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柄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學生培養重點,強化“綜合學習”,創新教學方法,以多樣化教學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向學生展示語文學科魅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育。
一、小學語文多樣化教學方式實施的重要性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部分語文課堂呈現沉悶、枯燥狀態,“填鴨式”教學普遍,很多教師教學理念傳統陳舊,在課堂上仍處于主導狀態,學生則是被動學習,不能充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缺少趣味化的語文學習,課堂效率較低。小學語文多樣化教學設計可以改變傳統單一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課堂參與興趣,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形式。另外,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多樣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愉快的方式學習更多知識內容,提升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完成思維提升。多樣化語文教學方式設計,有效幫助教師提高自身教學素養,使語文課堂充滿趣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保證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促進語文教學效率,實現小學語文課堂高效性。
二、小學語文多樣化教學方式實施的策略
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關注大語文的教學理念,在課堂設計中更加關注教學的綜合性設計。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語文課堂優化設計應更多借助實踐性、情境化的綜合性形式豐富教學形式,以多樣化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新的教學理念下,語文教學應與學生生活相連,與其他學科相連。關注教學情景化創設,將課堂內容融入情境,可以幫助學生以全面、整體、生動地理解知識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設計,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在情境中探究知識,提升知識理解,完善知識體系構建。語文學科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增加情景化課堂內容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文字的真實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以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老舍先生的文章《貓》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前首先讓學生對生活中見到的貓進行回憶,我們平時見到的貓是什么樣子的?靈活、可愛、慵懶、調皮,讓學生在詳細地描述中感知動物形象,以此建立教學情境。由此引出所要學習的課文《貓》,看看老舍先生筆下的貓和我們見到的貓是不是一樣,作者在貓的描述中又有哪些我們知道卻沒有描述出來的特點。通過情境化的氛圍營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有效增強學生語文知識與語言運用能力提升。
(二)打造實踐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課堂參與
在新課標中,實踐能力培養成為小學語文改革的重點。在多樣化語文課堂打造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實踐培養,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只有增加課堂實踐性教學打造、讓學生真實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探究與應用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探尋中,教師可以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多參與到真實的知識學習中。結合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需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閱讀或口語鍛煉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時都進行朗讀,教師可以進行示范,幫助學生找到情感表達方式,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升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結合課本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利用教材中有豐富故事情節的文章進行改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演繹,提高對課本的學習理解,借助創新的教學形式,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增強知識實踐效果。除了閱讀與表演,可以通過探討、探究、演講、寫作等多樣化教學形式,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與語文素養提升。
(三)建設開放式課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將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打造開放式語文課堂,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臺。
開放式課堂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的主動性,予以學生更多探尋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完成知識理解,提升內容感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對剛進入小學的學生來講,在課本或課外文本閱讀中會遇到很多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生詞,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生詞的發音與意思,學生很難有更深的記憶與理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學會通過字典對不認識的詞匯進行查詢,或教會學生怎樣通過聯系上下文完成詞匯理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技巧或能力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培養,為學生建立高效的語文學習途徑。
(四)利用多媒體設備,促進語文知識的多樣化展示
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帶來便捷。網絡化學習環境是現代教育發展提出來的新理論,這個理論以網絡資源為主,立足于學生的需求,通過新興的信息技術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中的“育人”,而非簡單的“教書”。我們在教育方面更關心學生的成長,為我們的未來構建堅實的基礎。
教師積極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結合課本教學內容以生動的形式完成語文課堂多樣化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三年級課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為例,學生通過課本內容了解牛的反芻消化特點,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積累較少,很多學生對相關內容理解較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牛這一動物的消化講解知識,讓學生通過視頻或動畫的形式真實看到牛的消化過程,了解相關知識,進而完成課本內容的深入學習。
(五)開展閱讀拓展,提高學生語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更多是對于語言基礎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科目學習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講,語言的正確應用能力需要積累,教師可以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增加課外閱讀的輔導,開展閱讀拓展,讓學生以語言發展為依托完成語言應用能力提升。
教師可以積極結合教材文本內容,以課本閱讀內容為依托,引導學生完成閱讀的拓展訓練。以三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為例,文章以童話的形式描寫了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在經歷饑餓、寒冷、孤獨的時光后,在火柴的短暫溫暖下幻想溫暖生活的故事。學生在熟讀課本之后,對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也對童話故事產生較強的閱讀興趣,教師應積極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量?!顿u火柴的小女孩》選自《安徒生童話》,可以為學生推薦這本書作為童話故事的拓展閱讀,開闊學生的語文視野,以多樣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政策不斷深化實施,小學語文教師應更加關注課堂的多樣化形式設計,更新語文教學理念,創新語文教學形式,提高知識的綜合性、實踐性設計,將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相連接,通過情景化教學設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