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附屬醫院(四川省第三人民醫院)四川成都 610100)
醫院衛生管理工作尤為重要,能夠對醫療衛生質量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同時也和醫院的高質量發展緊密聯系[1]。諸多研究也認為,對于新時期的醫院而言,若想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則必須緊抓醫院衛生管理工作,做好持續質量改進[2]。不過,部分醫院在進行衛生管理時,依舊選用常規的模式進行干預,主動意識缺乏,針對性也不強,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醫院的發展需要,因此必須進行管理模式的改進和創新,注重提升管理質量[3]。持續質量改進則為一種較為新穎的管理模式,在此管理模式之下,能夠將各種制度完善起來,同時注重提升管理質量,并能創建相應的管理小組,及時發現管理期間的問題和不足,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預防,制度落實得更到位,相關醫護人員也能樹立起更高的衛生意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鑒于此,本文將基于新時期醫院衛生管理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并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其中的應用效果。
2021 年1~12 月我院實施常規管理(衛生管理前簡稱管理前),2022 年1~12 月我院實施持續質量改進(衛生管理后簡稱管理后)。
1.2.1 管理前實施常規管理。按照有關制度管控衛生質量,注意定期檢查衛生管理結果。
1.2.2 管理后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具體措施如下:(1)制定持續質量改進目標:及時分析醫院常規管理中的不足之處,并展開有關的調查,了解常規管理的效果。同時,結合問題進行改進措施的制定,并明確提出科學的持續質量改進目標,擬定文書,整理相關的文字資料,明確改進的重點、難點。(2)創建持續質量改進小組:轉變管理理念,由行政管理人員組成相應的小組,統一分析醫院衛生管理中的問題,并了解醫院衛生的開展狀況,進行檢查、分析、記錄、評估,根據最終的結果擬定出更加細化的改進方案。結合醫院實際將各種現有的衛生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補充,擬定計劃時,需注意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同時需明確提出相應的獎勵和懲罰制度,確保醫院衛生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以便能夠更好地落實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在完善各種衛生管理制度時,也必須結合上級醫療機構衛生管理制度和醫院的具體情況進行,將常規管理中的不足作為補充內容,同時明確各衛生管理部的負責人,確保醫院衛生管理制度能夠落到實處。定期開展各科室衛生管理制度的檢查,整合內部資源,以更加精細和規范化的措施進行管理。(3)加強醫院人才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小組應定期在院內開展各種教育培訓,將現代化的手段融入教育宣傳之中,開展講座、多媒體等形式的衛生宣講活動,鼓勵醫護人員主動學習醫院的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并以線下線上方式為患者普及。同時,還需創新人才管理模式,定期檢查醫務人員的衛生管理技能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醫護人員,提升專業素養,多開展臨床導向性的科研攻關,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技術提升,從而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培訓期間也需注意分類型、分級別進行,使培訓更具專業化特點。定期進行衛生考核,掌握醫護人員衛生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如工作態度、專業技能、工作職責等。(4)落實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加強智慧化醫院的建設,主動分析社會發展方向,注重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同醫院的實際相結合,利用好各項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確保醫院的物資設備、診療、付費等均能以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管理,轉可視機構體系為非可視信息體系,轉可視患者為非可視數據流,使醫院管理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在開展醫院衛生管理時,也必須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為患者提供精致的醫療服務。①可重點建設專科和特色專科,使醫院有獨特的技術品牌,保障醫院的衛生質量,從而推動醫院的發展。②在服務患者時,應將其作為中心與重心,為其提供更高質量的精細化服務,借助各種管理工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確保患者在臨床到后勤保障中都能獲得有效的服務。③對于醫院中的醫護人員而言,也需重視績效考核,注重激發醫護人員衛生管理的工作積極性。對于遵守衛生管理制度、表現良好的醫護人員,應定期予以獎勵,反之則予以相應懲罰。④應堅持人文服務,以更加標準化的服務禮儀干預患者。在服務患者時,注重醫患醫護溝通,尊重患者的感受,并在醫院中設立相應的導引標識或推行電子地圖導航,使患者就診更加方便,真正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⑤需不斷完善醫院各種衛生基礎設施,例如,醫院的洗手池水龍頭可設為感應式,洗手液可選用抗菌類型,洗手處還可設置干手紙點。⑥必須提前制定各種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各項演練,使醫護人員能夠有更高的綜合素質。在演練期間,也必須要求醫護人員能夠利用好現有的應急預案,并能與突發事件有效結合進行正確處理,注重培養醫護人員的心理素質,做到遇事臨危不亂。(5)總結與改進:重視結果的評價和反思。定期需了解醫院的衛生檢查結果,及時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反思問題存在的原因,商討制定出解決對策。每季度也需召開醫院衛生管理工作會議,持續質量改進小組人員也必須及時總結匯報每一階段的檢查情況,根據其中的問題進行經驗的總結,并主動分享交流,持續進行各工作的完善和改進。
(1)觀察管理前后的不良衛生事件發生率,管理前后隨機抽查100 次,如手衛生不合格、院內環境不合格、院內感染等。(2)觀察管理前后的管理質量評分,隨機抽取30 名醫護人員開展調查,于管理前后各評分1 次,包括衛生管理質量、細節處理質量、安全管理質量、服務能力、綜合素質等。滿分為100分。(3)收集管理前后患者(隨機抽取100 名)對醫院衛生的滿意度,以問卷方式開展,結果整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與一般均納為總滿意度計算。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后的不良衛生事件發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見表1。

表1 管理前后的不良衛生事件發生率[n(%)]
管理后,各方面的管理質量評分高于管理前,P<0.05。見表2。
表2 管理前后的管理質量評分()

表2 管理前后的管理質量評分()
類別 例數(n)衛生管理質量評分(分)細節處理質量評分(分)安全管理質量評分(分)服務能力評分(分)綜合素質評分(分)管理前 30 86.25±8.36 88.45±8.45 87.59±8.36 85.96±8.15 86.45±8.27管理后 30 92.86±2.75 93.21±2.56 94.56±2.87 93.50±2.66 92.82±2.75 t - 4.114 2.953 4.319 4.817 4.003P- 0.000 0.005 0.000 0.000 0.000
管理后,患者對醫院衛生的滿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見表3。

表3 管理前后醫院衛生的滿意度[n(%)]
在進行醫院衛生管理時,若想使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實,則必須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有正確的管理觀念,同時能夠與相關的制度相結合,不斷完善各種管理措施,注重創新,找到關鍵所在,如此才能提升衛生管理的質量,才可促進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基于當下發展新形勢,醫院自身若想得到快速發展,若想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就必須重視質量管理,將高質量發展作為主要的目標,并加強精細化的管理,重視精細化建設,將先進且創新的思想融入其中,運用好各種管理手段和工具,確保醫院的各項工作都能順利進行,并能得到整合與銜接。不過,在進行管理時,需注意不可“一刀切”,應結合醫院實際進行具體方法的選擇。在管理時,也必須抓住重點和關鍵,明確管理的重心,并將有效的手段融入其中,重點關注行政管理中的醫院衛生問題,并同相關科室的管理者達成有效溝通,及時分析解決問題,在促進醫院衛生發展的同時也要促進醫院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達到可持續的目的。
在本文的分析中,對常規管理模式和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了效果對比,發現應用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后,能夠有效降低不良衛生事件的發生率,同時,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之下,醫院衛生細菌學的陽性率也明顯降低。而通過評價管理質量得知,持續質量改進各方面的評分均較高,總體評分可達90 分以上。在患者方面,通過了解患者對醫院衛生的滿意狀況,發現應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后,患者的滿意度也大大提升。整體來看,持續質量改進模式的應用對醫院自身的發展和對患者本身均有著積極作用,是一種較為可行的管理方式。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醫院衛生工作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模式,以持續質量改進方式進行管理,能夠有效降低各種不良衛生事件的發生率。整體的管理質量也較高,對醫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