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永 李玉琴 甘新泉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來臨的背景之下,我國社會發展開始持續推進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越來越靠近世界前列,這說明我國的產業結構在不斷完善和調整。為使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得到提高,需要學校在創新創業教學中結合信息化教學,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與能動性,為大學生打造舒適的創新創業環境。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on?the?Improvement?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Under?the?Background?of?Informatization
YU?Jinyong??LI?Yuqin??GAN?Xinquan
(Guangxi?City?Vocational?University,?Chongzuo,?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532200?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advent?of?the?information?age,?China's?social?development?has?begun?to?continuously?advance,?and?the?level?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is?getting?closer?and?closer?to?the?forefront?of?the?world,?which?shows?that?China's?industrial?structure?is?continuously?improving?and?adjusting.?In?order?to?improve?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under?the?background?of?the?information?age,?it?is?necessary?for?schools?to?combine?information-based?teaching?in?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eaching,?so?as?to?comprehensively?promote?the?enthusiasm?and?initiative?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nd?create?a?comfortabl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nvironment?for?college?students.
Key?Words:?Informatization?background;?College?student;?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Promotion?strategy
高校對大學生展開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結合信息化的優勢,為大學生打造創業平臺和創新舞臺,促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激情,還要通過教學信息化的實踐平臺打造解決教育難點問題和教育熱點問題,讓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得以解決。文章圍繞著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展開論述,希望為有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1?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特征
通信技術、感測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都屬于計算機科技的分支,能夠幫助計算機技術領域實現快速發展,也推動了教育領域逐漸朝著信息化的方向變革[1]。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教育現代化的征程不斷推進,能夠對傳統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路徑展開優化,教育信息化的使用能夠讓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得到了不斷的擴充與豐富,也可以讓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路徑變得不再狹隘。信息化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人們的認知水平的提高,使原本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方便可視化,從某種角度來說,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個人的需要,是社會現代化建設繞不開的議題。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加強社會發展的各類信息整合,分析當前產生的新鮮事物,引導人們加速創新思維的培育,展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充分使用大數據等信息化科技帶來的優勢獲取知識和常識,吸取經驗和教訓,通過不斷思考與反復創新才能培養與社會發展相配套的優質人才。因此高校必須要加強對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優勢利用提高思想宣傳力度,讓大學生改變傳統的因循守舊之意識,逐步朝著創新創業的要求前進。
2?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價值
高校是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增長的重要場所,必須要高度重視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養成。在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融合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課程必須要豐富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新課程素材,改變傳統的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方式,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塑造打下基礎。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意義是多方面的,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嶄新的就業和創業思路與途徑,使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初期快速適應社會,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夠對社會資源加以全面整合,也能夠統籌高校可利用的教學資本,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知識和資訊。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和技術,讓大學生對于新興事物具有更高的敏感程度,幫助學生擴展眼界和思維,使他們具有敢于嘗試、敢于突破的精神,這也是高校展開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
3?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3.1?創新創業的意識匱乏
很多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這是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首要問題,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就會導致學生因循守舊,在思想上缺乏進取心和主動性,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才是基礎,只有學生對創新活動表現出強大的興趣和認同,才可以在行為上表現出遵守和實施。目前,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之后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考公務員就是完成了任務,認為創新創業離自己太過遙遠,加之風險又較大,投資成本不夠,很多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完全不予理會,更是對職業創新大賽和創業項目活動絲毫不感興趣,也很少參加此類場合。
3.2?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撐和引導
大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專業有所不同,在特長表現上有其側重點,彼此之間缺乏交流和共性,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學藝不精”導致實踐知識匱乏,應該掌握的知識卻沒有完全掌握,同時創新創業教學也缺乏實踐機會,即便偶爾有時間活動也是草草了事,疲于應付,缺乏創新創業能力,也無法產出高質量的作品。學生在校期間比較重視學習專業相關的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缺乏職業生涯的明確規劃,也沒有到市場上了解實際情況,不了解市場需求,沒有做好有針對性的技能鍛煉準備工作,導致了他們知識結構不完善,無法支撐其創新創業的想法[2]。同時,創新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和成本支撐,有些學生家庭環境和條件不允許,這也是制約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實際因素。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教育初期確實存在過創新創業的想法,但是這一想法往往都停留在空想階段,即便是敢于嘗試的學生也大多是淺嘗輒止,浮于表面,并沒有堅持下去,更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在課程形式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和教育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在考核上并不嚴謹,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很多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只是為了響應國家萬眾創新的口號,卻并不注重教學體系與教學評價的完善,對實際的教學成果缺乏關注與監督,導致學生學習成果轉化率偏低,影響了創新創業素質的真正提升。
3.3?創新創業的實際氛圍感缺乏
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自明的,如果一個學生發現周圍的同學都在參與創新創業實踐,那么自然而然也會很容易受到這方面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普遍缺乏環境的引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制約和影響,學生的心中過于保守傳統,對創新不加重視,也使部分學生缺乏敢闖敢拼的冒險精神,這種教育模式難免是和時代相脫節的,無法培育大學生真正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整體開展水平處在初級階段,相關方面的專業教師較少,大多數都是由學術型教師兼任的,這部分教師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和正確的指導方式導致課程效果開展不佳[3]。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之下,要充分抓住分布式信息技術的優勢,全面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引導,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推陳出新,打造去中心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展開全方位的創業咨詢,提供相關信息,有條件的情況之下也可以為學生打造量身定制的創新創業項目并給予支持。
3.4?創新創業課程規劃缺乏合理性
近年來,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已經開設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培養的內容,包括塑造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意識,但有些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素材篩選不合理,安排的時間較為緊湊,無法滿足所有課程的教學要求,并且創新創業課程的考核和測評方式也有待優化。具體而言,首先,課程內容的設置不合理會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提不起興趣,在思想上不重視,把創新創業放在邊緣化的地位。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容易出現倦怠的心理,這就不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養成。其次,很多高校只是把創新創業課程按照學修課的形式來展開,即便是在課堂上提供指導也大多數采用大班授課的模式,課時時間相對較少,沒有建設相對成熟的評價體系。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無法獲取真正有用的知識,導致時間浪費,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3.5?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建設
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然而當前卻存在一些問題,如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和理論知識教學大多數都是由任課教師兼任的,缺乏專業性。能夠勝任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經驗,只有自己曾經從事過創新創業相關工作,才能夠為學生填補知識上和經驗上的空白,提出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需要有積極活躍的創新思想,為學生打開創新創業的道路,同時在語言表達上又需要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在講述創新創業相關知識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與熱情。當前階段,某部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由輔導員或者本班思政教師兼任的,沒有專業的教師力量作為指導,因此高校需要加強這部分教師的引進,或者對在崗教師展開專職培訓,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和師資力量,這才是推動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關鍵之所在。除此之外,創新創業教師的福利待遇問題也是學校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4?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建議策略
4.1?優化頂層設計,打造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制度
學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并加以完善,健全內部運行機制,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之中,激發他們的熱情。首先,要做到打破常規,對原有的管理機制漏洞加以補全,完善頂層設計,落實各方權利和責任,加強對不同學院的宏觀指導,激發專業學院對創新創業的參與程度和熱情。其次,可以建設聯動獎勵互動機制,引導學校下屬學院把創新創業和專業教育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也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寫進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之中。最后,高校可以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當作一把手工程列上議事日程,從學校和不同專業兩個角度分別明確目標和任務,做好任務的下發和細化說明工作,明確主體要求與考核辦法,同時要把創新創業教育的各項成果納入員工的績效考核范圍。
4.2?使用大數據技術,展開個性化創新創業指導
大數據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代表產物,具有重要的數據整合與分析意義,高校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對不同的學生展開個性化就業指導,從開始就業之前的不同準備階段提供有效的幫助,緩解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壓力[4]。首先,創新創業前期準備階段,學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就業動向進行有效把握,掌握學生的潛在就業意圖,根據不同的要求展開精準化的個性信息推送,做好就業前準備。其次,高校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了解市場情況,尤其是針對市場的供求關系需要平衡。在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和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市場崗位的供需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隨著風向的變化而變化,其更新換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使用大數據技術能夠防止由于市場風險造成的不利損失,把掌握的市場行情動態及時推送給學生,使學生對就業市場的情況加強了解,并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應對性的策略與調整。最后,利用大數據技術還需要展開就業指導,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工作與崗位之后會改變一部分學生心理,情緒上會產生一定的波動,尤其是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采用大數據技術就可以收集學生的就業狀況,及時進行監督、跟蹤和指導,分析學生的行業發展情況與就業前景、就業意愿,根據個體差異展開有針對性的意見提供。
4.3?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養成
首先,學校需要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重視,組織有關社團和社群,也可以動員學生會的力量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組織職業技能大賽等,可以讓學生分寢室、分小組或其他的不同單位組建創新團隊;其次,很多大學生缺乏經濟收入來源,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可能會面臨資金緊張的情況,學校可以為此創立創新創業基金會,也可以拉取企業外援作為贊助,為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一部分的資金鼓勵和支撐。學校應當鼓勵學生組建創業團隊,也可以在學校中設立專業的創新創業園區,使這部分學生聚集在一起能夠橫向交流,也可以讓學生減輕一部分壓力。
4.4?打造創新創業信息化資源平臺
高校需要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展開深化創新和改革,利用大數據技術著眼師生的具體成長和發展,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建設智慧校園,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創新創業體系,同時讓教育網絡服務功能得以優化,提高整體創新創業水平,鼓勵師生展開區域合作,讓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教學結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和畢業論文設計比賽等,以課程實訓代替傳統的理論教學,并以此為基礎展開項目研究,讓創新創業實戰演練具有多種形式和多元化的開展手段。學校范圍之內也可以展開師生合作,一起設置具有創新型的創新創業項目,讓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得到切實增強[5]。除此之外,還要挖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資源,打造一體化的創業資源平臺,讓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層次分明。
4.5?加強創新創業教學投入
學校要把教育信息化當作抓手和前提,對創新創業的經費管理制度加強建設與完善,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經費保障環節,加大經費投入,落實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做好創新創業經費的安排和科學使用。作為高校需要加強雙創教師隊伍建設,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教師本身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甚至還需要具備十足的創業經驗才可以對學生展開成功的引導,這部分教師可以采取內部選聘或外部引進兩種途徑來獲得。學校需要引進高素質的雙創教師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化隊伍,也可以組織一批年輕教師外出參加實習,選擇掛職鍛煉,學習企業的管理文化和管理創新經驗。學校還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教師和學生獎勵的落實,這部分獎勵可以和績效管理相互結合,與學分相互掛鉤,對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起到激勵的作用。優化學分管理制度,根據創新創業成果,學生如果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以轉化為一定的學分,也要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中,把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工作量和教師的教學業績相互掛鉤[6]。如果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了某創新創業項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將此作為支撐材料用于教師的年度考核或學生的期末考試,也可以用作職稱評定的參考,充分加強創新創業成果的生活化轉化。
4.6?邀請企業家參與校園演講
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就開始支持高校展開創新創業試點教育,并且選取某部分學校作為的實驗區。最初的階段,高校創新創業教學偏向于理論指導,并沒有打造實踐課程,導致效果較差,針對這部分情況需要推進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創新創業教學整體體系的改革,學校可以邀請校外成功企業家或者優秀導師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為學生講解創新創業常識,增加經驗,吸取教訓,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引路人為學生答疑解惑。
5?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需要全方位借鑒信息技術的諸多優勢,更新培育手段與路徑。信息技術的加入與滲透有效地豐富了創新創業資源,作為學校要創設信息化創新創業條件,有效提升學生雙創能力和意識。
參考文獻
[1] 達巴姆.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資訊,2022,20(13):254-256.
[2] 張倩.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人才資源開發,2022(1):56-57.
[3] 李永.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12):91-92.
[4] 丁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調查及提升策略[D].鄭州:鄭州大學,2021.
[5] 馮鴻,于敏章,岳云華,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5):30-32.
[6] 姜亞琳.以“雙創”教育為導向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