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何亮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機械通氣是治療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可為疾病治療贏得時間,降低患者的病死風險,但同時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1-2]。VAP 不僅會造成患者通氣困難,增加治療難度,導致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延長,經濟負擔加重,甚至可增加病死風險,嚴重影響預后[3]。既往研究指出,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可能與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及抗菌藥物的使用有關[4]。但上述相關因素并不能有效指導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VAP 干預措施的擬定。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的危險因素,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83 例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7 例,女36 例;年齡35~69 歲,平均(51.64±4.66)歲。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呼吸衰竭的相關診斷標準[5];機械通氣時間>48 h;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患有肺結核;合并惡性腫瘤;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精神疾病或有認知功能障礙。
1.2.1 VAP 評估標準[6]
胸部X 線檢查提示新發或進展性浸潤陰影,機械通氣時間>48 h,并滿足以下任意2 項:(1)體溫<36 ℃或>38 ℃;(2)白細胞計數>10×109/L或<4×109/L;(3)膿性分泌物存在于氣管支氣管內。另外,需排除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結核。
1.2.2 基線資料
統計患者的性別、年齡、機械通氣時間、是否合并糖尿病[7]、是否合并高血壓[8]、人工氣道方式(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9](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是否使用抗生素、有無吸煙史以及是否有意識障礙等一般情況,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探尋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的危險因素。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83 例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中發生VAP 的有22 例,占比26.51%(22/83)。
發生VAP 患者的年齡、機械通氣時間、合并糖尿病情況及人工氣道方式與未發生VAP 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VAP 患者的性別、合并高血壓、APACHE Ⅱ評分、使用抗生素情況、吸煙史、意識障礙情況與未發生VAP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的單因素分析
自變量為表1 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賦值見表2),因變量為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的情況(1=發生,0=未發生),經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機械通氣時間長、氣管插管及合并糖尿病為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機械通氣可有效挽救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但在治療過程中可導致大量分泌物滯留在氣管導管內,從而增加了VAP 的發生風險,致使脫機困難,延長住院時間,不利于預后[10]。鄭嵐和劉婷婷[11]的研究中對116 例機械通氣患者進行了分析,結果有29 例發生VAP,發生率為25.00%。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統計83 例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中發生VAP 的有22 例,占比26.51%(22/83),與上述研究結果類似,提示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 的風險較高。
本研究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機械通氣時間長、氣管插管及合并糖尿病為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年齡大:年齡大的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因機體多器官功能減退,抵抗力較差,加上機械通氣屬有創操作,可對患者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屏障造成破壞,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通道,并可下行侵犯至下呼吸道,引發VAP[12]。針對此因素,建議在對年齡較大的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進行吸痰過程中應嚴格注意手衛生,并加強病房環境管理及護理人員無菌操作意識,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加強口腔護理,以降低VAP 發生風險。(2)機械通氣時間長:機械通氣需在呼吸衰竭患者的口咽部或鼻腔置入導管,以開放鼻咽部的通道,長時間的機械通氣可損傷氣道黏膜,直接影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咳嗽、吞咽反射能力,口咽部定植病原菌后,可經導管進入下呼吸道,引發VAP[13]。針對此因素,建議應規范機械通氣操作,盡量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并對機械通氣時間長的患者進行翻身拍背,以促進痰液引流,降低并發VAP的風險。(3)氣管插管:作為創傷性治療方法,氣管插管會對氣道自然防御功能造成破壞,促使咳嗽及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增加VAP 的發生風險[14]。針對此因素,建議應重視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可加強聲門下分泌物引流,給予氣道濕化,定期翻身叩背,促進痰液排出,并進行體位管理,預防VAP 發生。(4)合并糖尿病:高血糖可使血漿滲透壓升高,抑制粒細胞和白細胞的活動,繼而減弱其吞噬及殺菌的能力,且合并糖尿病患者長期糖代謝紊亂,可使機體補體、抗體與免疫蛋白的合成能力降低,繼而降低機體防御病原菌的能力,引發VAP[15]。針對此因素,建議應加強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機體免疫力,抵御病原菌侵襲,降低VAP 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年齡大、機械通氣時間長、合并糖尿病及氣管插管均是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患者并發VAP 的危險因素,應加強患者血糖管理,盡可能縮短呼吸機通氣時間,同時采取口腔護理、翻身叩背及氣化濕化等措施,以降低患者并發VAP 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