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鎮中心學校 孫萬賢
作為一項基礎類學科,小學語文涵蓋著較為廣泛的范圍,教學工作若是僅圍繞有限的課堂時間展開則無法助力學生累積更多的語文知識內容,不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更無法提高學生參與各項語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習,確保學生學習和閱讀期間收獲更多知識。與此同時,還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文化素養?;诖?,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課外閱讀的作用和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全方位提升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和效率。本文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作用以及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揮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用的對策三大方面來進行深入剖析。
學生的生活與語文學科之間有緊密聯系,在語文寫作中,學生也可以將豐富的生活經驗作為寫作素材。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期間,若分離課內教學與實際生活,就會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內容時,無法與課文思想感情內容產生共鳴,從而對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要想確保體現出現實生活與語文教學工作的緊密性,需要借助課外閱讀來滿足現階段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實際需求。不僅如此,在長時間學校生活學習中,學生因無法深入接觸社會,會更難以有效探索自然知識,而借助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延伸課內知識內容,在探索和實踐期間,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由于課外閱讀內容涉及了多方面的社會生活,相較于課內閱讀來說,內容板塊和人生哲理更加豐富,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诖耍趯嶋H開展語文教學課堂工作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延伸課外知識內容,并借助組織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效運用這些知識,以此保障學生能將知識融會貫通。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師講解《賣木雕的少年》一課后,可以啟發和指導學生去對相關文章進行閱讀,而后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社會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積累到更多的知識內容,還能夠獲取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從而幫助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全方位提升。
課外閱讀是延伸閱讀課程的一種體現,能夠極大地調動小學生閱讀熱情,激發閱讀興趣,同時,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提升綜合語文水平。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理解能力,而發展和培養小學生的側重點則是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思維發展,并使他們能夠真正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學生只有真正意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關鍵性和意義,并借助于一系列的課外閱讀學習材料提高自我,才能為日后堅持不懈地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實際展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期間,小學語文教師會引導學生借助學校圖書館的圖書或者是課內閱讀資源來補充閱讀學習材料,從而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也會更多地選擇名家篇目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但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此類文章時,并沒有很高的興趣,特別是部分分割式段落閱讀內容的含義使學生難以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就易于產生畏難甚至厭學心理。需強調的是,對于課外閱讀內容,小學生有著較高的閱讀興趣,并且熱情十足。導致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科書中的文章規范特征較為顯著,不夠貼近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小學生年紀尚小,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內容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易引起他們強烈的共鳴,而文章學習反映的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差距。因此,在實際展開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無法對其含義進行充分理解,更無法在課堂中尋找到閱讀樂趣。為此,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課外閱讀,能夠借助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合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和社會辨別能力。與此同時,將閱讀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也會不斷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升自我的審美水平。比如:在學習低年級的語文知識時,教學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全面掌握和熟悉拼音的正確用法,同時加強一些漢字的認知,若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利用童謠來展開拼音閱讀聯系,則能夠讓學生歌頌的時候無形中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在教學中年級的學生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童話故事,包括《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學生在閱讀一些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童話故事時,能夠探尋人生真理,并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這對于學生發展而言尤為關鍵。在教學高年級的學生時,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語文思維,并在閱讀故事時,使學生掌握其中的中心思想和修辭手法,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國內外經典文學作品,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能使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若是他們能夠養成長期閱讀的好習慣,有助于他們自身的全面發展。閱讀期間,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到教科書中沒有遇到過的生詞生字,而想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理解,或者是通順地讀下來整個文章段落,就要詢問或者用工具來查閱生詞生字,在此過程中,學生會與他人展開語言互動,借助字典查詢或者是詢問家長,學生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能認識并掌握更多的生詞生字,積累更多的詞匯,有利于后續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如此,在閱讀時,部分學生選擇的文學作品一般具有很高造詣,在切實展開閱讀期間,學生也能夠借助多次的模仿與練習來提高自我語文基礎能力,夯實自己的語文功底。比如:學生在學習完《鳥的天堂》后,會迫切地想要了解大自然,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森林報》《昆蟲記》這類涵蓋自然界中許多奇觀和有趣事物的圖書,使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識,并獲得自我發展和累積。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日常的自然現象和事物意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通過養成閱讀習慣,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閱讀環境,為學生展開自主探索提供充足的空間。在切實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期間,活躍的閱讀氣氛能夠為學生學習營造絕佳的環境,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課堂閱讀積極性,進而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蜜蜂》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關于蜜蜂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經完成了《森林報》《昆蟲記》的閱讀,因此許多學生能夠熟悉像蜜蜂這類常見的昆蟲,而后小學語文教師再展開引導,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準備,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展開口語表達,在語文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大膽發言,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工作時,需要重視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更要注重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學生后續的自我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切實開展教學工作期間,需要指導學生獨立展開閱讀,激發他們強烈的閱讀熱情和興趣,為開展后續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不僅如此,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明確學生所處的環境以及其個性與學生的個人發展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個性來科學合理地為學生選擇閱讀讀物,且在合適的條件和情況下,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查閱和選擇,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閱讀知識內容的魅力。需注意的是,在完成課外閱讀教學工作后,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以此了解學生的閱讀成效。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指導,需要教師的督促,使學生正確理解閱讀并深入了解和熟悉知識內容,避免學生自欺欺人的情況發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留一節課或者是布置任務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在課堂上讓學生分享自我總結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進而全方位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時,需要強化分析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借助多樣化閱讀活動的設置來引導學生自主對課外內容進行閱讀。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其閱讀的信心,使其能夠體會到語文知識內容學習和閱讀的樂趣。例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側重于閱讀的興趣和整體感受,可以借助主題式、體驗式閱讀學習活動,加強學生閱讀體驗,從而激發其求知欲和表達欲,使其不斷掌握和熟悉課外閱讀寫作的規律和邏輯思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而針對高年級的小學生,在展開閱讀教學活動時,應更重視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例如創造能力,思維能力,通過學生自我閱讀經驗的結合,可以組織他們參與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然后要求他們積極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學習成果,通過交流和互動,深入對話文本,產生更多的閱讀情感共鳴,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為了增強閱讀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和多樣化,學校應當強化建設閱讀教學資料庫,整理和收集國內外著名的讀物,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文學佳作。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很多類型的文學作品充滿好奇和興趣,并且階段不同,他們的興趣點也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多與小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按照學生個性化需求向其推薦適合的課外閱讀書,采用此種方法,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從而推動學生全面成長。
在切實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期間,為了將課外閱讀的有效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加強閱讀書籍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一,需要深入分析學生所處年級的發展規律,明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水平,合理選擇與學生實際相吻合的課外閱讀書籍。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學的漢字量不多,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可以更多地選擇帶有插畫的讀物。而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語文思維,可以為他們推薦英雄故事、寓言、神話等多樣化文體形式的閱讀材料。針對高年級的學生,需要側重于他們閱讀深度的拓展,使他們接觸和積累更多的素材,可以向他們推薦文學、科幻等體裁閱讀讀物,促使他們能夠結合文章內容展開深層次的思考和分析,例如《地心游記》《搜神記》《三體》等。
要想借助展開課外閱讀來加強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率和質量,需要有效銜接課內和課外,結合課外閱讀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語文任務期間,將課堂活動與課外閱讀活動相結合?;诖?,需要加強課外閱讀教學目標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結合新課改要求,立足四大方面來制定教學目標,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審美創造、邏輯思維,促使學生圍繞多個維度對課外閱讀內容進行歸納、分析、欣賞,發展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傳承和理解傳統文化知識,樹立學習學科正確觀念。細化而言,第一,要重視發展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閱讀意識,通過閱讀內容類型、單元主題、個體興趣等,實現閱讀任務的合理設計,包括故事描繪、人物刻畫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組織語言來表達。第二,需要通過問題、閱讀目的等方面的結合,提出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包括泛讀、精讀等,實現感知人物形象、捋順邏輯思維等教學目的,推動學生借助多種途徑,包括網絡、工具書等,學會其中的語言表達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第三,需要設置故事、人物想法等教學任務,啟發學生思想情感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具有將課堂內的知識進行課外延伸、調動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識字量與文學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課堂閱讀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合理選擇閱讀材料、優化課內課外鏈接等方法,來不斷提高課外閱讀教學工作的效率,從而打造高效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