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保護傳承理念的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

2023-05-26 03:49:51喬紅霞李晉元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海南省標準化

喬紅霞 李晉元

摘 要:古籍數字化是當代保護和傳承古籍的時代特征。進行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使古籍在紙質載體得到保護的同時,通過數字加工成為數字古籍,得以數字古籍的形式網絡再生。文章構思了省域各古籍收藏單位共建古籍數字圖書館的工作模式,以海南省古籍資源為例,分析了古籍數字化工作流程中古籍元數據描述、對象數據采集、管理數據的命名等標準運用問題,以期為聯合共建古籍數字圖書館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籍數字化;數字圖書館;標準化;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4-0128-07

古籍數字化是運用信息處理技術將古籍原本文獻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別和處理的數字信息的過程,即從利用和保護古籍的目的出發,采用計算機技術,將古籍和其承載的知識信息轉化為能被計算機識別的數字符號,從而制成古籍電子索引、古籍書目數據庫和古籍全文數據庫,用以呈現古籍文獻信息資源的一項系統工作[1]。它是當代在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網絡傳輸技術廣泛應用的形勢下,保護古籍的重要方法,也是當代區別于我國歷史上任何一次保護古籍行動的時代特征。歷史上,我國古代文獻保護和傳承經歷過甲骨、金石、簡冊、寫本、刻本、抄本、石印、鉛印等載體形式的變化,隨著每次文字載體的變更,作為中華文明載體的古籍,其保護和傳承形式也隨之變更,如:春秋時孔子保護古籍是簡冊、東漢保護古籍是刻石、宋代用的是雕版印刷、明代《永樂大典》和清代《四庫全書》用的是抄寫、近現代用的石印和鉛印等,在一次次傳承形式更替的過程中,中華文明得以綿延賡續。

我國自1984年臺灣地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首先運用計算機技術實施“史籍自動化系統”以來,中文古籍和計算機逐漸融合,出現過單機版、網絡版古籍數據庫,古籍數據庫類型有書目數據庫、圖片數據庫、全文數據庫等形式。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后,古籍數字化建設與開放共享走上了快車道,全國累計發布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達13萬部,國家圖書館建設的“中華古籍資源庫”通過全彩影像數字化和縮微膠卷轉化影像方式,目前已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約10.2萬部(件),先后7次聯合39家單位發布數字古籍2.8萬部,其中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碑帖拓本等,實現了古籍資源統一入口檢索、讀者免登錄訪問,平臺智能推薦、多種瀏覽器兼容,為廣大讀者和學者利用古籍提供了極大便利。古籍數字化平衡了古籍的文物屬性與文獻屬性,實現了古籍保護與利用的和諧統一[2]。

2022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強調推進古籍數字化,加強古籍數字化資源管理和開放共享。我國古籍現存數量約20萬種[3],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座談會發布全國漢文古籍普查完成270余萬部[4]。可見古籍數字化工作任重而道遠。

1 海南省古籍數字化的資源現狀和建設內容

海南省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豐富的古籍收藏,因天氣溽熱、臺風頻繁、蚊蟲叢聚、瓊北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孤懸海外、社會動蕩等歷史原因,曾經見于記載的古籍收藏,省內十不存一,僅存的古籍屬吉光片羽,十分珍貴。目前,海南省參加普查的14家古籍收藏單位和個人普查登記古籍約2,240部、23,931冊。全省古籍普查中發現了瓊臺書院藏書、蘇泉書院藏書(即海南第一樓藏書)、王國憲藏書、樂嗣炳專藏等大宗文獻遺存,內容覆蓋經、史、子、集、叢(含新學)五大部類,版本以漢文刻本為主,有刻本、稿本、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鉛印本等類型。海南省有三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海南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明徐氏東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藏明黃氏集義書堂刻本《大廣益會玉篇》、明復古齋刻本《詩法》(樂嗣炳跋)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海南省圖書館、海口圖書館、文昌市圖書館、海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海南大學圖書館收藏的54部古籍入選《第一批海南省珍貴古籍名錄》[5]。海南古籍語言文字專題特色突出,善本古籍品位可觀,普通古籍亦可見證海南歷史發展,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因此基于保護和傳承的理念,建設全省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主要有三項內容:一是應用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成果,編寫古籍編目元數據,建成古籍書目數據庫。二是保護現存海南古籍,進行古籍圖像數字化加工,實現省內古籍數字化母本收藏地存儲,全省統一備份,并將發布版上傳至省古籍數字圖書館平臺網絡發布。三是采集現存古籍資源(包括影印古籍)[6],進行線下古籍采訪,線上數字專題古籍收集,尤其是海南地方古籍,經省古籍數字圖書館平臺整合,實現地方古籍和特色專題古籍的數字版網絡回歸。

2 古籍數字圖書館是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基礎

古籍數字圖書館多數是以古籍書目數據庫+數字古籍圖像庫為資源、以檢索瀏覽為主要服務形式的模式。近年來,我國開始了古籍智慧化的探索,應用OCR掃描、AI識別、自動標點等技術建設古籍全文數據庫,進行信息整合挖掘,建設知識圖譜,實現古籍智能化整理。影響較大的是由字節跳動與北京大學數字人文實驗室、國家圖書館聯合推出的古籍數字化閱讀平臺“識典古籍”[7],由四川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公益基金會、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發起的“漢典重光”海外古籍數字化回歸與研究整理平臺[8]。對于圖書館等古籍收藏單位來說,進行古籍數字化的初衷是基于古籍本體的保護和傳承,重點是要保存古籍的真實面貌,不同版本原樣復制,即通過掃描、拍照,把古籍圖像文字保存下來,用數字圖像形式實現古籍的文物屬性。

海南省現存古籍藏量不多、收藏分散,省古籍保護中心可采用“明確責權,分別加工,集中建庫,統一檢索”的協作方式,聯合各古籍收藏單位建設全省古籍數字圖書館。明確責權是指明確各古籍收藏單位對古籍和古籍數據的所有權,明確聯合共建過程中的各協作單位對古籍數據的加工、轉讓、使用、共享、保護等工作規則,完善古籍數字產品的分級分類管理,通過數據開放、特許開發、授權應用的方式,實現省內古籍數字產品的依法、有序、規范保護和利用。集中建庫是指全省古籍數字資源集中在一個數據平臺發布,分三個步驟:各單位首先利用前期《海南省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書目數據,轉換為館藏古籍元數據;其次對收藏的古籍有序進行圖像掃描,按照技術要求保存古籍數字母本;再次將古籍元數據和古籍圖像命名封裝,TIFF格式圖像除本地存儲,另備份一份保存版和發布版,和元數據一并提交省古籍保護中心,統一在全省古籍數字圖書館平臺網絡發布。統一檢索是指讀者可以由一個頁面登錄省域古籍數字圖書館網站進行模糊檢索,也可以根據題名、著者、主題詞、出版地、出版發行、索書號等進行檢索、瀏覽,根據古籍的“經、史、子、集、叢”分類法進行瀏覽。智慧古籍圖書館建設將在建設省域古籍數字圖書館基礎上,對特色古籍、專題古籍再進行AI識別、知識挖掘,循序漸進實現古籍數字圖書館的智慧化升級。

3 保護傳承理念與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關系

3.1 保護傳承理念是以保護為核心,保護和利用相結合

進行古籍數字化是以保護為核心,紙質古籍得到保護,數字古籍母本也以數字的形式長期典藏,即用古籍原本通過掃描拍照,獲取長期保存級數字古籍母本,實現紙質古籍保護和數字古籍母本的雙重版本保護;再通過復制、衍生出數字古籍,通過數字圖書館發布,使紙質古籍避免了過多直接翻閱而受損,文物屬性得以保護;加工后的數字古籍母本,TIFF格式、不壓縮、長期保存級,作為數字古籍的典藏本;由母本衍生出版印刷本、網絡發布本,可用于古籍研究、影印復制、網絡發布,實現了開放和共享,數字古籍可通過網絡“化身千百”,實現古籍的文獻屬性。數字化后,古籍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體現。作為文物價值的古籍原本,得以在收藏單位恒溫恒濕庫保存;作為學術資料價值的古籍,以數字載體形式在數字圖書館存儲、網絡發布,讓科研人員和普通讀者可隨時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遠程訪問古籍數字圖書館,瀏覽、下載。

用保護傳承理念指導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保護是前提,傳承是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保護古籍和數字化開放的關系。對古籍原本、數字古籍母本加強保護,數字古籍的發布版本應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使用,從登錄方式、響應速度、閱讀方式、文字識別、下載打印、多媒體分享等方面,為利用數字古籍的讀者提供更多的便捷方式,讓讀者共享中華古代文明智慧。

3.2 保護傳承理念倡導對現存古籍全面數字化

基于保護傳承理念進行古籍數字化,是基于地域或機構收藏古籍為主的數字化工作,倡導館藏古籍全面數字化,即凡是1912年以前的我國典籍,只要在本地或本機構收藏,均具有數字化價值。在開展數字化前,收藏機構可以對古籍進行文獻評估,善本、孤本、稀見本、專題古籍可以優先,品相不完整可以待修復后數字化,普通古籍也應數字化。全國現存20萬種古籍全部數字化可能需要幾十億元,在國家財力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快集中力量實現全部重要古籍的數字化[9]。

3.3 保護傳承理念統籌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全過程

基于保護傳承理念進行古籍數字化,應是圍繞“保護古籍、傳承文明、開發資源、服務讀者”方針,統籌古籍保護工作全過程的數字化。將古籍數字化并用軟件系統平臺呈現,形成古籍收藏、管理、采訪、編目、修復、數據加工、數據傳遞等工作模塊,檢索、瀏覽、下載、打印、圖像索取、讀者交流等讀者服務模塊,具備古籍收集、典藏、開發、利用等功能,以獨立的網絡IP呈現在互聯網上,就形成了古籍數字圖書館。古籍數字化作為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大致有古籍數字化加工準備、古籍元數據著錄、古籍圖像數字化、數據命名、數據檢驗、數據保存與提交、發布利用等環節。見圖1。

3.3.1 提取古籍前的書況檢查。書況檢查是古籍安全的重要保證,檢查古籍原本情況并進行登記,是古籍藏品出庫前古籍庫管人員必須做好的基礎工作,也是數字化加工、交接、質檢、標引等后續工作的依據。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編寫的《古籍數字化工作手冊》(V.1)要求,主要是對古籍原本逐葉翻檢,清點古籍冊數和葉數,填寫古籍《文獻整理登記表》(全書)和《文獻整理登記表》(各卷)。《文獻整理登記表》(全書)有六個字段,分別是ID、加工記錄標識號、名錄號、題名卷數、相關說明、冊數。《文獻整理登記表》(各卷)有二十一個字段,分別是ID、內部序號、加工記錄標識號、冊次、卷次、葉數、封面、前護、后護、封底、開本、板框、透字、夾框、夾字、皺折、缺葉、殘葉、簽條、夾紙、備注。檢查書況過程中按書葉原貌統計總葉數,記錄古籍的缺葉、漏葉、錯葉、重葉、空白葉等情況,注明是否需要補配、去重、變更葉碼順序等,登記掃描或拍攝的葉數,形成較為完整的書況檢查記錄。

3.3.2 古籍元數據制作。古籍元數據制作除了前面需要制作《文獻整理登記表》(全書)和《文獻整理登記表》(各卷)外,還需要制作《書目數據表》《卷目數據表》《外字表》《管理信息表》。《書目數據表》有23個字段,分別是ID、加工記錄標識號、名錄號、普查編號、書目記錄標識號、索書號、分類、題名卷數、其他題名、主要責任者、其他責任者、存(缺)卷、版本(含補配)、冊數、板框、版式、合訂狀態、裝幀形式、叢編、附注、批跋、館藏單位、制作單位。《卷目數據表》有10個字段,分別是ID、內部序號、加工記錄標識號、叢書標識號、子目題名、層級號、冊號、卷名、葉碼、屬性。《外字表》登記的是古籍數字化使用的Unicode 5.0 UTF-8字符集里不包括的文字,即集外字,本表格有6個字段,分別是ID、內部序號、加工記錄標識號、外字、描述、位置,依據《漢語文古籍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393字段系統外字附注的外字描述方法,即左右結構不用標出偏旁位置,其他結構都要標出字的結構位置。例如:

左右結構“儋”:##@a=#[亻詹]#(dan)

其他結構“惖”:##@a=#[易(上)、心(下)]#(ti)

《管理信息表》是古籍在數字化加工過程中的數字化參數等管理信息。每部古籍12個字段,分別是ID、加工記錄標識號、技術信息、格式、分辨率、色彩、色彩位深、壓縮、加工方式、事件類型、操作、操作日期等。另外,《古籍數字化工作手冊》(V.1)還規定:使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進行數據制作,使用Unicode 5.0 UTF-8字符集,用通行繁體字、字體字號為宋體11號;著錄文字處理錯誤率不超過0.3‰,著錄信息描述與古籍實際內容完全一致,標引詞與標引對象文件正確鏈接等。

3.3.3 古籍圖像數字化。根據古籍的裝幀形式,在不拆分古籍的前提下進行古籍數字化,掃描的頁面是半葉和雙半葉,封面、封底、空白頁、附件、書口、天頭、地腳,都在掃描(拍攝)范圍。掃描的半葉和全葉位置見表1。古籍數字化環境應注意防護光源,避免透光或反射光的影響。如果是彩色掃描(拍照),首先進行數字化設備的基本色彩校正,測量數字輸入設備和數字輸出設備的色彩屬性,將色標與古籍放在一起進行比對。古籍原件掃描(拍照)時頁面向上,用零邊距掃描儀(數碼相機),將古籍放在翻拍臺上,冷光源照明,按1:1比例掃描,葉面外圍要求留白,寬度不超過1厘米;書葉間距不超過0.1厘米。掃描后圖像清晰、端正,圖像傾斜角度不大于0.2度。掃描后的數據文件葉碼連續,沒有重葉、缺葉、錯葉、折葉等情況(原書缺葉、錯葉除外)。補掃缺葉圖像要與同冊圖像文件的大小一致,顏色接近。見下頁表2。

3.3.4 加工記錄標識命名。《古籍數字化工作手冊》(V.1)規定,一部古籍的加工記錄標識號為8位阿拉伯數字,由單位代碼(4位,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統一分配)+單位內部古籍數字化流水號(4位)組成(從1開始,不足4位以0補齊)。古籍保存文件命名由三級結構組成:第一級目錄名稱為加工記錄標識號。第二級目錄名稱為古籍冊號。每部古籍有多冊實體,每一冊命名為4位數字,從0001開始,依次按流水號命名。第三級保存圖像數據文件,按照掃描頁碼,命名從0001開始,加“.tif”。以海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宋大家蘇文忠公文抄》二十八卷為例:加工記錄標識號為XXXX0001,該書第一冊號為0001,第一葉的葉號為0001,文件保存目錄為XXXX0001/0001,圖像文件名為0001.tif。

4 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本要素

4.1 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平臺

古籍數字化是傳統古籍整理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運用信息處理技術將文獻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別和處理的數字信息的過程。古籍數字化平臺軟件是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設施,應具有安全性、易用性、開放性、可持續發展等特征,一般應具備以下功能:①古籍數據庫制作管理與發布。②數字資源制作加工。③統一檢索平臺。④數字參考咨詢。⑤互聯網信息資源整合。⑥讀者登錄及個性化信息服務。⑦古籍閱覽和整理輔助工具[11]。

古籍數字圖書館軟件平臺應具備資源、服務和管理三大職能,古籍平臺通過模塊組織實現這些功能,主要模塊有資源加工、資源發布、資源檢索、資源訪問權限、下載和安全控制、用戶服務、用戶登錄、交互數據管理、統計分析、日志管理等。

我國現有應用較廣泛的古籍數字化平臺有書同文公司的“數碼翰林”等,“數碼翰林”是北京書同文公司在推出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四部叢刊》的基礎上,繼續研發的大型數字化軟件工具。該軟件是一個對實體資源信息和元數據實施數字化加工、結構化置標、提交發布,并在網絡環境下向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的集成性軟件,包括數碼大師、電子編目員、發布系統三個部分,用于《中國歷代石刻史料匯編》全文檢索數據庫,兩岸五地(大陸、港、澳、臺、日)13個成員館聯合共建的“孫中山數字圖書館”等[12],中易公司開發的《中易漢神e》、北大方正集團公司開發的“DABSI—方正德賽古籍數字化系統”[13],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日本“日本國立公文館內閣文庫漢書庫”所用古籍數字化平臺,值得借鑒。

海南省古籍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是基于對本省古籍進行保護理念基礎上的共建共享一體化、分布式的古籍數字化服務體系,是全省古籍資源收集、加工、保存和發布、讀者服務的網絡窗口。該平臺在總體技術上應選擇基于國際標準編碼字符集ISO/IEC 10646/Unicode(CJK+)的漢字平臺,支持漢字繁體和簡體,有中文、英文、日文等版本,具備統一性、開放性、安全性、互操作性、兼容整合性、成熟性、組件化、標準化等多重特征,以便于各個應用系統和各類資源系統的互操作、鏈接、交換數據和數據集成。

4.2 古籍數字化加工工具

4.2.1 掃描設備。館藏古籍是珍貴而脆弱的文獻資源,數字圖像采集需要精度高、速度快,對書籍無損壞的非接觸式、保護性的數字化大型掃描設備,主要參數要求是零邊距或非接觸,冷光掃描,設備A3幅面的光學分辨率600dpi以上,CCD感光元件不低于5,000像素點,色彩位數24bit,目前市場上有賽數OS12002V、Book2net、Bookeye5等,賽數OS12002V是一款高精度專業古籍掃描儀,頂置式掃描頭,臺式非接觸掃描,V型書稿臺,打開角度90~180度,可快速掃描成標準圖像,解決了掃描古籍時不能接觸、不能分拆的難題。

4.2.2 數碼拍照設備。單反數碼相機的有效像素不低于2,100萬像素,最好選擇有效像素達3,3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設備。

4.2.3 其他工具。包括古籍翻拍架、大容量移動硬盤、DVD光盤、用作背景的中灰色紙板或黑色紙板、IT8標準色彩導表(色卡)、衡量古籍開本和板框的標尺、玻璃壓板、玻璃清潔劑、襯紙等。見圖2。

5 專業人才是建設古籍數字圖書館的必要因素

古籍數字化應是古籍收藏、保護、整理、閱讀、研究、利用等各階段、多層次的數字化。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是古籍整理工作的系統化體現,集古籍數字化加工、讀者服務、數據檢索、古籍全文數據庫、古籍業務管理于一體,因此必須堅持古籍保護專業引領的原則,遵守古籍整理的思路,在古籍數字化規劃中要貫穿保護和傳承理念:一是數字化之后盡量達到無須再看印本古籍的目的。二是印本古籍因保管不善損毀后,能夠盡可能原色再造古籍原本[14]。進行專業管理,首先要用專業思維制訂保護古籍且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案,做好規劃,保證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扎實有序開展。專業管理還要把古籍保護和利用的專業思維運用到古籍數字化過程中的項目管理、項目評價、古籍藏品管理與保存、應急預案、數據安全、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實施等方面。

每一部古籍的數字化都涉及繁體字的辨認、古籍元數據著錄、古籍圖像掃描(或拍照)、管理數據著錄,需要一大批熱愛古籍、耐心細致、有古文獻基礎的專業工作者。古籍數字圖書館建設是計算機和古籍的結合,古籍專業人員要與計算機網絡專業人員密切協作,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演繹古籍數字化的專業流程,以開放共享的傳承理念,激活古籍里的文字,讓數字化后的古籍走出文物庫房,供用戶在網絡上閱讀研究,通過手機微信、微博、QQ、抖音等轉發分享,真正實現古籍資源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15],讓數字古籍更便捷地惠及學者和普通讀者。

參考文獻:

[1][13] 毛建軍.古籍數字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航空? 工業出版社,2009:5-6.

[2] 免費閱覽全文影像!國家圖書館聯合39家單位累計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13萬部(件)[EB/OL].[2023-01-04].http://www.nlc.cn/pcab/zx/xw/202301/t20230105_214422.htm.

[3]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總目前言//中國古籍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2009:3.

[4] 全國漢文古籍總量達270余萬部 資源分布和保存狀況基本摸清[EB/OL].[2023-01-04].https://www.163.com/dy/article/GR8IR85K0514R9KU.html.

[5] 喬紅霞.海南古籍何處尋[N].海南日報,2022-04-25(A15).

[6] 姚伯岳.“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的建設[J].數字圖書館論壇,2006(12):12-17.

[7] “識典古籍”測試版上線,3000萬字符在這里跳動[EB/OL].[2023-01-04].https://www.sohu.com/a/592831356_121124334.

[8] 樂艷娜.數字化助力古籍回歸與再造[J].環球,2021(19):54-56.

[9] 古籍為何要數字化 該如何加速[EB/OL].[2023-01-04].https://www.sohu.com/a/117949838_48677.

[10] 朱強,張春紅,龍偉.國家圖書館圖像數據加工標準和操作指南[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9,45.

[11] 劉曉清.怎樣建設數字圖書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15-260.

[12] 王立清.中文古籍數字化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90.

[14] 朱本軍.海外漢籍數字化加工現狀與實踐研究[J].古籍保護研究,2020(1):113-129.

[15] 趙文友.基于開放共享理念的古籍數字資源服務: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為中心[J].古籍保護研究,2020(2):21-28.

(編校:周雪芹)

猜你喜歡
海南省標準化
海南省華僑商業學校
新教育(2022年16期)2022-06-22 07:04:04
標準化簡述
企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
2010 年秋季熱帶低壓引發海南省特大暴雨特征分析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海南省腫瘤醫院
中國衛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09:50
是海南省還是海南島?
以標準化引領科技創新
論汽車維修診斷標準化(上)
海南省農墾設計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亚洲永久视频| 欧美在线免费|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99一级毛片|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亚洲人成网18禁| 久久夜夜视频| 九九九国产| 福利在线一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91麻豆久久久|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成人夜夜嗨|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浪潮Av| 欧美在线一二区|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人体免费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9伊人精品|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精品91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婷婷综合亚洲|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综合|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91成人|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区在线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亚洲国产清纯|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先锋资源久久|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欧美区一区|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天堂网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va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日本a级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9伊人精品|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天综合|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