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對比法,對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與農地使用權對比,農地承包經營權是前者存在的前提,并且具有歷史范疇和動態屬性,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消失。非流轉情況,農地使用權價格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的表現形式;流轉情況,存在農地使用權價格、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農地流轉價格等形式,其中農地流轉價格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地表現形式。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取決于地塊的用途、使用年限以及各自的價格形成機制等因素。由此得出結論:流轉前,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關系較為復雜,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流轉后,理論上農地使用權價格大于農地流轉價格。
關鍵詞農地使用權;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流轉
中圖分類號F32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3)08-025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57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and Conversio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YANG Xiang-fei (Tangshan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embodies the existence premis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is a term with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a term of history category, when developing to a certain stage, it will disappear.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pric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price in the non-conversion situation.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rices in the conversion situati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price,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price and conversio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Conversio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pric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price and conversio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are land use, land use term and pricing mechanism, etc. All the above findings provi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and conversio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is complex in the non-conversion situation. Theoretically, 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 price is greater than conversion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 in the conversion situ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land use right;Agricultural land contract right;Price;Conversion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推進農村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在鄉村振興此大背景下,加強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將成為農村土地管理的重點。市場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價格,對于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必然需要相應的流轉價格相左。農地流轉權利主要有農地使用權、農地承包經營權,與之對應,存在農地使用權價格及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
目前鮮有學者專門針對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關系進行研究,現存文獻存在3種觀點:第一,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概念相同;第二,農地使用權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存在的前提;第三,農地使用權是農地承包經營權中的經營權。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關系不明確,價格關系也就難以確定。同時我國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成果中的農地價格是農地所有權價格或農地使用權價格,所以弄清農地使用權價格同農地流轉價格之間的關系,就可以利用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的成果測算農地流轉價格。
該研究中的“農地”指農用地,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和養殖水面等多種形式。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簡稱農地流轉,是指農用地在不改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地用途的情況下,進行的內部流轉,而非國家征用征收變農地為建設用地等的方式?!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規定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方式分為2種:一是通過家庭承包方式;二是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該文主要針對前者展開研究。
1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關系研究
1.1國內對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關系研究關于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之間的關系,總結起來,存在3種觀點。
1.1.1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概念相同。黃麗萍[1]、李東升[2]、陳麗麗[3]、王俊波[4]、王月霞[5]等持有農地使用權同農地承包經營權概念相同的觀點:第一,二者都是指農民在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土地上進行勞作的權利,但農地承包經營權不是規范的法律術語,為了規范農村土地使用權制度,應以農地使用權代替。第二,在研究時對二者不進行區別強調,而是采用默認的方式,認為二者在內涵、屬性、權能等方面相同。
1.1.2農地使用權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存在的前提。關于農地使用權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存在前提的論點主要有:第一,農地使用權是獨立于農地所有權、農地承包經營權之外的權利束,其權利主體和客體范疇遠遠大于農地承包經營權[6]。第二,農地使用權是從土地所有權中分離出來的用益物權,強調前者物權屬性,而農地承包經營權具有物權和債權的雙重屬性。法律關系上,先存在農地使用權繼而在其上衍生出農地承包經營權。第三,從創建我國農地使用權制度的角度,擴大農地使用權的內涵,使前者包含后者[7]。
1.1.3農地使用權等同于農地承包經營權中的經營權。鄧大才[8]、張丹[9]認為在家庭承包制框架下,農地產權結構分為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使用權)3種層次;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就是農戶將其擁有的土地經營權轉讓給其他的農戶或者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1.2農地使用權和農地承包經營權關系探討關于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國家在法律上承認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就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以就要在擬定的制度背景下展開研究。同時農地承包經營權和農地使用權概念存在的客觀性,說明二者不屬于同一概念,存在差別。
1.2.1農地使用權概念。農地使用權存在廣義和狹義概念之分。狹義的農地使用權是指農地承包經營權中的經營權。廣義的農地使用權則脫離我國農地承包經營制度,是從農地所有權的基礎上直接派生出的,而獨立于所有權的一種用益物權。筆者認為這兩種解釋都不能很好地詮釋農地使用權的概念,前者概念縮小,后者又過分夸大。每項制度都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脫離制度基礎談權利則沒有意義。從歷史角度,農地使用權也正是基于每種特定的制度產生的,所以要在農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大背景下研究農地使用權。農地使用權是指在我國農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制約下,農地使用者使用農地而產生的一系列權利。
1.2.2農地承包經營權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初期實現了農村土地從封建地主所有制向農民所有制的轉變;50年代中期進行初級農業合作化,實行的是農民所有、集體經營的土地制度;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期農村土地制度變為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的形式[10]。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核心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可見,不同的歷史階段,農村土地制度不同。目前我國在農地使用權與所有權中間建立了承包權,與任何國家都不同,其實質是由我國人多地少,農村人口過多等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所以農地承包經營權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1.2.3農地承包經營權是獲得農地使用權的前提?!掇r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格權益等而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法。國外農地使用權從所有者手中獲得可以采用買賣、交換、贈予、租賃等多種方式。在我國農地承包經營權從所有者手中獲得的唯一方式就是承包。土地承包法產生承包經營權以及該權利的流轉都是為了使農民獲得農地使用權,可知農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獲得農地使用權的前提。
1.2.4農地承包經營權使用主體受限。《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主體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一些限制條件?!掇r村土地承包法》同時也說明我國農地承包經營權的初始取得存在一定限制,以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必須是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但是隨著農村政策革新的加速,農地使用權主體并不局限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身上。當農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產生的農地使用權主體可以是我國合法公民以及企業法人單位等。
1.2.5農地使用權強調靜態屬性,而農地承包經營權強調動態屬性。從權利的詞性角度分析,農地承包經營權在國際上沒有取得認同的前提下,筆者認為其強調的是一種發包、承包、簽署承包合同以及獲得權利的過程,其具有動態的效應。從歷史空間的維度講,當到達某一時點就會消失,被另一種制度下的權利取代,或者說在其后未來時間內使用土地是一種持有農地使用權的狀態。從另一角度講,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于農地使用權,只要條件適當,使用合法,就會一直存在,其強調的是一種靜態感知。
1.2.6在一定條件下,農地承包經營權會向農地使用權轉化。以上分析,農地承包經營權具有歷史范疇,而農地使用權是每個歷史階段必有的權利要素。根據國外農地使用狀況,筆者認為限制我國農地使用制度與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割裂的原因主要在于當我國的經濟實力不強,貧富差異較大且農村人口眾多等。雖然我國與國外一些國家的私有制不同,但是當我國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程度,農村人口縮減到一定范圍,農地承包經營權不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農地承包經營權也會轉化為完全的農地使用權。
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之間的關系是否清晰,直接影響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之間的關系。基于以上對兩權利關系的研究,為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之間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2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關系研究
2.1農地承包經營權與其流轉價格之間的關系按照現行市場經濟理論,該研究認為農地流轉價格應該高于原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原因如下:其一,如果原承包方認為流轉價格低于自己耕種所獲得的收益價格,則不會流轉土地;其二,由于我國農村土地平均分配,原來的承包方掌握著很大的占有優勢,導致想多耕種的農戶只能通過流轉獲得,這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其三,從經濟理論上講,經濟效益總是從低向高流動。農地流轉后的土地規模變大,經濟效益增加,所以農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
2.2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與農地使用權價格關系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農地承包經營權的初次取得是無償的,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表面上農地承包經營權不存在價格。但筆者認為,農民可以通過農產品價格實現承包經營權價格,而該價格正是原承包方在未來承包期內自己耕種農地所獲得的收益價格。所以說農地在不流轉的情況下,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可以通過農地使用權價格來實現。
2.3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關系農地使用權價格可分為流轉前的農地使用權價格和流轉后的農地使用權價格。流轉前,農地使用權價格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的表現形式,所以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之間的關系如“2.2”分析。流轉后,流入者獲得農地使用權,所以流轉后的農地使用權價格是流入者在未來約定的使用年期內所能獲得的收益總和。流入者要想有利可圖,必須使得其轉入價格低于其未來使用年期內的收益之和。
3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關系模型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流轉實踐中,存在諸多因素影響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流轉價格,所以構建二者關系概念模型,闡述二者關系。
簡單地,農地使用權價格是在農地集體所有和正常使用的條件下,相對估價期日,依據農用地的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特殊因素等,在收益價格形成機制作用以及規定的期限內使用農用地所能實現的價值[11]。農地流轉價格則指在影響該項權利價格的各種因素以及各種價格形成機制的作用下,在未來流轉期限內,流轉該權利所能實現的價格[12]。影響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因素都包含農地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特殊因素、用途、年期[13]以及價格形成機制等。一般情況下,一宗農用地在該兩項權利價格上的自然、社會以及特殊因素是相同的。對于流轉前后,該兩項權利價格在使用年期、用途以及價格形成機制上可能存在不同。目前按照我國農地流轉相關政策,存在以收益、市場、成本、權利、動機為主導的農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14],而農地使用權價格形成機制以收益為主。圖1為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關系概念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分別構建農地使用權價格和農地流轉價格函數。設影響兩項權利價格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特殊因素、用途、年期、價格形成機制等,分別用字母(Z,S,T,Y,N,J)、(Z,S,T,Y,N,J)表示。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流轉價格函數分別為:
P=f(Z,S,T,Y,N,J)? ?P=f(Z,S,T,Y,N,J)
根據以上分析,Z=Z,S=S,T=T。分以下2種情況討論其他因素對二者關系的影響。
(1)流轉前的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根據目前我國農地流轉情況,流轉前后的農地類型發生變化,往往后者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使用年期方面,在不流轉的前提下農地使用權價格的使用年期較長;價格形成機制方面,農地使用權價格是由收益機制決定的,而農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種類較多,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二者的關系復雜,要根據具體問題確定。
(2)流轉后的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流轉后,對于同一宗地,農地利用類型確定;在未來時間內使用農地期限也相同。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主要差別在于價格形成機制問題,而根據以上分析,理論上農地流轉時價格形成機制確定的價格都不能超過流轉后以收益機制確定的農地使用權價格。
4結論
筆者研究了農地使用權與農地承包經營權的關系差異,以及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之間關系。農地承包經營權具有歷史范疇,該項權利的使用主體受限,具有動態屬性,是農地使用權獲得的前提,當其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轉化為農地使用權。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過程中,存在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農地流轉價格、農地使用權價格等。理論上,農地流轉價格大于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不流轉時,農地使用權價格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的表現形式;流轉時,農地流轉價格是農地承包經營權價格的表現形式。流轉前提下,原承包方用流轉前的農地使用權價格與農地流轉價格進行博弈,確定其合理的流出價格;流入方則用流轉后的農地使用權價格同農地流轉價格進行博弈,確定其流入是否有利可圖。對于農地流轉價格與農地使用權價格大小的對比,該研究建立相應的關系概念模型,說明了年期、用途、價格形成機制等對二者的影響,得出流轉前的農地使用權價格同農地流轉價格之間關系比較復雜,流轉后二者之間關系比較明朗。
參考文獻
[1] 黃麗萍.中國農地使用權流轉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73-149.
[2] 李東升.我國農地使用權流轉的基本思路[J].理論前沿,2009(7):32-33.
[3] 陳麗麗.我國農地使用權制度改革模式探索[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6-29.
[4] 王俊波.農地使用權的界定及轉讓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1,13(6):30-33.
[5] 王月霞.探析農地使用權的物權法律屬性[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4):131-134.
[6] 柳琳.中國農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5:36-98.
[7] 宋才發,賈婭玲.民族地區農地使用權的用益物權探討[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4):102-107.
[8] 鄧大才.當前農村地權制度不能保證承包土地財產權的實現[J].攀登,2002,21(1):82-84.
[9] 張丹.農地使用權流轉的綜合效用評價[J].廣東土地科學,2008,7(5):13-16.
[10] 高富平.土地使用權和用益物權:我國不動產物權體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62-379.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中和國國土資源行業標準 農用地估價規程:GB/T 28406—2012[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12] 路燕,朱道林.構建與農地流轉市場相適應的農地價格體系[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2):52-53.
[13]? 黃李萍,吳學兵,丁建軍.農地流轉價格的影響因素及對“非糧化”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8):257-259.
[14] 楊向飛,張紹良,何佳.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比較[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2):55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