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根據健康報告顯示,全世界每10 人當中就有1位腎病患者。目前,我國腎臟疾病的發病率高達9.4%~12.1%。然而,由于醫療知識普及率低,只有不足10%的患者意識到自己腎臟患病,因治療不及時導致喪失勞動能力,正確選擇腎臟功能的檢查方法,了解腎臟功能和腎小球濾過率(GFR)狀態,促進腎臟疾病的早發現、早干預和早治療非常重要。
常規腎功能檢查通過血檢肌酐、尿素氮、蛋白等指標反映腎臟濾過功能,但人體有左右兩個腎臟,即使一側腎臟功能受損,化驗指標也可能是正常的。其實,腎功能檢查除了大家熟悉的抽血化驗、放射科靜脈腎盂造影,還有一款隱藏在核醫學科的神器——腎動態顯像。腎動態顯像通過注射放射性藥物(99mTc-DTPA)后用SPECT/CT 掃描,記錄藥物在雙腎的攝取、分布、排泄情況,根據所得數據計算腎小球濾過率,是目前評估分腎功能的最佳手段。

腎功能 腎動態顯像 血肌酐、尿素測定正常 正常 正常輕度受損 減低 正常中度受損 明顯減低 部分異常重度受損 顯著減低 異常分腎功能 能 不能
腎動態顯像的異常要早于化驗血肌酐、尿素氮指標,對臨床醫師正確評估病情、決策治療方案具有重要價值。腎動態顯像評價分腎功能是監測移植腎的血流灌注和功能情況的必備檢查,有助于防止移植腎不可逆損傷。
此外,腎動態顯像還有如下功能:(1)篩查腎血管性高血壓,評估腎動脈病變及雙腎供血情況;(2)了解腎內占位性病變區域的血流灌注情況,用以鑒別良惡性病變;(3)診斷和鑒別上尿路梗阻;(4)診斷腎動脈栓塞及觀察溶栓療效;(5)對腎移植供體的腎功能進行評估;(6)判斷腎臟術后或外傷后的殘留腎功能;(7)檢測兒童、透析患者的腎功能;(8)腎動態顯像比血生化指標測定更靈敏,可用于健康體檢。
檢查當日正常飲食,檢查前30 分鐘飲水300~500 毫升,并在檢查前排空膀胱。靜脈注射顯像劑后,立即啟動ECT 進行連續采集,獲得顯像劑經腹主動脈、腎動脈灌注,迅速濃聚于腎實質,并隨尿液流經腎盞、腎盂、輸尿管及進入膀胱的全過程影像。患者只需要平躺,動態采集過程20 分鐘。
腎動態顯像所用的核素半衰期很短,使用劑量很小,一部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一部分在體內自行衰變,產生的輻射劑量相當于0.5 次顱腦CT 掃描,對腎臟造成的輻射幾乎可以忽略,更不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常規核醫學檢查產生的電離輻射劑量都在嚴格控制的范圍之內,合理范圍內應用核醫學檢查和治療,對患者的獲益遠遠大于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