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武熠
在素質教育快速發展背景下,一些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教育觀念,重視教學而非重視育人。不少教師仍覺得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或者思想政治教師的事情。這種觀念是落后的。教師應認識到學科教材屬于德育的媒介,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滲透德育內容,完成素質教育育人目標。數學歸屬于理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方法、思路的講解,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這也是目前數學教師重點分析的難點問題。傳統應試理念下,大部分家長覺得對于數學,學生只要能夠做題,考試取得高分就可以,直接忽略了其德育功能。不少數學教師也是這樣的理念。這在本質上就屬于錯誤認知。數學教學屬于整個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同樣需要融入德育,在新課標、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有明確要求。本文主要闡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提供相應的參考。
一、教師的個人素養直接影響德育滲透
教師的個人素養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德育工作的推進?!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煹氖澜缬^、人生觀、價值觀等會影響學生,所以,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如:教師在課堂上說普通話,語言邏輯表達清楚;整體板書整齊,書寫規范;不做有損品行的事,慎獨自律;有理想信念,樂于奉獻。另外,數學教師還要有仁愛之心,多多關注需要幫助的學生、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俗話說:“百年教育,德育為先?!睌祵W是一門基礎學科,貫穿學生的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因此數學教師尤其要注重德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滲透。課堂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陣地。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中不斷開拓德育陣地,以數學學科的特征作為切入口,逐步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素材可以選擇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內容,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教學新知識時可以不通過定論的形式進行展現,進而讓學生對數學建立一種信任感。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自行支配時間的權利,使學生自由發揮,更好地感知到“數學好玩”。教師應善于使用應用歸納法,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探討一般性的結論,大膽假設、猜想,沖破思維定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思考:(1)三角形的兩內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與第三個內角存在哪種關系?(2)三角形的兩外角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與第三個內角存在哪種關系?(3)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另一個內角的平分線相交所成的角與第三個內角存在哪種關系?在數學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推理過程,能強化學生對數學證明的理解,提升學生推理、證明的意識和能力,不斷讓學生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利用數學史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數學史和人類文明史一樣悠長。教師平時要多收集和數學相關的歷史故事,尤其是我國的數學史。在平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這些故事,對學生開展德育。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勾股定理、關于圓周率等內容后,可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領域的成就在世界舞臺上絢麗奪目: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世界其他國家10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早于其他國家400 多年。現當代,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研發并在全世界推廣的優選法,已經被實踐運用在日常生產和科學試驗上,其經濟價值尤其顯著;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也被人稱作“陳氏定理”。上述這些經典數學家的事跡,不但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思想共鳴,同時還能夠鼓舞學生努力學習,拼搏奮斗。
四、利用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數學是基礎學科,在各個行業和領域都得到了廣泛運用。增強數學的實踐應用價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從這個點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
如,一些學生對于九年級幾何“解直角三角形應用舉例”這部分的知識掌握并不牢固,教師可以插入這樣一個神話典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大禹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在治水過程中,他“左準繩,右規矩”,運用勾股測量術進行測量。在《周髀算經》中,表明大禹已經知道用長為3∶4∶5 的邊構成直角三角形,很好地解決了許多治水工程的問題。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還讓學生更加理解數學知識的實踐意義。
五、利用數學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
數學并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其涵蓋了較多的美學元素,古代數學家甚至說:“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睌祵W的美主要表現在對稱、統一。如,圓在數學界屬于平面圖形中非常完美的圖形,它的完美不只是體現在完全對稱方面,還體現在圓所代表的和諧、圓滿等相關意義上。其表現了一種偉大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這是由于圓自身就是將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和諧地、依據統一的規律(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排列而形成的封閉圖形,就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時也時刻遵循著集體的紀律。所以教師就可以啟迪學生,班級中的每個人就好像圓上一個個孤立的點,所處的班集體以至于整個社會就好比一個圓,集體的形象和榮譽與集體中的每個個體的努力緊密聯系,如果每個人都不能遵循集體的紀律,無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就會像不在圓上的點一樣,游離于集體之外,也就得不到集體的溫暖。用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集體主義教育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六、運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和函數圖像教學對學生展開人生觀教育
數學本身邏輯較為縝密,也蘊含著較多的哲理,因此多挖掘這方面的素材,能夠對學生開展一定程度的人生觀教育。如,數學教師在教平面直角坐標系課程時,介紹平面直角坐標系屬于確定點位置的工具,其將幾何中研究的基本對象“點”同代數中研究的基本對象“數”有效聯系。教師此時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人類社會就好像無形的坐標系,不同的人進入社會后,就好比平面內的點,都在找尋屬于自己的坐標。通常而言,個人的定位參數主要包括兩點,一個是先天因素,另一個是后天因素。其中能夠明確定位高低、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后天因素。所以,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初中非常關鍵的十字路口,每個學生都應該充分認知自身以及社會,堅持正確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七、運用課外數學活動開展德育
德育滲透不應只出現在課堂中,還需要同課外學習有效融合。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組織相關數學主題活動。例如,春節期間,教師可安排學生調查花炮燃放前后空氣的污染數據對比,同時畫出燃放不同花炮數量對空氣的污染數據的對比圖,引導學生推理燃放花炮的數量與對空氣的污染指數是否符合一元一次函數的特征;如果不符合一元一次函數的特征,讓學生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一元一次函數,同時也讓學生對環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確實不簡單,但是并沒有教師想象中的那么難。所以數學教師要結合自己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合理將德育滲入數學學科教學中,實現教書和育人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