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董士雄(1988- ),男,漢族,河北永年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消防工程檢測、驗收。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的基本概念、技術要求及效果提升策略。通過遵循國家及地方消防規范、標準、技術要求,確保消防設施的合規性與安全性。采用消防設備檢測技術、消防系統驗收技術和后續維護與管理措施不斷提高效果,降低火災事故風險。本文提倡從培訓教育、質量控制、項目管理與溝通及后期維護管理等方面加強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工作,提高建筑安全性。
關鍵詞:消防設施;檢測技術;施工驗收;質量控制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層建筑、綜合商場、賓館飯店等重點建筑物數量不斷增多,這些建筑物的火災防護要求愈發嚴格。因此,高效的消防設施檢測和施工驗收工作對于預防火災重大事故以及保障建筑物內人員和財產安全至關重要。針對當前消防設施檢測和施工驗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對相關技術、標準及管理進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討提高消防工程質量、保證工程順利交付使用的方法和措施。
一、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的基本概念
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旨在確保消防設施的正確設計、合理選型、規范施工以及有效性能,在實際使用期間保證建筑物內人員和財產安全。消防設施檢測是對構筑物內除人員疏散、有組織撤離外的其他消防安全設施進行全面、系統的技術檢查和評估,包括消防水系統、消防電梯、消防應急廣播、火災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等,其目的在于確保設施按照規劃、設計及規定進行施工,符合相應技術參數要求,實現消防安全預期功能。施工驗收是從設計圖紙、施工質量、設備性能驗證、系統聯動以及防火防護等方面對整個消防工程進行評估,目的是核查消防設施工程是否符合相關規范、標準及設計圖紙要求,進而判斷其是否滿足設備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應遵循國家及地方消防規范、標準、技術要求,包括《建筑消防設施驗收規范》《消防設施工程質量管理辦法》《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1],還應掌握各類消防設施的性能參數、工作原理及適用范圍,如消防電梯運行速度、負荷能力;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壓力、流量要求;火災報警系統的探測靈敏度、警報契合度等。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全面借助現代檢測技術、試驗方法和手段,進行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工作,如在線監測、紅外熱成像、計算機模擬火災過程等。
二、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的技術要求
(一)消防設備檢測技術
消防設備檢測涉及的主要檢測對象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泡沫噴射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煙霧排熱系統等。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需驗證探測器的靈敏度、控制器的邏輯功能、火警的響應時間,同時在驗收前清洗感煙室。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檢測重在噴頭動作溫度、噴水覆蓋范圍、流量、壓力等方面,如GB5121-2017對臨時式噴水滅火系統風量要求最大送風風量不低于19800m3/h,并且風壓達到2000Pa。泡沫噴射滅火系統則需要監測泡沫液濃度、噴射距離、數量及壓力等指標,泡沫液濃度應保證在94%-99%的范圍內。對氣體滅火系統進行檢測時,需要關注存儲瓶的壓力、噴射孔徑以及閉鎖元件的狀態,保證滅火劑能在120秒內快速釋放[2]。在煙霧排熱系統方面,需要檢查風機的性能、煙風阻力和排煙口面積等參數。例如,根據GB16806-2018要求,市政消防用排煙口風量應大于22m3/s。必須關注消防應急照明系統、消防電梯以及消防給水設施的檢測工作,消防應急照明系統需檢驗照度值、照度均勻度、備用電源運行時間等,如GB17945-2010規定的應急照明照度不低于1lx。在檢測消防電梯方面,包括電梯的起停性能、消防控制功能、轎廂與井道間隙等,如GBT12510中規定的平均運行速度應符合工程要求。消防給水設施的檢測則針對消火栓系統、噴頭和水流探測系統檢查,確認壓力、流量、噴射距離等方面符合預設標準。綜合運用現代檢測技術、試驗方法和手段,全面保障消防設備的性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確保火災發生時消防設備能迅速啟動并提供有效支援[3]。
(二)消防系統驗收技術
消防系統驗收技術在評估消防工程和系統性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實施應急疏散系統報警試驗時,需確定疏散通道路徑累積長度與設計規格一致,特別關注直徑至少達到1.5米的安全出口。根據GB50374-2017的要求,消防檢測系統的傳輸距離應控制在1000米之內,節點數量不超過1024個,同時確保火警信息傳輸和系統的重新傳輸時間在規定范圍內[4]。此外,實時監測消防設施還需要包括消防供水系統監測和消防電梯運行監測,并預留匹配的控制功能,以保障全方位監控消防設施。具體而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控制器應具備8700ms內的數據處理能力,火警響應時間在60秒內。消火栓系統的流量與壓力指標分別不得低于5L/s、025MPa,配套消防泵增壓額定流量應達到25L/s。對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密閉噴頭的動作溫度一般在68-74℃,離散噴頭覆蓋范圍則需要達到100平方米。疏散指示顯示器的工作電壓需要在24V±6V范圍內,重復使用次數不小于500次。火警響應演示的反應時間不得超過10秒,實驗發現火警后控制器應能及時啟動各響應動作[5]。
(三)相關標準與規范
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工作要在嚴格遵循各項國家和地方消防法規、技術標準及規范的基礎上進行。主要依據的法規和標準包括《建筑消防設施驗收規范》(GB50345-2014)、《建筑防火設計規范》(GB50016-2014)、《消防設施工程質量管理辦法》(GB1-2011)以及《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T30585-2020),這些法規明確規定了消防設施工程在設計、施工、驗收過程中應遵循的技術參數、程序及質量標準。《建筑消防設施驗收規范》(GB50345-2014)詳細描述了消防設施驗收的程序、要求和標準。根據規定,各類消防系統和設備應滿足預設性能參數與設計要求。《建筑防火設計規范》(GB50016-2014)則圍繞建筑物結構、功能分區、系統配置等方面,為建筑物防火設計提供全面指導意見。例如,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通道寬度要求不小于0.6米,商業建筑防火墻應符合一級防火要求,耐火時間不得低于2.5小時[6]。在遵守國家與地方性法規及標準的同時,還應根據建筑物類別和功能,靈活采用一些特定的行業規范以滿足特定需求。在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的具體操作層面,還需考慮如下技術數據:室內消火栓系統出口水流應≥5L/s,室外消火栓系統出口水流不小于10L/s;火災報警系統主機屏幕顯示火源位置的誤差應小于±10m;消防電梯承載能力≥800kg,運行速度≤1.75m/s。
三、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效果提升策略
(一)加強人員培訓教育
消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檢測施工單位員工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培訓、業務知識答疑,確保在檢測和驗收過程中能夠熟練應用消防法規、標準文件,利用實際操作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助力從業人員與行業專家進行深入的經驗交流,分享成功經驗和問題解決措施,強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專題培訓,提升檢測和驗收人員在消防領域的專業素質。在培訓中,可針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傳輸距離要求(1000米范圍內)、探測器靈敏度(二類探測器標準)、煙霧排熱系統排煙口風量(市政消防應大于22m3/s)等專業技術數據進行講解和演示。此外,關注消防設施實際使用場景,如消防水泵出口壓力參數(大于0.309MPa)、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噴頭動作溫度(68℃-93℃范圍內)和噴水覆蓋范圍等,為從業人員提供針對性的技能培訓。結合以上多維度的培訓體系,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人員將具備全面、專業的技術素質,能夠熟練運用消防法規和標準進行檢測與驗收工作。對設備性能、施工質量和實際效果的把控得更加嚴密,從而確保消防設施在投入使用后能夠有效發揮消防安全作用,保障人員和財產安全[7]。
(二)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
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需高度重視質量檢測,在對消防設備原材料、產品以及工藝等進行質量抽檢的同時,按照《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T30585-2020)和國家、地方性法規、標準進行質量審核與驗收。利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和技術,如在線監測、紅外熱成像、計算機模擬等,全面對消防設備與系統進行嚴格的檢測與監控,確保關鍵部位、重大工程項目及高風險區域得到充分關注與監管,從而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性。要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質量監測,如采用壓電傳感技術監測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壓力波動,根據GB50084-2017《火災報警控制設備》要求,噴淋系統報警壓力值應在015~060MPa范圍內,采用光纖傳感技術探測火災報警系統的感煙探測器的靈敏度,確保不同等級探測器在不同應用場景具備合適的檢測能力,運用大量先進的偵測設備與工具,有助于及時發現潛在隱患,并予以解決。在工程進度實施過程中,要重視風險評估工作,對消防設施的質量隱患進行排查,強化重點區域和系統監控,減少火災和其他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大對施工現場的巡查頻次,監督項目管理人員執行質量管理任務,保證各項檢測工作及驗收流程的真實性、有效性與合規性,以確保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工作高質量完成。
(三)優化項目管理與溝通
針對消防設施檢測,單位須定期組織項目進度與質量評估會,綜合掌握各項工作狀況,解決可能出現的難題,并制訂可行性的改善方案。保持各部門之間的順暢溝通交流,協調各部門高效銜接,有助于減少檢測和驗收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從而提高整體項目質量。加強項目管理還包括確保現場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從而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風險。對整個項目的進度和成果進行監控,采用現代管理軟件工具和方法,如項目管理軟件、關鍵路徑法(CPM)、計劃進度管理法(PERT)等,確保項目各階段的進展可視化及各項任務的高效組織。參照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過程中的專業技術數據,如實時監測火災報警系統的誤報率、消防泵組輸出壓力穩定性等指標,項目管理團隊能進一步提高消防設施的工程質量與效果[8]。
(四)強化后續維護與管理
相關企業和單位有必要對消防設施實施日常監管與保養,周期性進行消防設備檢查、維修與更新,針對設備使用年限進行合理替換。消防部門應設立消防設施的定期檢測體系,確保安全設施持續高效運行,避免因故障原因導致安全事故發生。通過對消防功能的持續優化,從根本上減少火災事故發生可能性,保證人員與財產安全。在維護與管理中,應按照CJV30-2013《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規程》進行操作。按周期性要求開展例行檢查,如一個月內對火焰探測器和煙霧探測器進行探頭清潔,每半年整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水壓試驗記錄。每年需進行全面性能檢測,確保設備運行正常,如自動報警系統主機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不少于25000小時,火災應急廣播系統音頻失真度不大于5%。針對特定場所及高風險區域,制定特殊維護與管理策略。例如,在大型商場、博物館等場所,應增加煙感報警檢測點密度,降低火災擴散風險。對于化工廠等具有較高安全風險的企業,應提高氣體滅火系統和泡沫滅火系統等關鍵設備的維護頻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消防設施檢測與施工驗收過程中,需嚴格遵循國家與地方的消防法規、技術標準、規范要求,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技能,確保項目的高質量推進。同時,強化項目管理、溝通協作與質量控制,確保消防設施的有效性及實用性,降低火災事故風險,最大程度確保人員與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洋.建筑消防設施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3(21):176-178.
[2]季麗偉,王麗華,李伯男.城市軌道交通地下構筑物消防設施檢測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設備工程,2023(18):193-195.
[3]付殿亮.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常見問題探討[J].今日消防,2023,8(07):64-66.
[4]張浩政.建筑消防設施檢測中的問題探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06):62-64.
[5]滿都那.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23(02):97-99.
[6]劉艷玲.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驗收常見問題及措施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8):93-95.
[7]吳迪.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結果評價系統的開發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2(22):188-190.
[8]周振華.解析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結果影響因素[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