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標
有人說,人字有兩筆,字簡寓意深,撇捺互攙扶,左右相支撐。也有人說,“人”字由一撇一捺組成,一撇是傳承,一捺是創新,正是這一撇一捺支撐了人類的前行與發展。于我而言,一撇是“教學”,一捺是“教研”,正是這一撇一捺的理念支撐著我數十年如一日在杏壇耕耘。時光荏苒,彈指瞬間,十八載悄然而過,萬物更新,我也由稚嫩走向成熟。回顧過去,正是捧著一顆心來,懷揣夢想,在小小的三尺講臺上讓自己在十余年“課改”大潮中乘風破浪,逐夢前行。
專業引領:在視導練兵中從稚嫩走向成長
十多年前,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我離開大學校園來到西樵中學,開啟了為期一生的教學之路。那時稚嫩的我對教師這份職業充滿了自信和期待,相信天道酬勤,未來可期,我定能在教育這塊沃土中盛放。但一段時間過后,我發現教師這份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學生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呈現出的個性不一,學習態度不同,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從理論到實際、從校園到工作的巨大落差,令我陷入了迷茫,不知所措。做了半年的班主任工作崗位也被領導撤換,我所任教的班級,地理教學成績與同級優秀教師所任教的班級相差甚遠……每每想到這些,我都會在夜間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難道我不是當老師的料?我的教學方式會不會誤人子弟?那段時間我陷入了無盡的自我懷疑之中,無法找準自己的定位。
我的迷茫與郁郁寡歡,父親都看在眼里。父親也曾當過10年的民辦教師,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并不多。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張考卷,如何作答全憑自己。從小到大,父親一直是給予我力量的、最值得相信的人。他的話讓我嗡嗡作響的腦袋忽然清透了:是啊,始為人師,憑的是滿腔熱血,人生是不可預測的,可能是平展,也可能是曲折,無論是哪種只要肯將“想”變為“做”,一切都將成為助力。
父親的話,重新燃起了我心中的那竄小火苗,讓我明白了“莫問收獲,先去耕耘”的人生哲理。我用心去學習、去反思、去改進。課余時間,我向其他老師提出我的困惑,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在班級之中,我努力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家校溝通中,我積極了解學生成績不理想背后的原因,逐漸獲得了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幾年時間過去,我不再迷茫。2010年9月,我被評為南海區優秀教師,在教育的沃土中,我終于開出了第一朵鮮艷的花。
鎮局要求西樵各中小學校每年開展一次教學視導,2012年,恰逢西樵鎮開展第一屆“樵韻杯”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比賽,那一年是微課競賽,我決定借此契機檢驗一下自身能力。我開始積極查找資料,了解什么是“微課”,研究用什么軟件制作、如何制作,與專家面對面探討……曾記得獨自開車去佛山市教育局電教科與胡鐵生教研員交流微課制作的細節,與市地理教研員姚老師交流微課制作的教學流程與語言表達,去石門實驗中學與廣東省地理教研員施美彬老師一對一交流……所有的感悟和收獲,我都詳細記錄在筆記本里。幸而所有努力沒有白費,這些研究和學習都在比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錄制的微課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從鎮一等獎,到區一等獎,再到市一等獎,最終榮獲廣東省首屆初中青年地理教師基本功競賽之微視頻制作二等獎。站在領獎臺上,回顧歷程,感慨萬千:我感謝堅持努力的自己,也感謝勇于挑戰和嘗試的自己。
專業實踐:在校本教研中從追著光到成為光
思緒回到2006年,作為新教師的我,初生牛犢不怕虎,主動請纓跟隨黃浩森教研員申報了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青年課題“基于網絡環境的鄉土教育資源開發研究”,在黃老師的教導下,我負責撰寫開篇第一章第一節“西樵山下我的家”,我們查閱資料、聯絡群眾、走訪專家、現場考證,帶領學生上山下村采風,積累了課題研究的經驗。2009年我再次跟隨我們科長李淑聘老師參與地理科組的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研究課題《培養初中生自主運用地理圖像能力的研究》。俗話說“能者多勞”,但我認為“多勞,方能成為能者”。2020年11月我成功申請了南海區教育局小課題《培養初中八年級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策略研究》,2021年3月申請大課題南海區“十四五規劃”德育課題《班主任培養初中生積極心理的策略研究》……由此,我也從懵懵懂懂的青年教師,逐漸成長為能獨立承擔課題的老師。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現在,我已經評上了初中地理高級教師,在地理教學方面我是佛山市“省級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嚴青芹老師工作室入室成員,在班主任方面我是廣東省名班主任朱穗清老師的入室成員。曾經一路追著光慢跑的我,也許,終將也會成為一道耀眼的光。
專業成長:在逐夢前行中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回首往事,我忽而領悟了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境界”,我們教師何嘗不是從一個境界到另一個境界,慢慢成長至今。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從走出象牙塔立志做好一位教師的壯志凌云,到遭遇挫折躊躇不前的迷茫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這個階段,是我教育生涯最黑暗的,最無助的階段,若不是父親那讓我醍醐灌頂的一番教誨,我也不知未來會如何;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不斷向優秀前輩汲取教學經驗,反思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掌握教育規律,提升專業水平;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學生的進步也是教師的成長,看著他們成才,幸福感油然而生,是滿足也是收獲。正如于漪所說的:教師的生命是在學生身上延續的,教師的價值是在學生身上實現的。展望未來,路途遙遙,唯有堅持心中夢想,保持內心寧靜,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方能不斷披荊斬棘,開創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西樵中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