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獅城第一小學 尤玲云
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高階思維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需要注重的內容。顯然,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與這種教學實際要求并不匹配。深度學習指的是在淺層學習的前提下,再次進行深入探究。單元教學有其獨特性,包括:知識關聯性強,整體性佳等。在深度學習觀念的引導下展開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能夠對單元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使學生融會貫通各種基礎知識內容,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針對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深度學習對學生發揮著關鍵作用,堅持豐富內容、鮮明主體等原則,提高小學數學單元教學整體質量,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將從深度學習的內涵、深度學習對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影響、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教學原則、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策略五大方面來進行深入剖析。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度學習主張創新和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深層次的挖掘和激發學生潛在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深度學習模式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合理科學地分析評估整體問題。基于此,制定與自身情況相符合的學習方案,創建完善的知識認知結構,立足于整體層面,深入細致地分析問題。相較于傳統模式而言,深度學習更加重視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將學習過程與學生的自我認知發展進行充分融合。
深度學習是“新課改”貫徹落實的關鍵教學方式,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先進性、系統性的學習方式。“問題導向”是深度學習高度重視的內容,與此同時,也要求將學生的主觀意識充分調動出來,有助于創新、發展、改革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基于此,在設計小學數學單元教學方案時,針對深度學習相關內容,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優化和完善力度,強化數學知識內容整體應用的靈活性和全面性,助力學生擴大知識面,不斷積累新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有機結合新知識和舊知識,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掌握。批判性是深度學習較為顯著的特征之一,且能夠推動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整合知識內容以及遷移使用相關知識。因此,批判性會對整體開展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思路產生重要影響,需要教師圍繞學生,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師要依據教材編排的特征進行小學數學單元教學工作,將傳統的分課時教學方式替換為單元化教學,使學生能夠系統、深入地理解各個環節知識內容,基于此,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探索和學習,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升級,有助于創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單元課程知識內容立足教材層面而言,分散性較強,依據原有課程的順序,難以發揮出單元教學的作用。教師在深度學習模式下,要重視重構和整合教學內容,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創建更加清晰的單元教學知識結構,便于學生理解。不僅如此,教師還要高度重視關聯單元內各個課程知識點,在學習某一單元知識點的時候,使學生能夠關聯到其他單元的相關知識內容,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能夠建立健全的知識體系于腦海之中,以此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和運用能力。
基于理解學習,深度學習是展開批判、辯證的再學習,此種學習方法能夠在學習者的原有知識體系中融入新知識,加強運用知識能力和遷移知識能力,相較于淺層學習來說,學習效果更佳顯著。想要將深度學習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就要確定鮮明的主題,將單元教學的核心思想凸顯出來,立足多個維度開展系統化的教學,包括:編寫習題內容、整合理論知識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單元教學工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深度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在深度學習模式下,不僅要掌握和熟悉相關數學算式、概念,還要明確如何應用其相關內容。若教師僅簡單地設置相關數學問題,很難促使學生進行深度、獨立的思考,這樣會導致學生對于某個知識點的學習,僅停留于表層,印象不深刻,無法提高單元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按照問題深刻原則,教師要立足整合單元知識點的層面來設置問題,使學生在研究問題尋求解決方法、題干信息整合、題目閱讀期間能夠深入解讀和剖析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步入更深度的思考,加強學習效果,提升并鍛煉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知識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生深入學習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立足課前測試和課程教學目標,高質量地設計單元教學。針對于此,教師要深層次地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和教材編排意圖,而后明確教學整體思路,從整體出發開展教學工作,充分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方便深度學習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一,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的時候,要明確教學工作的課時目標,不斷對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豐富和充實。與此同時,在實施期間,面對相似的知識內容,教師還要組塊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清楚地將其區分開,掌握本質區別,而后促使學生構建健全的知識內容體系。第二,開展深層次的思維活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運用和理解知識內容。可以利用小組交流探討的方法,在學生間展開小組探討,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第三,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的良好環境,便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學習效果。
針對學生的自我反思,教師要進行高度關注和正確引導,使反思意識深入人心,并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習慣。在深度學習中,課后反思是重要環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通過反思,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學習方法的缺陷,不斷進行自我優化;通過反思,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內容,加深印象;通過反思,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檢驗教學成果,而后不斷對教學策略進行優化和改進,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后續教學工作的質量。
小學數學教師在準備期間需要做好教學要素分析工作,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同時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便于更好地開展后續設計單元教學工作。
1.剖析教材,為教學架構做準備。
教師要先剖析教材,通過結合課程標準,制定出具體的教學方向,做好單元學習重點知識內容的整理,便于更好地設計教學架構。除此之外,小學教師還要細致地解讀教材內容,明確本質,保證教材重點知識把握的有效性,或者依據小學分布知識體系,縱向梳理小學數學的整體學習與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站在整體層面來對教材進行解讀。比如:在講解《10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展開小學期間學生學習到的整數加減法整理工作,而后便可明確,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基礎的運算整數知識內容,初步了解了加減法,即《20 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在學習《100 以內加減法》的時候,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算理和算法;學生在高年級對《萬以內的加減法》進行學習時,就會不斷提高自我的運算水平。針對各個階段運算方面的教學,教師要進行細致化的規劃和處理,在實際授課工作中,防止出現重復性教學的情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熟練應用數字運算知識內容。
2.了解學情,探知學生學習需求。
教師通過對學情的了解,能夠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加強單元教學計劃構建的針對性。第一,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學生具體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基于此,螺旋式安排教材內容,加強教材邏輯順序的優化和完善,保證其與班級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知情況相吻合。第二,在數學學習的時候,學生難免會存在疑惑,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具體疑惑點,并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練習這類知識點,從而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便于更好地開展深度教學。
1.制定教學目標,找準定位。
教師在實際展開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工作的過程中,要清楚通過學習本單元后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啟發和收獲。不僅如此,在單元教學目標制定后,小學教師要排序和劃分課時內容,換言之,就是了解單元知識的前后順序,明確學生需要熟悉哪些基礎知識、需要自動探索哪些知識、通過實踐可以獲得哪些知識。有些知識需要學生通過結合新知識和舊知識才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而在本單元學習中,有些知識屬于重點內容,學生想要完成遷移和建構新知識,就要經過深入性的思考,這就要求在教學工作中,組織學生多多練習變式,使學生能夠深入掌握相關知識內容。
2.啟發學生思考,完善素養。
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為了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創建認知沖突方法。在訓練中,變式練習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處,而后,將相關知識融合在生活實踐之中,有效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邏輯思維和綜合素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常會結合小組探究與各類教學活動,在群體交流互動中,使學生擺脫思維的限制,引導其思維邏輯不斷發散,便于學生深入理解新知識,實現深度學習。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除法的時候,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某圖書館為了鼓勵大眾大量閱讀圖書,舉辦了閱讀圖書活動,但是圖書館內的書籍遠遠不夠,便組織了書籍的采買活動,圖書館志愿者一共采買了多少本書籍?每個人發放了多少本書?能發給多少個人?而后教師可以給出一系列數字,包括:1.7、2.2、30、90、94,教師根據給出的這些數字,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解答。按照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此情境中的問題,很快,學生就排除了1.7和2.2,認為在本次情境中不適合用這個數字,這是因為帶有小數點的數字不可能是書本的數量。將前兩個數字排除后,就出現了這樣的三種情況:第一,圖書館一共采買了書籍30本,每個人分發書籍3本,能夠分給多少個人?第二,圖書館一共采買了書籍90 本,每個人分發書籍3本,能夠分給多少個人?第三,圖書館一共采買了書籍94本,每個人分發書籍3本,能夠分給多少個人?
以上三個問題,均要應用到除法。其中,第三個問題難以進行整除,而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能夠進行整除,以此創建認知矛盾沖突,調動學生深入分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數量,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合作,鼓勵他們深度探討和分析。在教師的點評和小組討論后,學生可以領會除法算法的實質內容,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1.實施效果評價,總結學生表現。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表現,小學數學教師要第一時間展開評估和評價。比如:通過周練習、期中期末學情調研情況、單元測試等,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形成性、過程性評價學生完成作業的狀況、課堂表現情況,從而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革。
2.采取多元反思,主張學生自評。
自我反思,對于處于深度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而言尤為關鍵。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期間,要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不斷反思自己。通過反思,學生能夠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學習模式,從而推動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知識。比如: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教師要為其制定反思列表,在列表中需要學生總結各種內容,包括:“我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學習后有哪些收獲”等。在小組討論中,還可在學生間展開互相評價。
在課前導學期間,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內容,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學習的收獲,培養學生反思意識。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平日做好反思記錄、錯題本的整理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與學生家長多多進行交流溝通,讓家長利用空閑時間,通過繪畫、口語表達等方法,指導學生反思和回顧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印象,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總體而言,深度學習對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在深度學習模式下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為此,教師在基于深度學習模式下展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時候,要秉承著內容重構原則、鮮明主題原則、問題深刻原則,做好課前準備期的教學工作(剖析教材,為教學架構做準備、了解學情,探知學生學習需求)、課堂設計與實施期的教學工作(制定教學目標,找準定位、啟發學生思考,完善素養)、課后反思期的教學工作(實施效果評價,總結學生表現、采取多元反思,主張學生自評),從而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整體效果,推動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