現形式,中醫學將其歸屬于“呆病”“愚癡病”“癲疾”等范疇,認為其病位在腦,涉及多個臟腑,病機為本虛標實,病因為氣血虧虛、陰陽失調、痰濁瘀阻、神機失用[4]。《石室秘錄》中云:“痰勢最盛、呆氣最深”,指痰濁盛則癡呆重,因此,其治則當以化痰、祛濁、開竅、活血為宜[5]。
復方蓯蓉益智膠囊為臨床常用治療輕、中度血管性癡呆的中成藥,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復方蓯蓉益智膠囊可通過降低海馬MARCKS mRNA表達,升高腦組織中乙酰膽堿水平,進而發揮減輕神經元凋亡損傷、增強學習記憶的功能,對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有積極意義[6-7]。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復方蓯蓉益智膠囊聯合針刺治療痰濁阻竅型血管性癡呆,以期評價其治療作用,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四醫院收治的痰濁阻竅型血管性癡呆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1.8±11.7)歲;病程(24.5±8.3)個月。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60.3±12.5)歲;病程(23.8±8.9)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老年癡呆痰濁阻竅證診斷標準,主癥:頭重如裹、脘腹納呆、倦怠嗜臥、動作遲緩、痰多吐涎,次癥:神經呆滯、沉默寡言、肢體困重、腹滿不饑,舌淡,苔厚白膩,脈滑濡。
1.3 病例排除標準因腦外傷、中毒、窒息等其他原因導致的癡呆;患者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造血系統障礙者;有精神病史,無法配合完成治療者;對本治療方案所選用藥物有過敏史者;其他不適宜采用該治療方法者。
1.4 治療方法考慮到此類年齡段的患者可能有基礎疾病,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降血脂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復方蓯蓉益智膠囊(安徽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21011,規格:0.3 g×24粒)口服治療,每次4粒,每天3次,連續治療3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主穴:百會、人中、神庭、神闕、太溪、啞門、大椎、四神聰、三陰交、豐隆、啞門,其他配穴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合理選穴。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膚經常規消毒后,采用0.35 mm×40.00 mm毫針針刺,得氣后留針 30 min,每天1次,連續治療3個月[8]。
1.5 療效判定標準VD中醫證候包括頭重如裹、脘腹納呆、倦怠嗜臥、動作遲緩、痰多吐涎,按照其程度由無、輕、中、重分別計分0分、1分、2分、3分,積分越高,表明患者臨床癥狀越重。顯效:療效指數≥70%;有效:70%>療效指數≥30%;無效:療效指數<30%。
療效指數=[(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100%
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1.6 觀察指標[9]采用精神狀態量表[10](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價患者精神意識狀態,主要包括注意力、計算能力、回憶能力、定向力、視空間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六個方面,計分范圍為0~30分,積分越高,患者認知功能越好,其精神狀態越佳。
采用日常活動能力量表[11](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評價患者日常活動能力,包括軀體自理能力、工具使用情況、生活自理情況等方面,計分范圍為14~56分,積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活動能力越好。
采用長谷川癡呆量表[12](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評價患者癡呆癥狀變化情況,包括基本常識、記憶能力、常規計算、定向及物體銘記,積分越高,表明患者智力改善程度越明顯。
采用多普勒血流分析儀檢測顱內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SPV)、舒張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血管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13]。采用血流變測定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濃度。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 兩組VD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VD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VD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ADL評分、HD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VD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ADL評分、HD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兩組VD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動脈SPV、EDV、Vm、RI比較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VD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動脈SPV、EDV、Vm、RI比較
2.4 兩組VD患者治療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比較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VD患者治療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比較
2.5 兩組VD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進行了血常規、生化指標、尿常規、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情況發生,主訴均無不適癥狀。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VD是腦梗死后再灌注導致的腦實質性損傷,為老年癡呆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大腦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微血管發生“麻痹性擴張”,致使腦室關聯區域因血供障礙導致的髓鞘脫失,主要表現為記憶功能區和認知功能區的損傷,即出現語言、視覺、情感及人格認知障礙[14-15]。老年人為VD的高發人群,其自身基礎疾病多半為VD發病的危險因素,如“三高”人群、有腦卒中病史、合并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等;在對VD進行針對性治療外,還應考慮對其基礎疾病的控制;考慮到聯合用藥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基于此,本研究方案采用不良反應少的中成藥內服聯合非藥物治療手段,以盡可能的降低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帶來的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針刺可促使大腦皮層呈現持續性興奮狀態,增加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腦部血氧供應,通過強烈的疼痛刺激大腦重新建立外界感知反應[16-17],特別是對特定穴位的刺激,能針對性激發循經感應,促使相應部位產生神經感知。如百會、神庭為督脈要穴,神志所在,作為上行之氣的匯聚之處,針刺之可發揮行氣血、舉陽氣、開竅醒神之作用。針刺三陰交可調節脾胃運化,促進化痰作用。刺激內關可發揮醒腦、開竅之效[18]。中醫學認為,VD的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其本虛指髓海空虛、腎虛、氣虛、精虧,其根在腎,標實為痰濁、氣血阻滯,臟腑虛弱致痰濁內生,痰濁作為病理產物,貫穿整個病程,痰濁阻滯經脈、腦竅,腦髓失充,靈機失用而發病,其虛為其本,由虛轉實,虛實夾雜,此為病機之關鍵,因此,治痰為本病核心治則[19-20]。
復方蓯蓉益智膠囊功能主治為益智養肝、活血化濁、健腦增智,切中VD病機,對認知障礙及智力增強有積極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基于以下幾個方面[21-23]:第一,通過降低大腦組織中豆蔻酰化富丙氨酸C激酶底物mRNA(myristoylated alanine-rich C kinase substrat,MARCKS mRNA)表達水平,明顯提高β-淀粉樣蛋白(1-40)的表達量,進而提高學習記憶功能,阻滯腦神經元凋亡途徑;第二,阻滯大腦組織脂質過氧化進程,提高腦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8-羥基脫氧鳥嘌呤(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達水平,進而發揮抗氧化應激、保護線粒體的作用[24]。
VD在發生過程中,顱內動脈狹窄、閉塞為常見誘因,且顱內血管狹窄病變的發生與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關聯,經顱多普勒超聲能清晰顯示其顱內結構,并能追蹤顯示顱內動脈血流狀態,充分反映出狹窄部位。血液流變學主要研究血液的流動性和黏滯性及血液中細胞形態、血小板生物特性等。有研究顯示,VD患者紅細胞變性指數明顯偏低,且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有顯著的負相關,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與正常人群有明顯區別[25]。
復方蓯蓉益智膠囊聯合針刺可有效改善痰濁阻竅型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較單純采用復方蓯蓉益智膠囊內服效果顯著,從患者精神狀態、活動能力、癡呆癥狀來看,聯合用藥效果明顯,患者精神狀態有明顯改善、活動能力增強、癡呆癥狀顯著降低。該療法作用的體現與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反映趨勢相一致,提示中成藥內服聯合針刺對痰濁阻竅型血管性癡呆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但由于本研究時間有限,納入研究的樣本量不足,在后期的研究中考慮擴大樣本量,從多證型、多角度評價該聯合治療方案對血管性癡呆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復方蓯蓉益智膠囊聯合針刺對痰濁阻竅型血管性癡呆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其治療作用主要體現在改善患者精神狀態、活動能力、癡呆癥狀方面,其顱內血流動力學參數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印證了該治療方案的確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