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下的園林綠化植被元素中,花卉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創建綠色城市的主要任務是綠化和美化城市,花卉是綠色城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由于花的生長期通常很短,種子可以在短時間內長成枝繁葉茂、五顏六色的花卉,能夠增強整個城市的自然美感。此外,花卉種類繁多,園林綠化造景中也對不同品種花卉的栽培與養護有不同要求。文章從園林綠化中的常見花卉栽培形態出發,介紹了花卉的栽種過程,重點從農學技術層面探究了園林綠化的花卉栽培技術和養護管理措施,對花卉栽培和園林綠化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園林綠化;花卉;栽培技術;養護管理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5-0085-03?????? 中國圖書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B
在城市園林綠化造景中,花卉是重要的美化元素之一。花卉造景需要美學知識,需要專業的花卉栽培技術和精心的管理養護,對花卉的生長進行全面把控。園林花卉的選種、造型、栽培、移栽、生長管理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過程,需要園林工作者提前做好全流程的工作計劃,從而更好地發揮花卉的美學價值和環保價值,推動綠色城市建設。
1 園林造景中花卉的常見布置形式
1.1 花壇
園林景觀設計中花卉的栽培形式有很多種,花壇是園林綠化中常見的花卉栽種形式之一。園林設計師遵循“造型美觀、自然對稱、色彩搭配”的思路搭建花壇,根據花壇的層次要求和資金投入成本,選擇適宜的花種。在選擇花的品種時要特別注意各種花的花期,盡量種植具有較高裝飾價值的花卉。此外,要結合設計標準,保證色彩協調,控制花型,避免混雜影響整體美觀性[1]。
1.2 花叢
花叢形式的花卉能夠提高園林景觀的整體美感,在插花花藝中使用包括花卉、草葉等各種植物,并采用花叢形式中特有的選擇方法來栽培植株以提高花叢的美感。要盡量選擇挺立抗風、易于擺放、花朵茂密的花卉。
1.3 花臺
許多城市的園林造境中,常把花卉栽種在凸起的平臺之上,這就形成了花臺。由于花臺空間有限,栽培高大的植物可以提高景觀的整體美感[2]。
1.4 花缽
花缽可以簡單理解為可移動的花壇,是隨著現代城市發展和花卉種植施工方式逐步完善而引入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花缽設計形態多樣、時尚新穎,常用六角形、八角形、菱形等多種花紋元素圖案,結合多個花盆、花車、花簇等造型組合而成。花缽移動方便,里面的花卉可隨時按需移動,使用方便靈活,裝飾效果好,主要放置在市場、街道和建筑物中作為裝飾,易于搭建的特點使之快速成為一種符合現代城市發展需要的新型花卉景觀[3]。
1.5 花卉植物顏色搭配設計
園林綠化造景中,花卉選品恰當與否可以給觀者留下直接的感官印象。種植的花種能否合理搭配,直接影響著園林景觀的裝飾質量。因此,合理的花色組合可以使園林景觀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如具有美學意義的冷暖色搭配在插花中的運用可以制造非常好的效果。
2 花卉栽培方法重點
2.1 種子的選育方法
花的種子要在成熟時采摘,去除雜質后在陽光下自然晾曬,以確保質量。要優先選用生命力強、抗病蟲害能力高的花卉種苗,從源頭上確保園林花卉的栽培和養護質量。為了去除草籽和其他花卉種子等雜質,可以使用除草劑來篩選優質花卉種子,并在種植前做好消殺工作,防止種子帶菌。園林花卉的種類繁多,大多可以用水浸泡的方式催芽。花卉種子應在其花色開始變黃時采摘,由于種子質量變化很快,必須定期清理劣質種子,以確保種子的質量與純凈。
2.2 種子的貯藏方法
1)干燥貯藏法。這種方法是將自然靜置或晾曬干后的花種子裝入儲藏盒或儲藏袋,存放在常規的室內環境中即可。此法適用于包括菊花、百日草等花卉的種子。
2)干燥密閉貯藏法。此法是將自然靜置或晾曬干后的花籽放入特定的容器中,貯藏溫度0~6 ℃,相對濕度小于50%,在有溫度濕度控制的冷藏室中保存。在貯藏期間,有的種子需要授粉,如百合種子。百合屬有性生殖,花期為4—7月,貯藏期間種子必須授粉。通常應在秋季選育種子,對于適宜干燥密閉貯藏法的花卉種子,應該嚴格選取干燥環境進行貯藏,種子的購置、運輸要避開梅雨季,潮濕的空氣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及微生物,甚至使花種發霉變質。種植之前要注意剔除掉腐爛變質的花卉種子。
3)濕貯藏法。在北方地區,普遍采用室外濕貯法。此方法是將花卉種子長期貯藏在潮濕的物體中或混入水分較多的沙土中貯藏。其中一個特殊方法是根據種子的數量選擇干燥、向陽和遮蔽的地方,挖到1.5 m左右的深度,在坑底撒上15~25 cm的粗沙,絕緣并排水。將植物的種子與濕沙混合,一粒粒放入底孔中。當種子橫斷面距地面25 cm時,停止加種,在種子頂部鋪上約40 cm厚的濕沙,在填種區挖排水溝。室內濕貯藏法多用于南方,在室內為種子營造溫暖濕潤的環境。具體方法是,在陰涼通風的房間內鋪一層約15 cm厚的濕礫石,將種子和細沙混合,放在底層礫石表面,然后用草墊覆蓋。貯藏溫度1~5 ℃,相對濕度80%~90%。牡丹、柑桔、枇杷等花卉種子適合室內濕貯藏法。
4)入水貯藏法。有些水生花卉適合入水貯藏,獲取到此類花的種子后應該在第一時間在水中貯藏。此類方法常見于睡蓮、王蓮等花卉種子。
2.3 種子的催芽方法
1)溫水催芽。花卉的溫水催芽指將篩選出的花卉種子置于溫度恒定的水中,為種子營造良好的發芽條件。催芽步驟是在水箱中放入溫度為25 ℃的溫水,水量為4~8 L。把需催芽的種子浸入溫水,控制花卉種子的透水性與細胞吸水程度相一致,最后將花種均放置在浸有溫水的毛巾上,其溫度必須高于20 ℃。在3 h的間隔時間內,利用30 ℃左右的溫水對種子進行沖洗。該催芽法能夠提高催芽效率,花種在催芽過程中不懼怕外界環境的干擾。
2)保溫瓶催芽。保溫瓶催芽是一種常見的催芽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保溫瓶為種子創造出一個濕潤溫暖的環境。在保溫瓶中倒入溫度為29 ℃的半瓶溫水,然后將在溫水中浸泡過的種子密封在拴著細繩的布袋中,懸掛于保溫瓶中的溫水之上,然后蓋上瓶塞。注意布袋不能接觸水,以免種子被浸泡太久以致腐爛。每2 h將種子從瓶中取出,用溫水沖洗,然后測量保溫瓶中的水溫,如果溫度低于24 ℃,應加熱水以保證水溫28 ℃左右的恒溫狀態。保溫瓶能夠很好地保證恒溫、恒濕、恒氧環境,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園林花卉種子催芽成功率。
3)體溫催芽。體溫催芽法是一種利用人體溫度對種子進行催芽的方法。先把種子放在24~30 ℃的水中浸泡28 h左右,之后將種子放在溫熱的濕毛巾下,卷起毛巾放入密封袋中,再將密封袋掛于人的腰部,人的體溫使種子處于良好的生長環境。每隔2 h應沖洗1次種子[4]。
2.4 花卉的栽種方法
在栽種中要盡量避免損壞花卉的根系,否則很可能導致花卉難以存活。種植后,只需灑少許水,同時要保證花卉通風良好,干燥時及時加水,加速根莖生長,否則會影響花卉的正常生長。挖栽時,根部通常會帶上適量泥土,這樣可以減少挖栽帶來的傷害,縮短種植后花朵的適應時間。栽植后,注意松土、添加適宜的肥料、澆水、放置。在通風半陰的環境中澆水,15 d后進行日常維護保養[5]。
花卉種植方法主要有縫植法、穴植法、溝植法。
1)穴植法。適用于大苗植株的花卉。種植孔的直徑和深度應略大于幼苗的根系。定植時,先用表土填穴,將幼苗的根部放入穴內,再填入穴深1/3~1/2的土,小心提起幼苗,使幼苗根系伸入土中。當土填到洞深的2/3時,土要牢固,最后填土,這種方法也是植樹常用的方法。
2)溝植法。溝植法主要適合移植根系旺盛的小型花卉苗。大體步驟是,先按固定的行間距挖開溝,溝深要稍微深于苗根的長度;再按花藝造型把花卉放入松散的溝土中;最后覆土,栽植的土深度一般要比原土深3 cm左右,以免土壤下陷。完成移植后要及時灌透水,3 d后再次灌透水。溝植法要注意保護幼苗根系,避免卷曲和窩根。
3)縫植法。適用于花卉小苗和后根發達而側根不發達的花卉幼苗。定植時,使用鍬或植錐依照行距做切口或錐孔,將幼苗置于空隙(或孔)內,盡量伸長苗根、壓實土壤。
3 園林綠化中花卉的養護管理措施
3.1 園林綠化中花卉的養護措施
1)控制溫度。適宜的溫度控制,對于園林綠化中花卉的生長起到關鍵的作用。種苗篩選過后,園藝工人就必須有效控制花卉的生長環境溫度。溫度過低會降低種子發芽率,影響幼苗出苗。如今許多地方已采用智能傳感設備輔助園藝工人監測環境溫度,花種出苗后,通過環境溫度智能調節控制技術可以極大程度避免花卉生長不規則、觀花期縮短等問題。
2)控制濕度。在園藝綠化花卉的生長方面,濕度控制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大多數花卉處于室外,環境濕度難以通過溫室密閉控制調節。不同種類的花卉對濕度要求也不同,園藝工作者必須了解不同花卉生長所需水分,定期監測花卉根系土壤水分,使水分達到要求。園林綠化管理員要注意澆花時機,切忌土壤干透后再澆水,否則花朵會因水分不足而干枯。此外,澆水要注意適量,避免爛根。
3)保證日照。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生長的,任何花卉都需要足夠的光才能生長,太陽能為植物提供光照以幫助花產生葉綠素并加速生長。園藝工作者必須保證充足的光照條件,特別是喜陽花卉,應與高大植物分開種植[6]。
4)適量施肥。花卉施肥要及時、適量,不同生長階段需要不同量的肥料。黃化、弱化、花蕾期和花卉凋謝后,需要大量的養分。適當施肥,才能使花朵茁壯生長。適當施肥可以保證花卉健康生長,若花卉長勢欠佳,要及時增加肥料;若花卉長勢太快,就相應減少肥料。施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如玫瑰喜歡肥料,因此在管護期間必須經常施稀薄肥料,最好使用動物糞便或有機肥料[7]。
3.2 園林綠化中花卉的管理措施
1)防治病蟲害。病蟲害包括生理病害和寄生蟲病,其中生理病害主要由氣候、土壤等因素引起。對此,篩選花卉時應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可減輕養護負擔。經篩選后,必須確定種植面積,并用殺蟲劑對土壤進行有效處理。在花卉生長過程中,可采取防治措施,防治花卉病蟲害,如噴灑白三葉、波爾多液等藥物預防、去除病變[8-9]。
2)調整花期。園林花卉都有其自然花期,但是為了滿足特定時間的觀賞需求,需要人為控制花期,延后或提前部分花卉的開放時間,這種行為在園林花卉管理中稱為催延花期。主要通過溫度控制、光照處理、掌握栽植時間、摘心、修剪、控制水肥等多種方式人為調整花期。
3)調整花卉。為提高園林景觀的觀賞效果,園藝師應定期調整和更換花卉,種植苗木時要注意規劃。另外,花卉的種植時間為4—11月,在此期間必須換花5~7次,以保證園林的整體美觀。
4)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通氣性。通過增加花卉種植土壤的通氣性,增加土壤中氧氣含量,從而提升根系的呼吸作用,促進根系獲取養分,讓花卉生長得更加茁壯。此外,對園林花卉的中耕除草還要注意調節土壤水分含量。中耕能切斷土壤表層的毛細管,減少因向土表運送而蒸發散失的土壤水分,間接提高花卉的抗旱能力。通過深中耕還能切斷部分過長的花卉根系,抑制花卉徒長,保持園林花卉原有造型。花卉土壤中容易長出雜草,在管理園林花卉時要定期除草,以免雜草影響花卉的生存空間和園林的美觀性。
4 結束語
在園林綠化和園林造景過程中,花卉造景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花卉栽種以及日常養護、照料比其他植物要花費更多工序和心思。不同品種的園林花卉,其栽培技術要點與養護管理重點可能千差萬別。園丁需要熟悉常見的花卉生長特性,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文章著重從花卉的栽種即養護的科學性、具體化的專業方法詳述了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技術與養護管理措施,可以指導園藝工作者更好地應用花卉造景,用花卉點綴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高天宏.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技術與養護管理措施[J].鄉村科技,2018(30):62-63.
[2]張連操.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與養護[J].北京農業,2015(26):85-86.
[3]吳紅兵,劉明梅.園林花卉栽培與養護[J].安徽科技,2015(8):32-33.
[4]衡家資,梁芳芳.淺談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技術的應用[J].種子科技,2019,37(7):118-119.
[5]周娜.我國城市園林花卉栽培和養護探究[J].現代園藝,2020,43(11):214-215.
[6]翟光耀,馬蔣莉.園林花卉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14):119.
[7]曹江寧,張素瑞.“互聯網+”背景下河南省電子商務扶貧問題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9):25-26.
[8]崔涵.花卉園林綠化栽培技術措施探討[J].廣東蠶業,2022,56(11):64-66.
[9]胡林.園藝花卉病蟲害綜合防治與越冬管理[J].中南農業科技,2022,43(4):60-61,71.
作者簡介:李雅優(1985—),女,漢族,陜西神木人,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園林綠化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