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在著作中零星地表述了公共化的兒童照顧是實現婦女解放必經途徑的觀點。不過,直到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婦女運動的興起,西方女性主義才開始把兒童照顧公共化引入社會政策的分析框架之中。從歷史脈絡中,可以明確發覺女性解放議題與兒童公共照顧服務本身之間的緊密連結。特別是婦女公共就業和家庭照顧有酬化這兩個概念,更是貫穿了我國兒童公共照顧發展史,許多兒童公共照顧政策制定,制度設置的目的都和婦女公共就業與女性家庭照顧有酬化息息相關。概而言之,隨著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研究和婦女解放實踐運動的不斷深入,女性主義圍繞兒童照顧相關主題曾有過很多的真知灼見。(中略)
第一,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關于兒童公共照顧的主張。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最大的理論貢獻在于鼓勵女性進入公共領域。后期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也主張男性必須進入傳統私人領域,以達成工作和生活、男性和女性之間平衡。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父權文化將母親形象過度美化為圣潔、慈愛的圣母化身,使母職變成女性的天職,而這樣的母職神話及女性錯誤認知導致女性心甘情愿地扮演丈夫、孩子以及家庭照顧需求的供應者。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雖然提倡女性從事公共領域的活動,但是不反對女人從事母職,甚至一部分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主張女性若能夠掌握懷孕生子,自行決定要跟誰生及何時、何地、如何做母親,并且能將教養子女的絕對權力轉移到自己身上,那么為母經驗將具有創造與快樂的潛力。因此,造成女性被奴役的原因并非生殖本身,而是在父權體制下男性控制政治、經濟權力的模式所導致的結果。在這一體制下的男性已經讓女性相信為人母是她們首要的使命,使得女性遭受到壓力而傷害了母親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所以,要摧毀的是母職的體制,而非母職的經驗,女性應該保留其生殖的特殊性,并自由操持身體,唯有如此才能從母職經驗中獲取對抗父權的力量,松脫父權體制對母職的限制。
在兒童照顧方面,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主張要解決女性在此問題上的兩難處境,不能單純依靠家庭,國家應該在兒童照顧議題上有更積極的作為。大力發展公立兒童照顧設施和發放一定數額的兒童照顧者津貼等都是近幾十年來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所強調和推崇的家庭福利政策的重點。(中略)
第二,激進(基進)主義女性主義關于兒童公共照顧的主張。激進(基進)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女性的生殖功能是造成兩性不平等的物質基礎,因此女性的解放必須擺脫母職的桎梏,訴諸兩性共同參與的社會育嬰機構和人工生殖技術取代女人的生育責任,如此才能達到婦女的解放,解除兩性的不平等。(中略)
第三,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關于兒童公共照顧的主張。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男人對女性的壓迫正如工人階級受到資產階級的壓迫一樣,由男性掌控的社會不僅要求女性提供家庭經濟支持,更壓迫女性需提供家庭勞務性的生產,甚至包括情感上的支持與付出。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父權體制是將女性次等化、卑屈化的體系,有著性別階級的存在。其主張家庭政策的改革,減少女性家庭義務的負擔,并加強公共責任與社會參與,使養育小孩成為國家、社會大眾的責任,并強調產假、育嬰假、公設托兒設施及其他有利于女性投入職場的福利政策,讓女性能真正自由的選擇母職,而不必被迫放棄或限制其參與工作的機會。(中略)
盡管上述三種女性主義理論在兒童照顧問題的認識上、關注點和切入點各有側重,但三者卻有一共通之處,即主張兒童照顧以及兒童照顧中的性別不平等不應該再被視為是一個私人問題。公共性兒童照顧服務的缺失,不僅僅是兒童福利制度的缺失,也是使得女性深陷于依賴男性境地中的重要推手。因此,特別主張國家通過相關制度完善和社會政策制定來維護女性和兒童的基本權益,最終達到女性解放和促進兒童發展的目標。
——摘自劉中一《母職、兒童公共照顧與托育服務的政策意涵——女性主義相關論述解析》,《貴州社會科學》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