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紅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作用 對策
引言:語文學科是一門研究漢語和文化的綜合性人文學科。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內在涵養和精神素質,教師要在語文的教學中,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語文的教學應該以課堂為主,但不能局限于課堂和理論知識,要發展語文教學新模式,要注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量,落實語文的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立足課內,拓展課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實現課內拓展閱讀的意義
(一)課內拓展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閱讀過程中的知識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在閱讀實踐中能夠增加學生的生字詞積累量,并且通過閱讀名家名著,感受不同時代背景下人物命運的浮沉,能夠體會作品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所展現出來的豐富情感,在閱讀中尋找文章線索和脈絡,理清人物關系,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1]
(二)課內拓展閱讀有利于打造高效高質量課堂
以課堂為中心,拓寬課下學習的內容,通過增加課內閱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傳遞文化自信和文化知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實現課內拓展閱讀的對策
(一)小組合作,交流監督
實現小學語文課內拓展閱讀的實踐,需要充分發揮合作精神。語文的閱讀學習不是單一的“看”,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不論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思考的交流。例如課上,在學習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交流得到不同的感悟,啟迪學生,進行智慧培養。課下,教師可以布置課外閱讀分享任務,讓學生在周末、假期相互監督,進行線上線下的小組交流活動,有利于學生持續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立足課內,教師引導
實現小學語文課內拓展閱讀的實踐,要以課上教育為主,發揮課堂和教師引導的作用。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本章節主要學習《花鐘》《蜜蜂》《小蝦》這類生物科普文,教師可以適時推薦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昆蟲記》。教師要在課堂中增加學生閱讀、朗誦的環節,講解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給學生提供更多閱讀的機會,增加課堂閱讀實踐。
(三)學校重視,環境培養
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利于語文閱讀實踐的開展,學校要結合語文教學的進度,開展校園閱讀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例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該部分主要是愛國古詩和愛國主題課文《中國少年說》《圓明園的毀滅》等,學校就能夠以“緬懷歷史,愛國復興”為主題開展演講和古詩賞析比賽。通過比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思想。閱讀的實踐也不僅僅在于“讀”,學校要重視閱讀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用心體會其思想意義。[2]
(四)家長參與,課外拓展
家長要參與學生的閱讀實踐,關注學生的課下閱讀。在生活中,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培養小學生能力素質的責任。例如,父母可以陪伴學生閱讀背誦課文,并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提出建議;在周末或假期可以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和一些天然的有閱讀氛圍的地方學習參觀,陶冶孩子的性情。家長要支持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購買書籍和答疑解惑。這樣做不僅能夠順利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還能有效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打造語文閱讀課堂,要立足課內拓展、課外充分發揮語文課堂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還要重視課外,拓展環境培養,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知識面,擴充學習的廣度。教師要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閱讀,不斷探索閱讀教學新模式,結合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葛燕芳.關注小學語文課內拓展閱讀資源的選擇和運用[J]. 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05):81-82.
[2]徐燕萍.基于課堂源點的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9(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