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芳 陸媛 王奕麟



[摘 要]文章基于OBE的教學理念及BIM技術,對供熱工程課程開展了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打破了傳統的“三七分”考核方式,加大過程管理,增加實驗、實訓、創新、平臺等多個考核環節,合理地分配各環節所占權重,縮減期末卷面成績比例,多方面地考核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兩輪教學實踐,取得較理想的成效,提高了“教”和“學”的效果,為類似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OBE理念;BIM技術;供熱工程;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4-0072-04
供熱工程課程是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致力于為社會培養機電方向懂技術、懂管理的設計、施工、管理、運營維護人才。本文基于OBE理念[1],結合BIM技術對供熱工程課程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改革研究,從頂層設計開始,做到課程設計與畢業要求相結合,與社會需求相接軌,樹立好培養目標。選好教學方法,做到教師教得好;做好課程活動設計,做到學生學得好;建設好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做到考核得好,三者有機結合。本文重點從供熱工程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方面進行研究,為同類課程的考核評價提供參考[2]。
一、課程考核現狀分析
供熱工程課程現階段共56學時,包括48學時講授、4學時實驗、4學時實訓,并安排2周集中進行課程設計。傳統的考核方式較單一,平時考核占30%,其中出勤占10%、作業占10%、實驗占10%,期末考核占70%,考試以閉卷考試為主,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計算題等。由于過程成績占比較小,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大,會出現學生平時不認真聽課,考試前突擊復習使得卷面成績高而出現整體成績翻轉的情況。期末試卷不能全面覆蓋教學大綱內容,有一些重要內容如水力計算等不適合作為期末考試的題目,存在考核不到位的現象。這些考核方式使得分數占比等與教學內容不匹配,從而導致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改革考核方式非常重要。
二、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一)成績組成總體框架
在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改革過程中,結合OBE理念,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BIM技術[3]。課程考核的核心是所考為所用,重點考查學生的能力素質,輔以考查理論知識[4]。加大過程管理[5],縮減期末考核成績的比例,重點考核學生出勤情況、平時課堂表現、學生完成的項目作品、課外創新訓練項目、實驗和實訓情況等。
最終成績以百分制體現,滿分100分,過程成績占70%、期末考試成績占30%。其中期末考試的30%是以閉卷形式進行考查,重點考查供暖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具體包括基本概念、專業術語、供暖設備的原理,以及各種供暖系統的特點、熱網的形式等。這能夠比較準確地考查學生對建筑物室內供暖系統和集中供熱系統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學生在實踐中進行供暖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管理奠定理論基礎,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編制上機考試試題庫,通過重新設計試題,使簡答題、名詞解釋題、計算題等均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
另外70%的過程成績包括10%的實驗環節成績,10%的創新環節成績,10%的實訓環節成績,40%的平臺環節成績(由多個平臺顯示經驗值成績組成)。其中,供熱工程課程有2個實驗,根據實驗出勤情況、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參與度、實驗報告撰寫情況、實驗數據等給出合理的分數,最后以2個實驗的平均值乘以10%作為實驗的最終成績。整體成績具體分配及考核內容如圖1所示。
(二)各個環節成績組成及評價標準
1.實驗環節
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10%,具體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2.創新環節
創新環節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其中由5~6個成員組成,選出1名組長,組內進行任務分工,最后可以從選題、參考文獻、研究內容、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及答辯過程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每個小組準備PPT進行答辯,其他4組成員及教師對答辯小組進行打分,教師在評價標準表中列出整體組內得分項和個人得分項,最大限度地防止“坐車”行為的出現。此外,教師要對每個組的評價進行后評價,算出平均分,使得學生的評價更客觀、成績更合理。
創新環節成績占總成績的20%,按照小組進行答辯,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4.平臺環節
平臺環節占40%,這些分數由超星平臺或者藍墨平臺的經驗值來進行評判,平臺環節有出勤登記、資源的查看、知識點總結、舉手、搶答、搖一搖選人等。這些環節均是以個人為單位,每個人的成績不一樣。還有以小組形式出現的,比如案例分析、按步驟完成項目、互評環節和教師評價環節。
實行一鍵簽到或者手勢簽到,節約了上課點名的時間,并且可以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模式。實行上課簽到、下課簽到制度,可防止出現學生逃課、早退的現象,而且請假實行積分制,請假扣1經驗,簽到加2經驗,降低學生的請假率。
課堂表現環節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法寶,其中包括舉手、搶答、選人環節,在課堂講授的適當時機開啟課堂表現活動,并且制定主動答題答對加1分、答錯不加分、被動答題答對不加分、答錯扣1分的制度,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提升了教學效果。同時在每節課上設置幸運時刻,用搶答、搖一搖方式選出2個人,分別加1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這個環節會反映出學生的活躍度,能夠拉開學生的經驗值差距。
以理論課共48學時、24次課為例,其中搶答環節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得分,因此假設有10個人能夠得分,將搶答與幸運時刻的分數均分,可以估算出總經驗值和各個活動所占的比例??偨涷炛禐?065,經驗值分配如表4所示。
項目環節包括評價學生查閱手冊、計算步驟、計算結果、識圖、設計等能力,根據每節課的任務進行具體評價。案例環節為針對本節課知識點所對應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從原因的正確性、合理性,以及解決方法的可行性和根據性進行評價。在這2個環節中設置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在這2個環節結束且進行經驗值統計后,教師對每個學生評價的情況進行后評價,防止學生亂評、瞎評。最后,在小組成績的基礎上稍微給出一些區分,拉開一定差距。
平臺會自動計算經驗值,最后以總分最高的經驗值為基數,并設置為滿分。其他學生的經驗值除以基數乘以100為該環節的最后成績。
5.期末環節
期末考試成績占30%,期末考試采取閉卷考試,考核所學理論知識點,有5類題型,題型均選取重點考查內容,具有代表性,能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教學實踐效果分析
供熱工程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提出后已經進行了2輪的實踐。選取其中一個班級的學號前10名的學生成績匯總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學生總成績和考核的項目與所占的權重有很大關系。其中有各環節成績均拔尖的,每個環節成績均比較高,總成績也較高;有各環節成績均不太高,總成績也不高的;有有些環節成績拔尖,有些環節成績極低,最終考核成績相對中等的。例如7號學生,其實訓成績和創新成績非常高,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最低,對于這類學生,傳統的某一項成績占70%的考核比例不能真正地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采用本套考核評價體系能夠發掘出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和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四、結語
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較單一,本文將供熱工程課程整體成績的100分細化成5個環節,分配不同的權重,規定了每個環節考核的內容和評價標準,每個評價標準用表格形式給出具體的要求和分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實踐教學,給出統計成績。結果表明,供熱工程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比較全面,評價內容合理,分數分配適當,能夠比較真實地考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有益于提高“教”和“學”的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付建,謝冰瑩. 基于OBE理念的建設法規課程考核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0(14):12-13.
[2] 杜鄭麗. 過程性評價對本科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機制研究:以學生投入為中介變量[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9.
[3] 張鵬,岑康. BIM在供熱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20(23):93-95.
[4] 孫紅梅. 《GIS原理與應用》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9):199-201.
[5] 何永明,裴玉龍,程國柱.基于交通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價),2020(12):27-28.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