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新視角下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途徑研究

2023-05-23 18:25:40殷琳毅李進趙衛東顧繪徐秀銀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途徑培育創新

殷琳毅 李進 趙衛東 顧繪 徐秀銀

摘要 分析比較國內外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發展成效與舉措,總結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經驗做法,剖析存在不足的原因,結合南通市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從教育培訓、跟蹤指導、政策扶持、體系建設等環節提出適合南通市實際的、具有較高理論研究坐標和較強實踐指導意義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途徑。

關鍵詞高素質農民;培育;途徑;創新

中圖分類號D42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3)08-026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60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YIN Lin-yi,LI Jin,ZHAO Wei-dong et al(Nanto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tong,Jiangsu 226007)

Abstract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measure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n Nantong City,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shortcomings, and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Nantong’s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propose high-quality farmers cultivation approaches suitable for Nantong’s actual situation, with higher theoretical research coordinates and strong practical guidance significance from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racking guidance, policy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High-quality farmers;Cultivation;Ways;Innovation

隨著深入改革及經濟快速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入城市,特別是農村高素質人才向非農產業加速轉移,留守在農村的農民普遍素質不高。據統計,2021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773.3萬人,農村人口222.7萬人,占28.8%。其中從事農業人口中,按年齡劃分,40歲以內(含40歲)占6.3%,41~45歲占1.9%,46~49歲占17.6%,50歲以上(含50歲)占74.2%;從學歷劃分,本科及以上僅占5.2%,大專占12.5%,高中占20.2%,初中及以下多達62.1%。從業人員總體呈現文化素質低,年齡偏大的特點,凸顯“人”的短板問題。2005年農業部第一次提出“培養職業農民”[1],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培養新型職業農民”,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寫入“新型職業農民”,正式開啟了我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2]。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提出要“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3]。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發展提供了歷史契機。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但關鍵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必須大幅增加投入培育農民,重點培育高素質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人才智力作用[4]。該研究分析南通市農民素質問題的現狀,明晰高素質農民培育的主次關系,探索高素質農民成長規律,創新視角下提出適合我國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相關路徑,以期對實現南通市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提供參考。

1發達國家職業農民培育研究

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職業農民培育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為了促進本國農業的發展,這些國家從法律、管理、教育等方面采取了許多得力的措施,對當前我國高素質農民培育有重要借鑒的意義。

1.1政府重視,政策支持國家立法保障,提高農民的素質,是美、日、法、英等國家的首要方法。《莫雷爾贈地學院法案》和《莫雷爾法案》是美國最早的關于職業農民培育的法律[5],德國1969年起頒布的《聯邦職業教育法》《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以及《聯邦職業教育保障法》三部法律構成了其職業教育的法制基礎[6],韓國、加拿大等國也就職業農民培育進行了立法。此外,充足的財政資金投入,貸款、稅收、農業保險等金融優惠政策,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等也為農民培育提供了支持。

1.2管理科學,體系健全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民培育已形成以政府組織為主私人企業輔助的體制。創辦了很多農民培訓機構,從正規的農業學校到業余的培訓學校,從培訓隊到俱樂部,從報刊到網絡,覆蓋各個層面。美國擁有集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于一體的體系,德國的“雙軌制”模式將農業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7],法國將中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農業教育和農民職業培訓三部分有機融合[5]。

1.3注重實用,方式多樣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為農民提供受教育培訓的機會,培養其適應市場的變化的能力,提升其競爭力和創造力,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德國將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作為培養新型農民的目標,法國農民不僅具備農業生產技能還掌握農業周邊產業知識。培育過程中注重實踐活動,且認真有規劃按程序的設定嚴格執行。培育方式上,德國長短結合,長期培訓是3年、短期培訓1~2周;荷蘭實行資格執照制度,執照有效期為5 年,期滿必須要參加2~4次培訓課程并經考核合格后,才能獲許延長執照的有效期限[8]。

2我國高素質農民培育取得成效

2.1農民培育工作穩步推進我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起步較晚,但經歷了人數、質量、覆蓋范圍等跨越式增長,為新型農業經營和生產主體發展及增加農民收入等奠定良好基礎。自2010年以來,受訓農民達1 200余萬人次。將廣大農民作為培育對象,從理念、技術、經管管理能力以及個人素養等全方位培訓,拓寬培訓渠道和學歷提升途徑,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接受培訓提高技能。

2.2農業職業教育大力發展我國有農業職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縣級以上)、農業職業高中等約6 980所,是農民培育的重要載體,在全面提升農民素質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幾年,各級各類層面出臺有關農民培育的支持政策,鼓勵返鄉人員、有志青年、退伍軍人等熱愛、學習、從事農業。農民教育培訓單位,立足當地農業特點,因地制宜利用農閑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送教上門,建流動課堂,聘請專家教授深入一線,在田頭地尾開展現場教學,使農民既不誤農時又不誤學習。

2.3教育培訓體系逐步建立利用涉農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科研院所、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等具備資源和能力的載體,建立校地聯動、教產銜接、多單位合作的教育培訓體系。鼓勵并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聯盟、家庭農場等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其中,政府給予一定獎勵和扶持,建成一批農民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

3創新視角下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

截至目前,南通市共實施農民培育項目75項,累計投入農民培育資金超5 000萬元,培育農民超15萬人次。涉及南通市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覆蓋率100%,培訓內容上涵蓋稻麥、蔬果、畜禽、漁業、休閑觀光等。

3.1主要培育模式南通市在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不斷改進傳統的培育理念,創新“一中心,二融合,三精準”的培育模式。一中心,按照“圍繞產業辦培訓,辦好培訓促產業”的理念,始終以農業產業發展為中心。兩融合,堅持科技與農業產業相融合,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相融合,實現人才培養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9]。三精準,一是培育對象精準,優先遴選年輕、學歷高的對象。2020—2021年南通高素質農民培育學員中,40歲以內(含40歲)的學員數占48.00%,大專及以上學歷占45.52%,重點遴選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作為培育對象。二是培育內容精準,以服務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為導向,圍繞產業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教學課程和內容,將農民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作為重點培育內容。三是跟蹤服務精準,圍繞本地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和學員實際需求,組織專家進村入戶跟蹤服務,做到培訓一個、扶持一個、成就一個,2019—2021年做到培育學員跟蹤服務指導全覆蓋[10]。

3.2取得成效與創新

3.2.1高素質農民培育全覆蓋。2019—2021年,累計完成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約5萬人次,年增長率17.74%,不同產業、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全覆蓋。

3.2.2農民結構優化。吸引了一批能創新、敢創新的“雙創”職業農民,通過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催生了農業新興業態發展。培育了一批想務農、有經驗的傳統職業農民,通過不斷提升知識結構,發揮了農業經營主體的骨干作用。促進了一批高學歷、有情懷的“高知”職業農民,為農業生產注入新生力量[11]。

3.2.3圍繞產業促增收。2019—2021年,通過高素質農民培育推廣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等超百余項,全市農業三新覆蓋率超過98%。以優質稻麥、高效瓜果、生態畜禽等產業為主的高素質農民直接受益面較大,2021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增農業產值超20億元。

3.3創新視角下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舉措

3.3.1培育體系制度化。以優質糧油、精品園藝、生態畜牧、現代漁業等六大支柱產業為主,探索建立了契合南通農業產業發展實際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制度體系[10]。

3.3.1.1校地結合,組織到位。搭建了校地聯系、相互合作的農民培育平臺,科學組織成員發揮培育體系的優勢。一是成立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由農業職業院校牽頭農業局等單位組成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二是創新培育體系,建立了以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和南通市、縣兩級農廣校為主體,海門春野家庭農場等涵蓋糧食種植、瓜果采摘、休閑觀光、家庭園藝等多種類型培育基地(田間學校)為補充的一主多元培育體系[10]。

3.3.1.2校政結合,能力提升。遵循“請進來、送出去”的原則,從農村內部培養人才。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南通市村(社區)干部學歷提升工程”[12],南通市委組織部、南通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等聯合下發文件。目前,南通實現了村(社區)45周歲以下年輕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為全市培養了一批新農村建設的領頭人。

3.3.1.3校企結合,融合發展。①生產經營主體向教學主體轉變。圍繞高效優質農業發展,與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共同建立了高效設施園區、田園綜合體、稻麥高效種植區、休閑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現場教學基地,成為農民身邊的田間學校[10]。②學員向學生轉變。據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統計:2019—2021年,30%以上的高素質農民報考成人學歷教育,其中園藝、作物生產、植保類專業占55.23%,農業經濟管理占25.21%,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占15.37%。2019—2021年全日制社會人員大專學歷教育,全市共有超700人報名,為南通高素質農民培育增強動力。③學生向職業農民轉變。自2015年以來,南通共開展涉農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3 000余人。其中95%以上的學生獲得培訓證書;75%以上的學生獲得職業技能證書。堅持學歷提升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切實推進書證融通,育訓合一。

3.3.2培育方式多樣化。堅持以產業發展為中心不動搖,著力推進實踐教學,現場觀摩。以學員為主體,開展專家座談、分組交流、典型經驗介紹。提高學員學習積極性、更新觀念、拓展思路,全面提升學員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3.3.2.1現代信息教育為依托。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注意統籌農業、信息、科技、財稅等領域的優勢資源,建設以農業綠色發展、智慧農業、農業新技術、農業擔保支農政策等內容為主網絡遠程教學。課堂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專家授課與學員交流有機融合;有效集聚優質資源,充分發揮了各類主體的作用,調動各方力量提高培育效果。

3.3.2.2培育方式創新化。通過實踐學習、現場教學和小組幫扶,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提升培育效果。一是外省市調研考察學習。在浙江“高山鮮果園家庭農場”參觀時,海門學員看到農場果園使用地布栽培模式,購買使用后減少了果園病害發生,省工省時,果園增產增效明顯。二是田間現場觀摩教學。由專業教師帶領學員參觀家庭農場、特色農業園等,有針對性地向學員講解新品種、新技術及經營管理思路,提高學習積極性。三是成立幫扶小組。“無錫惠山建勤家庭農場”的孫建勤是遠近有名的種桃能手,南通學員去學習時看到桃園里種滿紫云英,了解到紫云英翻耕后就成了很好的有機肥料,能有效提高水蜜桃的品質與產量,收獲很大。當即成立了水蜜桃幫扶小組,共同探討,共同發展致富[10]。

3.3.3跟蹤指導常態化。

3.3.3.1強化跟蹤指導師資建設。圍繞南通市農業發展要求和農民需求,建立以農業院校教師為主體,農業及其他部門為輔的跟蹤指導師資團。從職稱結構上看,高級職稱占70%,中級職稱占10%,其他占20%;從專業分布上看,糧油類占36%,園藝類占35%,畜牧類占14%,其他占15%;從職業性質看,高校占38%,研究院所占20%,農業企業占23%,政府7%,其他占12%。打造了一支時間相對靈活、專業門類齊全的兼職專家隊伍。

3.3.3.2強化跟蹤指導手段建設。一是利用現代通信工具做好牽線搭橋服務。學員與專家教授、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之間建立了信息和服務的平臺(QQ群、微信群)。當學員在實踐中遇到了困難和問題,就可以隨時聯系、及時快速解決問題。二是發放跟蹤卡或問卷調查。調查學員在培育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生產中遇到的新問題,為有針對性開展跟蹤指導工作打好基礎。三是開展“第二課堂”。專家入戶服務、發揮學員間互動交流服務等[10]。

3.3.3.3強化跟蹤指導團隊建設。每個團隊均由 3~4 名教師組成,根據不同的組分區域和行業對農民進行全方位的跟蹤指導服務。量化跟蹤服務考核,提高服務的有效性。對每個團隊的跟蹤指導服務進行量化考核,同時建立獎懲機制。

3.3.4培育保障規范化。國家農業農村部出臺了《關于落實<“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農民田間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政策。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也下發了年度實施方案,南通科技職業學院主持制定《南通科院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法規或規范性文件。

51卷8期殷琳毅等創新視角下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途徑研究3.3.4.1培育管理全面到位。安排培育實施單位,學員組織單位共2~3人擔任班主任。做到層層有管理,層層有責任。按照培育方案要求,做好培育管理工作。整個培育過程,嚴格遵循“入村調研→計劃制定→學員遴選→組織培育→組織考試→跟蹤指導→結業總結→統一發證→回訪調查”的系統培育模式。

3.3.4.2臺帳管理準確規范。專人負責臺帳管理,有計劃、有名冊、有課件、有圖片、有活動記錄、有學員評價、有經費使用等,建立了一整套規范的培育臺帳和完整的學員個人數據信息檔案。并及時將培育信息錄入農業農村部數據庫,做到培育一人、入庫一人。

3.3.4.3師資隊伍優勢互補。發揮農業職業院校在師資方面優勢,加強“雙師型”培訓師資隊伍培養,除農業職業院校師資外,積極選聘優秀并具有農業專業知識與農業生產技術技能的“土專家”“田秀才”充實講師團,邀請省、市級領導作為特聘專家親自授課。

3.3.5培育監督全面化。

3.3.5.1考核評價層層落實。培育過程中,積極有效地做好溝通工作,落實好各項措施,確保培育效果。以培育對象滿意度為核心指標[12],對課程、教室(基地)、教師、后勤服務等開展線上線下滿意度測評,發現問題及時整改,2019—2021年來,學員對培育平均滿意度超過98%。

3.3.5.2資金使用強化監管。嚴格遵守中央財政項目資金有關規定,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基本原則,強化資金監管力度,細化項目實施方案,明確資金用途和比例[13]。做到分培育類型、分培育環節和內容規范資金支出,細化支出范圍,建立專門的資金臺賬。

3.4創新視角下南通高素質農民培育存在問題

3.4.1從業群體素質不高。雖然2021年南通市培育高素質農民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指該年度參加部級高素質農民培訓,經過層層篩選的2 030人中的占比,與南通市超百萬的農業從業人口相比,總體呈現文化素質低,從業人員年齡偏大的特點。

3.4.2新型主體數量不足。2021年全市家庭農場總數超5 000家,其中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0家,新增市級示范家庭農場57家;2021年認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68家,農民合作社124家。有效地助推了南通高效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但與南通高速發展現代農業不相符的是,一家一戶式零散生產經營方式仍占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不足,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3.4.3科技應用效率不高。農業的新品種、新方法、新資材、新裝備等更新推廣應用進展慢,從而影響農業科技水平提高和產量品質提升。目前南通引進、更新的農業適新品種、新技術數量與現代農業發展需求還不相匹配。農業“綠色、有機”、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速度較慢,且存在嚴重的區域不均衡。農業生產全面無公害還未實現,農業機械化、信息化仍需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與當農業生產需求尚有差距。

3.4.4推廣體系效能不優。受人員配置數量、各地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農技推廣過程中往往推廣內容不全,推廣及時性不夠等。高素質農民培育涉及專業面廣、人員多、組織難,培育方式上往往創新少,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內涵,培育深度不夠。目前農業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年齡結構不合理、思想固化、新信息接收能力差等問題,一定程度束縛農技有效推廣。

3.4.5產業富民拉動不強。稻麥、蔬菜、苗木等優勢產業面積、產量、質量上優勢突出,但經濟效益增長乏力,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沒有明顯體現;出口創匯農業增效有限,農業附加值較低,農業增效的窗口較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等一系列問題。

3.4.6政策法律體系不完善。鑒于國外成熟的職業農民教育經驗,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高素質農民培育的法規,使其法制化,確保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得到支持和保障。南通市人民政府在2016年下發了《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意見》,并于2017年開始每年開展南通市新型職業農民標兵認定工作,對認定標兵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但除此以外,與高素質農民培育相關的文件幾乎沒有。

3.5創新視角下南通高素質農民培育對策建議

3.5.1創新培訓模式。根據南通農業發展特點,采取“就地就近”和“農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培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避開農忙季節,把教育培訓辦到農民(家庭農場)家門口,辦到田間地頭、辦到合作社(合作農場)、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力推進“送教下鄉”,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加快完善農業職業院校為主體,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廣泛參與的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滿足高素質農民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訓需求[12]。

3.5.2實施分類培訓。根據地區不同、產業不同以及生產經營方式的差異,制定不同班次、不同類型的培育目標[14]。對于學歷文化水平較高,有一定專業技能的高端人才,可以進行定制培育,使之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帶頭人和領頭羊;對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取得一定成績,發展有后勁的骨干人才,要持續跟蹤指導培育;對有志從事農業生產發展的新生力量,返鄉下鄉創業者,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還要給予政策扶持。

3.5.3營造良好氛圍。良好的社會環境是農業生產的保障,就當前南通而言,面臨以下風險:一是南通瀕江臨海,夏季暴雨臺風頻發威脅農業生產;二是農產品價格波動大,效益不穩定;三是土地流轉費較高,增加生產成本。因此,急需解決這些問題。一是穩定的土地承包權和土地流轉費。只有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降低土地流轉費用,才能確定穩定的土地流轉和生產,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二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鼓勵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業。出臺住房、養老就醫、子女入學、創業扶持等保障措施,真正營造全社會都來支持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良好氛圍[2]。

3.5.4加強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創新土地流轉政策、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村信貸服務、農業保險支持、農民培育教育等綜合配套扶持政策體系。設置農業專項向高素質農民傾斜,幫助他們申報項目獲取財政資金支持。做好全日制社會人員送教上門,根據生產實際情況,精選課程,強化技能培養和綜合知識應用。享受國家獎助學金和免學費上有新突破。探索對高素質農民子女就讀農業類專業的可免試推薦,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直接面向農業農村一線培養新的高素質農民。

3.5.5推進線下線上融合。2020—2021年南通市高素質農民培育中,有45.64%農民培訓中采取了線下線上融合培訓試點,學習完成率超過98.00%,參訓農民反饋效果良好。“空中課堂”的開設,解決了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僅拓寬了信息面,還可以隨時隨地選擇所需知識,遇到困難還可以在線與專家連線,更具有自主性和針對性。隨著互聯網及5G的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農業部“云上智農”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農民提供覆蓋廣、效率高、成本低、實效強的線上教學資源[15]。

3.5.6推進農民培育立法。在依法保障農民教育培育權益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南通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相關工作主要以文件形式下達,靠行政逐級推進,往往有不盡人意之處。認真研究高素農民培育立法問題,借鑒其他地區出臺高素質農民培育條例。制定專門、系統的法規及相關配套制度,以法律形式規范高素質農民培育。

參考文獻

[1] 王燕.淺談奉賢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17(3):12-13.

[2] 晁建立.關于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認識與思考[J].河南農業,2020(12):47-48.

[3] 新華社.中辦 國辦印發意見 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EB/OL].(2021-02-24)[2022-03-23].http://www.ngx.net.cn/xwdt/dwyw/202102/t20210224_222635.html.

[4] 中央農廣校.2019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EB/OL].(2019-11-01)[2022-03-23].http://www.ngx.net.cn/ztzl/2019xxnmlt/qwfb/2019qgxxzynm/201911/t20191101_211627.html.

[5] 孫偉耀.發達國家職業農民培育保障經驗與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9(14):38-39.

[6] 楊琴,吳兆明.國外職業農民職業教育對我國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借鑒與啟示[J].成人教育,2020,40(6):76-81.

[7] 張亮,周瑾,趙幫宏,等.國外職業農民培育比較分析及經驗借鑒[J].高等農業教育,2015(6):122-127.

[8] 馮春歡,吳曉林.學習借鑒荷蘭經驗 培育金山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J].上海農業科技,2014(4):13-14.

[9] 童濛濛,楊珺,姚景瀚.“一點兩線、四大課堂、全程跟蹤服務”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農民科技培訓,2018(11):22-24.

[10] 馮凱敏,董魯皖龍.“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N/OL].中國教育報,2021-01-04(4)[2022-02-25].http://www.tech.net.cn/news/show-92752.html.

[11] 徐赟,張海東.淮安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調查報告[J].當代農村財經,2018(11):35-37.

[12] 趙衛東,蔡健.創新經濟發達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基于蘇州市、南通市的實踐經驗[J].江蘇農村經濟,2020(10):36-37.

[13] 張桃林在2018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培訓班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現場會上的講話[J].農民科技培訓,2018(7):6-10.

[14] 袁權,劉士武,武秀偉,等.鄉村振興戰略下高素質農民培育路徑探究:以江蘇省宿遷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14):260-263.

[15] 北京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昌平分校.精準培育高素質農民 “校社共建”模式的實踐與創新[J].農民科技培訓,2019(9):13-17.

猜你喜歡
途徑培育創新
構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徑
多種途徑理解集合語言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中國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靠逼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99re在线观看视频| 欧洲av毛片| 亚洲综合色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第一av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婷婷在线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91网址在线播放|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αv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午夜毛片免费看|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99视频在线免费|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 色首页AV在线|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成人韩免费网站|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资源|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内精品免费| 国内a级毛片| 久久网欧美| 久草热视频在线|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语少妇高潮| 不卡午夜视频|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99精品久久精品|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久久特级毛片|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