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應民
新高考是中國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打破傳統高考的單一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升教育質量。作為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從多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一、什么是新高考
新高考是指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項改革,也稱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旨在改變原有的以高考成績為唯一選拔標準的招生制度,實行多元化選拔。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開始實施,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完善高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招生考試制度等方面。新高考的實施旨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鼓勵學生多樣化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同時減輕高考對學生和家庭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增強高中階段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新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取消了文理科的劃分,改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選擇科目進行考試。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科優勢,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避免或減少跨專業就業造成的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的浪費。同時,新高考改革也實行了多次錄取等多元化錄取方式,即學生可以多次參加考試,并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一次成績作為最終成績。
二、對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理解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地理教材的依據,各種版本的教材都是圍繞課程標準編寫的。高中地理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備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自然與人文環境,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在新版地理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的內容。同時,倡導培育和創新地理學習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
對于教師來說,認真研讀和領悟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各項內容和要求,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經驗,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引,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
三、新高考背景下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理解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高中地理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培養學生具備地理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務之急。以下將從地理科學知識、地理學習能力、地理意識、地理實踐、地理工具和技術、跨學科綜合素養、全球視野和環境意識、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觀等方面,闡述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理解。
(一)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基礎,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等方面。在新高考背景下,這些知識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聯系、相互滲透的。學生需要掌握這些知識并將其聯系起來,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二)地理學習能力
地理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能力。主要包括如何做好筆記、如何回答問題、如何理解地圖等。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尤為重要。
(三)地理意識
地理意識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和培養的,包括關注身邊地理事物和現象、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等。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需要具備這種意識,以便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從而更好地解釋現實中的地理現象。
(四)地理實踐
地理實踐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通過參加課外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方式,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新高考背景下,實踐經驗將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
(五)地理工具和技術
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掌握一些地理工具和技術,如數字地球、衛星地圖、生態環境監測網站等。這些工具和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六)跨學科綜合素養
跨學科綜合素養是指學生在其他學科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如:利用數學、物理、化學等知識來理解地理現象等。在新高考背景下,跨學科綜合素養將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七)全球視野和環境意識
全球視野和環境意識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學生需要關注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現象和環境問題,樹立環保意識,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新高考也將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全球視野和環境意識。
(八)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觀
人地關系是指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可持續發展觀是在不影響后代人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當前的發展。學生需要在認識地球、愛護地球的同時,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成為合格的公民。這將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與學的改革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地理課堂教與學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以下將就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評價改革、教學資源整合、實踐能力培養、課堂互動與創新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學內容改革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學內容需要更加注重地理學科的特點,注重實用性和綜合性。此外,教學內容還應該更好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具體來說,教學內容可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地理
重點講解地球的組成、自然環境、氣候特征等,幫助學生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要素和規律。
2.人文地理
涉及人口分布、城市與區域發展、文化景觀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和人文素養。
3.環境保護
闡述環境污染、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4.實踐能力
通過地理實驗、野外考察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學方法改革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方法需要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以下是幾種適合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
通過具體的地理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2.合作學習
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互相合作、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3.互動教學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4.多媒體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地理知識可視化、形象化的特點,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價改革
教師要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以下是幾種評價方法。
1.考試評價
通過書面測試、野外考察等方式,評價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2.過程評價
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情況等。
3.自我評價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幫助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調整學習策略。
4.同伴評價
通過同伴評價,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四)教學資源整合
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以下是一些資源整合的方法:
1.教材與網絡資源整合
利用網絡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2.校內與校外資源整合
聯合校內外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實踐調研,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學科間的資源整合
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合作,開展跨學科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實踐能力培養
新高考背景下,實踐能力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能力之一。以下是一些培養實踐能力的方法。
1.開展實驗探究
通過地理實驗,讓學生親手操作、親身感受地理現象和規律,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探究精神。
2.組織野外考察
通過野外考察,讓學生接觸自然環境,深入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和演變過程,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3.參加社會調查
通過社會調查,讓學生了解社會現象,探究地理問題解決方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六)課堂互動與創新
課堂互動與創新是新高考背景下地理課堂教與學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一些實現課堂互動與創新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和創新。
2.鼓勵質疑和提問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和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3.進行頭腦風暴
通過頭腦風暴活動,打破常規,積極思考,充分發表看法,促使學生產生新觀念,激發創新設想。
五、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學探索
(一)教學內容情境化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內容情境化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加工,結合實際生活和社會熱點,創設與學生生活和經驗相關的情境,將知識點融入情境中。例如,可以創設自然災害防御、環境保護等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深入了解相關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二)教學方式情境化
教學方式情境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將學生引入特定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思考,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區域經濟發展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地區的代表,通過模擬招商引資等情境,讓學生了解區域經濟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互動游戲等方式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
(三)教學實踐情境化
教學實踐情境化是指通過實地考察、實驗探究、模擬演示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地理現象,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在講解地貌類型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野外考察,通過實地觀察和探究,了解不同地貌類型的形成原因和特點。同時,還可以利用實驗室資源,進行地質構造、氣候變化等實驗,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深入理解地理知識。
(四)教學評價情境化
教學評價情境化是指在教學評價中,通過設置與實際情境相似的問題或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展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例如,在期末考試中,可以設置與實際生活相關的題目,如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讓學生通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還可以引入自我評價、互相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五)教師角色情境化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的角色也需要發生變化。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和評價者。在情境化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通過設置情境、提出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教師需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支持。最后,教師還需要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來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改進。
(六)學習環境情境化
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情境化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良好的課堂氛圍、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序的教學組織等。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習環境的拓展和延伸,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建立學習小組等方式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展示機會。
(七)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情境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例如:使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圖像、視頻等多元化的學習材料;使用網絡資源來獲取更廣泛的教學素材;使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模擬地理現象和過程等。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信息技術的拓展和整合,通過引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六、結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要落實情境化教學策略,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實踐、教學評價、教師角色、學習環境以及信息技術整合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