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娟
摘要: 智慧時代背景下,高校原有的公共閱讀空間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通過對公共閱讀空間進行優化設計的方式來豐富和完善其各項服務功能,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滿意。闡述了高校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構建的服務性、現代性、參與性基本理念,指出智慧時代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需遵從以人為本原則、數字化和智能化原則、人性化和舒適性原則,以此為基礎提出通過科技賦能打造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在圖書館服務中應用人工智能、建設智能化圖書館管理系統、智慧化社交閱讀網絡、塑造智慧化閱讀體驗空間等策略來創新公共閱讀空間建設,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提供啟示。
關鍵詞: 智慧時代 高校 公共閱讀空間 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91(2023)24-0213-04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智慧時代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常態。高校作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場所,其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本文對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的創新策略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希望能夠為高校學生打造出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公共閱讀空間,以此提升圖書館的個性化和多元化功能,從而滿足高校學生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1 高校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構建的基本理念
1.1 服務性
高校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性是其建設的基本理念之一。服務用戶是其核心目標,因此在設計與規劃過程中,圖書館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考慮,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習、閱讀和交流需求。通過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調研以及廣泛收集用戶反饋信息的方式,了解不同學科和年級的學生對公共閱讀空間的不同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功能區域,以此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配備專業書籍和期刊的研習區、提供休息和放松的休息區、設立交流和討論的互動區等。
1.2 現代性
公共閱讀空間的現代性是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重要特征。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數字化與智能化已成為智慧時代的主要發展趨勢。因此,高校公共閱讀空間應充分融入現代科技元素,提供數字化的圖書館資源和智能化的服務,通過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讓用戶參與沉浸式閱讀體驗,感受如身臨其境般的文學世界[1]。同時,借助全息投影技術,實現圖書封面的立體展示,提升圖書館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以此吸引更多學生前來閱讀。
1.3 參與性
高校公共閱讀空間應建設具有開放性的學習與交流平臺,激發學生的閱讀參與性,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學術講座、主題展覽、讀書分享會等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高校圖書館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可以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和閱讀的熱情。此外,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公共閱讀空間還為學生提供了線上社交平臺,鼓勵學生在線分享讀書心得和學習經驗,進一步增強了用戶的參與感。
2 高校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的重要意義
2.1 有助于促進知識共享
公共閱讀空間作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集聚了大量學術著作、期刊論文和研究報告等知識資源,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學生和教師在公共閱讀空間中可以與興趣相同的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而且不同學科領域的師生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促進學術合作與交流。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公共閱讀空間舉辦各類學術活動,例如學術講座、研討會、讀書分享會等,以此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共享。
2.2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智慧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公共閱讀空間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加寧靜舒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安心閱讀,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而且公共閱讀空間中還匯聚了大量的圖書和學術資源(有紙質資料和網絡資料),能夠滿足學生不同學科領域的閱讀需求,鼓勵學生廣泛涉獵各類知識。此外,公共閱讀空間作為學習的場所,周圍的學生在專注閱讀學習的同時,也會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帶動周邊的人展開專注閱讀學習,進而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3 有助于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公共閱讀空間之所以設置為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得到放松,減輕學業壓力。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料,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從中尋求樂趣和放松。公共閱讀空間作為課堂之外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了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其具有的安靜和舒適性能夠讓學生靜下心來去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實現學業和生活的平衡。
3 智慧時代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原則
3.1 以人為本原則
在智慧時代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中,以人為本原則是其最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這意味著要將學生的需求和體驗放在首要位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空間設計和服務規劃。在建設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開展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的途徑,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閱讀喜好、交流需求等,并以此為依據優化空間設計。
3.2 數字化和智能化原則
在智慧時代,數字化和智能化是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原則,通過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設備,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例如:引入在線資源查詢系統,學生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隨時查閱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推行電子圖書借閱服務,實現無紙化借還圖書流程,方便學生借書和還書;利用智能導覽系統,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目標書架或資源[2]。
3.3 人性化和舒適性原則
智慧時代背景下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也需要遵從人性化和舒適性的原則,以此為學生創造溫馨舒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中獲取優質的學習體驗。在空間設計上,可以采用柔和的照明、舒適的座椅和桌椅布局,以及適宜的溫度調控,使閱讀空間經過優化設計之后可以成為舒適、愉快的學習場所。同時,高校圖書館還要對公共閱讀空間的布局進行合理規劃,避免為學生學習和閱讀造成擁擠和噪聲干擾,讓學生可以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學習。
3.4 完善功能原則
智慧時代背景下高校進行公共閱讀空間建設時,需要在公共閱讀空間中設置多功能區域,以此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增設閱讀區、學習區、休息區、小組討論區、數字資源區等,讓學生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空間。同時還要引入互動體驗設施,例如數字展示屏、虛擬現實設備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并對各項智能設備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電子閱讀器、數字資源檢索終端、智能學習輔助工具等,促使他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和知識。
3.5 環境協調原則
在智慧時代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中,首先要營造舒適、宜人的環境氛圍,確保公共閱讀空間內有適宜的光線、溫度、通風等,使學生在公共閱讀空間中能夠放松心情,專注學習和閱讀。其次,還要注重綠色環保理念的運用,在空間建設中要采用環保材料,推廣節能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造綠色、可持續的公共閱讀空間。此外,還要確保公共閱讀空間的安全性,配備安全設施,制訂應急預案,保障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4 智慧時代高校公共閱讀空間建設創新策略
4.1 科技賦能打造新型公共閱讀空間
高校為了建設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功能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需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引入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打造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穿戴圖書館提供的虛擬現實設備,進入虛擬的閱讀環境中,猶如走進了一本文學作品的情節中或歷史事件的重要場景中。這樣的體驗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閱讀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二是增強現實互動學習[3]。結合增強現實技術,為學生提供互動式學習體驗,學生利用手機或平板設備,可以掃描圖書封面或二維碼,獲取更多的圖書信息、閱讀評價和相關推薦,這種互動式學習方式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邊界,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和啟發。三是進行數字化資源展示,為學生打造多媒體學習區。通過引入觸摸屏設備或互動展示屏,學生可以瀏覽電子圖書、學術期刊和多媒體資料,豐富學習資源的形式和內容。四是引入全息投影圖書展示技術。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將圖書的封面或內容以立體的形式展現在圖書館內。學生可以在全息投影展示區瀏覽圖書的信息,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和借閱新書的欲望,以此增強圖書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4.2 在圖書館服務中應用人工智能
4.2.1 智能問答和個性化推薦服務
引入智能問答系統,學生可以通過語音或文字輸入向圖書館咨詢問題,如圖書館開放時間、圖書館內圖書位置等。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等技術,智能問答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回答學生的問題,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圖書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構建個性化的推薦系統,向學生推薦符合其興趣和需求的圖書及學術資料[4]。通過該推薦系統,學生可以更輕松地發現新的知識領域,逐漸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廣度和深度的目的。
4.2.2 智能圖書分類和整理服務
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對圖書館內的圖書進行智能分類和整理。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智能分類系統可以更高效地將圖書歸類,使圖書館資源更加有序和易于查找。而學生通過智能分類系統則能夠快速找到所需圖書,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還能夠構建自動圖書歸還系統,學生在該系統的輔助作用下,通過圖書館的自助終端設備實現自主還書,無須等待人工處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借還效率,還能保證圖書及時歸還,有助于提升圖書流通效率。
4.2.3 智能化圖書館管理系統建設
智慧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進行公共閱讀空間建設時,可以通過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統的方式來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具體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構建智能化的圖書館資源管理系統。一方面,通過該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圖書的自動分類、智能編目和定位。在智能資源管理系統的輔助之下,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圖書館的藏書,以此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圖書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圖書館借助該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實現對學生閱讀行為和閱讀愛好的有效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去采購更具針對性的圖書,增加能夠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圖書資源,從而提升圖書館閱讀資源的豐富性和滿意度。第二,引入閱覽室座位預約系統。學生通過該系統可以提前預約閱覽室座位,避免出現到圖書館后無法找到座位的情況。而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座位預約系統可以更好地利用閱覽室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服務。第三,高校圖書館還要在閱讀空間內建設智能化的安防監控系統,以此保障圖書館內部安全和秩序[5]。智能化安防監控系統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實現智能報警和實時監控,還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安全問題,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安全的學習環境。
4.3 建設智慧化社交閱讀網絡
在智慧時代背景下,社交化閱讀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主流閱讀模式。高校圖書館積極建設智慧化社交閱讀網絡,既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接受知識的滋養,也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進行更加深入的互動與交流。一方面,圖書館可以開發專屬的社交閱讀平臺,為學生提供在線分享讀書心得、交流學習經驗的空間。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在社交閱讀平臺上引入互動元素,例如閱讀打卡、閱讀挑戰等,通過設立合理的閱讀目標和閱讀任務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并鼓勵學生互動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以此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4.4 塑造智慧化閱讀體驗空間
在智慧化時代,高校圖書館要建設智慧化的公共閱讀空間一定要強調場景化特色,即以個人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塑造智慧化閱讀場景,讓處于此場景中的學習者可以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都獲得輕松感和愉悅感。在具體的空間建設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空間塑造。一是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構建智能化的閱讀推薦系統[6]。通過分析學生的閱讀歷史、興趣偏好、搜索記錄等信息,系統可以為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圖書、期刊和學術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滿意度和閱讀效率。二是高校圖書館要為學生提供智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如智能學習導航、學習規劃建議等。學生可以通過智能設備獲取學習路線指引、學習時間管理建議等,幫助他們更好地規劃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在閱讀體驗空間中,高校圖書館還要為學生提供智能學習輔助設備,如智能手寫板、電子筆記本等。學生可以借助這些設備進行電子化的學習和記錄,更便捷地整理和管理學習資料,提高學習效率和整體學習體驗。四是為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和休閑需求,高校圖書館可以設計多功能學習空間。例如,設置多媒體學習區,供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和學術講座;設立休閑閱讀區,提供舒適的沙發和座椅,讓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中進行休閑閱讀;打造小組討論區,為學生提供團隊合作和互動交流的場所。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智慧時代人們的學習方式、閱讀習慣等都發生了變化,高校圖書館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其具有的閱讀功能已經無法再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因此,需要將新理念和新技術積極引入公共閱讀空間建設中,通過構建智慧化圖書館閱讀空間的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從而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也為推動高校圖書館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益平,姜洪,李天聰. 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公眾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4):5-15.
[2] 戴艷清,高亮,孫英姿. 基于S-O-R 理論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用戶流失行為分析:來自大眾點評網用戶評論[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4):55-62,71.
[3] 戴艷清,孫英姿. 城市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可達性研究:基于長沙市中心城區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的調查[J]. 圖書館學研究,2023(1):2-11.
[4] 宋芳芳. 讀者小站·金城書房:城市街區公共閱讀空間的創新探索[D]. 蘭州:蘭州大學,2022.
[5] 田蕊.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策略探究[J]. 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5):40-41.
[6] 桂晶晶,謝桂蘭,蔣翥. 以單向街圖書館為藍本的高校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的構建[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