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廣芳 焦鈺雯 肖崇 梁雯靜 沈靜芳







摘要 在鄉村振興和農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得到河南省農業和旅游產業的效率,探究河南省農旅融合發展的效率在時間以及空間維度上的特征,發現農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效率存在的問題,為促進河南省農旅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業融合效率;農旅融合;數據包絡分析(DEA);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590.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3)08-014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34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R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Efficiency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XIANG Guang-fang, JIAO Yu-wen, XIAO Chong et al(School of Tourism and Planni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was obtained by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iciency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were explored, the problems in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ere found, which w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Henan Province
農旅融合是基于產業融合、產業關聯理論,對農業和旅游業現有資源要素的深度結合與利用,能夠更新農業旅游的內涵、豐富農業旅游資源,提升農業旅游的效率[1]。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農耕文化和農業景觀等資源條件[2]。在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研究河南省農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情況,對農旅融合量化,探討其融合效率在時空上的差異,有助于促進農業和旅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發展[3]。
目前國內學者對于農旅融合方面的研究各有側重點,其中對融合發展的路徑和發展模式進行探索,對農旅融合程度和融合效率的測算的研究較多。對農旅融合路徑的探索中,李燁[4]從促進民族地區農旅融合的重要性出發,提出了關于民族地區農旅融合的路徑為加強民族產業融合發展、完善農旅融合服務體系和樹立鄉村居民主人翁意識3個方面。張晶[5]認為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促進農旅融合的發展就要科學定位農旅融合發展的新方向,要突出鄉土特色、探索社區支持農旅融合的新思路。對于農旅融合程度和效率測算方面,段紅麗[6]通過耦合度和耦合協調性的計算方法,得出山西省2008—2017年農業和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程度。另外,利用MATLAB軟件測算了兩個產業之間的融合效率,發現研究期間的農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效率逐年增加,增加的速度在各個階段有所區別。方世敏等[7]運用了仁慈型DEA模型,對2011—2018年洞庭湖農旅融合效率的時空差異和演化特征進行分析。依據區域間融合效率的差異進行劃分,針對性地提出優化措施。聶磊[8]通過建立容量耦合模型測算海南省農旅融合發展的融合度,結果表明海南省農旅之間的關聯程度有待提高,農旅發展過程還有提升空間。
1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測算體系構建
1.1農旅融合效率測算方法的選擇參數法和非參數法是對產業融合效率測算的兩種主要研究方法。農旅融合效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為最大限度、客觀地研究農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效率,采用非參數法中的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農旅融合效率進行測評。
數據包絡分析法(DEA)主要思路:將每一個被評價對象作為一個決策單元,接著對這些決策單元的投入和產出的樣本值進行估算,這樣就得到了有效的生產前沿面,然后再根據每個決策單元與生產前沿面之間的距離來測算其效率,此時借助線性規劃來確定相對有效的生產前沿面,即將每個決策單元的都投影到生產前沿面上,并通過比較決策單元偏離生產前沿面的程度評價它們的相對有效性。如果結果值是1,那么說明河南省農旅融合的產業效率是最大的,如果結果介于0到1,越接近0的產業效率就越偏低[9]。
1.2農旅融合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2.1指標體系選取原則。
(1)系統性選擇。評價指標選取的系統性原則,是指要把研究目標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全面的考慮能夠對評價對象產生足夠多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構建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農業和旅游產業是長期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兩大產業,在選取評價農旅融合效率的指標時注意各個要素之間是否彼此聯系又相互獨立,指標體系的構建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能夠準確反映出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變化特征。
(2)簡明科學性原則。在進行河南省農旅融合指標的選取時應該依據科學的理論基礎,確保指標數據的分析結果對于對象具有可評價的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計算性,對于原始數據的來源一定要保證準確性和完整性。應該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指標個數的選擇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
(3)可操作性原則。可操作性是指標選取的重要原則,在確保客觀和全面的前提下,評價指標要保證總體范圍的一致,并盡量做到簡潔明了,便于收集整理和計算。
(4)區域性原則。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適用于不同區域的系統結構。對于不同區域農旅融合效率的評價要考慮當地的獨特性,對于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充分考慮河南省人口特征和農業特征對于產業融合效率評價的影響。
1.2.2指標選取。河南省農業和旅游業存在著長期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涉及因素較多,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系統[10]。通過研究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反應河南省農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情況。根據產業效率的定義以及數據包絡分析法的特點,對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選取分為投入指標(X)和產出指標(Y),具體指標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X(億元);農業從業人數X(萬人);旅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X(億元);旅游業從業人數X(萬人);農業總收入Y(億元);旅游業總收入Y(萬人)。以河南省18個地市2019年的指標數據為基礎,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方法,探求比較序列和參考序列的關聯程度,其中比較序列就是投入指標,參考序列就是產出指標。通過SPSSAU在線數據分析中的灰色關聯度分析,得出關聯度大小(表1)。
根據表1,所選指標與評價對象的關聯度最少為0.707,最高為0.901,表示具有較高的關聯度,因此確定了評價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指標。
2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實證分析
2.1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時間特征對2010—2019年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評價指標進行數據整理(表2)。
根據表2數據,運用DEAP 2.1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測算結果中河南省近10年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表3)。
2.2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空間特征通過對2019年河南省18個地級市的農旅融合效率指標數據的統計,得出結果(表4)。
根據表4的數據,運用DEAP 2.1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測算河南省18個地級市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表5)。
2.3運算結果分析分析河南省2010—2019年的農旅融合效率結果,10年來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河南省2010—2013年與2017—2019年的農旅融合的綜合效率都是1.000,說明這6年的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中,對兩大產業的投入得到了有效的產出,也說明農業和旅游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是有效和合理的,農旅融合的發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動。而在2014年出現了轉折點,在2014—2016連續3年時間里,產業融合的綜合效率都是小于1.000的,但3年的融合效率平均值都在0.950以上,也反映出農旅融合效率處于較高水平。總的來說,河南省近10年的農旅融合效率都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對河南省2019年18個地級市的農旅融合效率進行分析(圖2),可以發現:河南省的18個地級市中有9個城市的綜合效率為1.000,說明其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是有效的,農旅融合發展情況良好。而剩余的9個地市都是產業融合效率不足1.000的,這說明這些城市的農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問題。這9個城市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平頂山市、新鄉市、許昌市為一種類型,它們的特點是綜合效率小于1.000,同時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也都小于1.000;另一種類型就是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漯河市南陽市和濟源市,這6個城市的綜合效率雖然也是小于1.000的,規模效率也是小于1.000的,但是純技術效率是1.000。對于第一種類型的城市來說,由于它們的農旅融合的產業效率是非技術有效的,所以這些城市要想提高產業效率,就應該重點在技術水平的提高,只有當純技術效率達到1.000之后,才能實現投入使用要素的有效性。對于第二種類型的城市來說,他們的技術水平已經是有效的,要想實現綜合效率的有效,達到最優的生產規模就可以了。
綜合分析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從整體上來看,過去10年的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只有3年的融合效率沒有達到1.000,但是也都超過了0.900,表明河南省農旅融合程度處于較高水平,對于農業和旅游業的投入取得了較高收益的回報。但從河南省的18個地市來看,這些城市之間的農旅融合效率的差距是很大的,表示河南省的農旅融合效率存在著差異性和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
3優化河南省農旅融合效率的對策
3.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優化發展環境? 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涉及許多不同管理部門的協調合作,如何高效解決和處理在農旅融合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做好全局規劃,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或部門,對河南省農旅融合發展中的各項工作作出統籌安排和部署,為推動河南省農旅融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另外,政府還應該提供政策保證以及相應的資金支持,例如:在有關農旅融合的發展項目中減少稅收、減輕發展的壓力;通過社會力量來拓寬資金來源渠道,號召社會資本參與農旅融合的發展。
3.2整合全域信息,科學規劃與布局縱觀河南省的經濟發展,旅游業是其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觀察一些旅游業發展成熟的國家及地區,可以發現其對于旅游業的投入少但產出大,但是河南省至今,還處在投入大,回報小的初級發展階段,所以需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路徑。
首先,要基于科學眼光,制定旅游發展規劃路徑,在實踐階段,要立足于規劃路徑,針對近期發展與遠期發展的目標而努力奔赴。其次,要明確自己的長處,立足于自己的長處,發揚自己的長處,更加高效地發展地區旅游業,理清思路。最后,要積極建設旅游發展平臺,要具有長遠的目光,要把地方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建立合理的體制制度,使各部分之間精誠合作,有機結合,共同助力河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利用、調動社會資源投入進來,鼓勵開設多種經營模式,在受歡迎的熱門地區,鼓勵居民開設家庭民宿,在緩和旅游旺季游客住宿問題的同時,也減少了更多的大型酒店的經濟虧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整合周邊的發展資源,使農業旅游輻射到更大的區域。
3.3立足農業旅游資源,創新融合產品從實踐中得知農業對旅游業的推動作用較差,因此要深度挖掘農業旅游資源,使得農業與旅游業結合更密切,創新融合農產品,增加兩者的融合促進作用。在農旅產品中,大家往往只重視農耕產能、農田風光,而忽略了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農旅融合優勢不僅僅有農村的田野風光景色,更應該充分發揮農業的文化特色,民風民俗特色,使得農業文化與旅游業更好的結合,打造出同時兼顧農耕體驗、文化價值特色的旅游項目、商業產品,使得農業旅游更具備競爭力。
3.4增強旅游產業主動性,提高產業融合效率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河南旅游業發展的新道路,要關注旅游企業本身,整理改革制度。實行股份制制度,形成良性的競爭局面,使得不同企業之間能夠增加業務聯系,彼此促進,共同進步,推動旅游投資創新水平,拓寬旅游渠道,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對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幫助,促進非公有旅游業的發展,使得營利性旅游項目蓬勃發展,拓寬旅游業市場經濟,增加招商引資渠道,鼓勵河南省旅游企業合作,促進市場經濟發展。
3.5利用多維營銷渠道,創造融合共贏局面在宣傳營銷手段上要著重突出特色,強調自身優勢,通過不同的平臺達到宣傳效果,使得河南省農業旅游打開新篇章。營銷方式要結合當下特色,當今潮流,不應該只拘泥于通過傳統的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可結合現代媒體渠道,借助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宣傳渠道,從而達到宣傳覆蓋面更廣,信息更新獲取更及時的宣傳目標,同時也應該思考怎樣把用戶變成自己的游客,從而促進河南省旅游業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 歐陽莉,李東.農村農旅融合發展路徑探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4):324-329.
[2] 何靜.河南省鄉村旅游資源分類及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6):210-216.
[3] 周穎悟.結合國外經驗論中國鄉村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J].世界農業,2016(2):33-36.
[4] 李樺.鄉村振興戰略下民族地區農旅融合的路徑探析[J].商業經濟,2021(4):107-108.
[5] 張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旅融合發展路徑[J].鄉村科技,2020,11(30):10-11.
[6] 段紅麗.山西省旅游產業與農業融合效率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0.
[7] 方世敏,李向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旅融合效率的時空差異及其優化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5(1):60-64.
[8] 聶磊.海南省農旅融合發展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
[9] 盛晨,龐娟.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綜述[J].科技經濟導刊,2016(20):8-10.
[10] 江東芳.河南省農業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7):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