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公共產品建設,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天津院校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教育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示范區與示范區“升級版”連續15年的建設成果,原創、首創并率先組織實施“魯班工坊”建設。截至目前,天津院校在亞歐非20個國家建成21個魯班工坊。自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始,習近平主席先后15次在重大外交場合就“魯班工坊”作出了重要論述。魯班工坊建設已經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行動。
魯班工坊,是天津職業教育率先實施教育部“三大計劃”,即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構建計劃、職業教育“走出去”戰略實施計劃、提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際影響計劃,并取得重大實踐突破與重大理論創新的國際合作平臺。
魯班工坊,是以中國本土化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為教學模式,以中國院校會同境外院校、中外企業開發的國際化專業標準為基本依據,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優質賽項裝備為主要載體,以中外“雙師型”師資培養及教學資源開發為必要保障,在境外創建的實施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的實體化機構。
魯班工坊,是將中國教學模式、專業標準、技術裝備、教材資源與世界分享互鑒,提供職業教育中國方案,為合作國家培養認知中國產品、了解中國工藝、熟悉中國技術的當地人才,搭建促進世界產教融合、服務國際產能合作的國際公共產品。
魯班工坊,是基于職業教育與技術培訓這一國際公共產品建設所創立的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由此形成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話語體系,塑造了中國職業教育的良好國際形象,提升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年》向全球宣示:擦亮“魯班工坊”中國名片。中國將堅持平等合作、優質優先、強能重技、產教融合、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魯班工坊”品牌核心要義,堅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贏,不斷優化和完善“魯班工坊”全球布局。繼續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在海外建設“魯班工坊”,推動中國本土化、具國際化視野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更廣泛的應用,發揮已建成的泰國、葡萄牙、埃塞俄比亞等國 EPIP 教學研究中心的作用,給更多境外合作伙伴帶去先進的教學模式、優質的教學裝備。
魯班工坊,遴選了大城技術學院、塞圖巴爾理工學院、艾因夏姆斯大學等一批優秀合作院校,對接了中泰高鐵通運、中國-瀾湄合作、中巴經濟走廊、金磚投資項目、歐洲工業再造、亞吉鐵道運營、中資工業園等重大合作項目,在境外“落地”建設了50余個專業;合作層次從中職、高職、本科到工程碩士。
亞洲魯班工坊,服務于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服務于印巴項目和中亞國家任務。歐洲魯班工坊項目在英國、葡萄牙、俄羅斯建設的中餐烹飪、智能制造、信息通訊專業,彰顯中國傳統技藝、產品質量和產業技術優勢。非洲魯班工坊,從東部埃塞俄比亞(非盟總部所在國)、吉布提,到西部馬里、尼日利亞;從南部南非、馬達加斯加,到北部埃及(阿盟總部所在國)、摩洛哥,對接中非產能合作,服務非洲2063年愿景。
魯班工坊實踐表明:中國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世界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輸入”與中國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輸出”的分享互鑒“雙線”并舉協行新格局,成為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特征。
(呂景泉? 教授,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魯班工坊國際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