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遼
摘要:會計核算屬于企業財務部門的管理工作,企業的運營及發展都離不開會計核算,其對于穩定企業的內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企業領導層人員需要重視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在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會計核算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是保障企業會計核算管理規范化的前提條件,也是確保財務管理整體科學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先是對企業會計核算的意義以及具體問題進行了闡述,隨后又對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措施展開了探討,以期能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管理;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措施;企業運營
引言
會計核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各行業企業的財務管理普遍存在會計核算管理不規范的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的市場經濟在逐步發生改變,為順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各行業企業均在企業內部引入了會計核算,通過會計核算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保障企業財務管理質量,有助于企業科學管理投資成本,并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一、企業會計核算意義
企業的經濟活動貫穿企業整體的運營與管理,并對企業各個工作項目的開展具有重要影響,有助于促進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提升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管水平。傳統的會計核算通常是在經濟活動完成之后才開始進行,主要是對經濟活動整體開辦資金的核算、記錄以及報賬等,這種會計核算方式較為適合企業經濟活動數量不多的情況。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企業為促進自身的經濟發展,均開始增加經濟活動的開展次數,為保障各項經濟活動能夠順利以及規范地開展,企業需要轉變會計核算形式,即從傳統的事后核算轉變成為事前及事中核算相結合的形式,將會計核算貫穿企業整個經濟活動,以此為經濟活動開辦資金的分配以及使用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在經濟活動開辦之前,會計核算的重點是預算,科學的編制預算能夠預測活動成本消耗,控制活動成本投入;在活動舉辦期間會計核算的重點是控制,即控制活動期間產生的非預算編制中的資金項目,盡可能在確保活動順利推進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支出。另外,為了保障企業會計核算管理的規范性,會計核算工作應從企業實際運營情況出發,在確保核算精準性以及真實性的基礎上提高企業會計核算管理水平。
二、企業會計核算問題分析
(一)機構和人員配置不當
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因較為專業化,所以其管理工作需要企業內部創建專業的管理機構,并聘請專業的會計管理人員進行管理。但是,諸多企業在會計人員以及機構方面都存在尚未按照會計核算要求開展管理工作的問題,在企業實際的會計核算管理中,領導層人員因過分重視企業運營的經濟效益,重成本、輕核算,進而造成企業內部并未單獨設立專業的會計核算機構,使企業的會計核算管理缺少基礎性保障。另外,在會計核算管理人員的招錄以及選拔方面,人才的招聘要求落實不到位,招錄的核算人員并非會計專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財務人員進行兼管,使得會計核算管理在嚴重缺乏專業度的同時,還影響了會計核算數據信息的精準性以及可靠性等,嚴重降低企業會計核算質量,影響企業財會管理工作的開展。由于受運營資金短缺的影響,企業會在內部縮減會計崗位,進而可能會精減部分會計核算管理人員,影響企業會計核算效果。
(二)核算制度和體系不完善
企業會計核算不但具有專業性的特點,其系統化特征也較為明顯,核算工作的開展需要具備規范化的核算制度以及體系等。但由于部分企業領導層人員對于會計核算的管理缺乏重視,進而使得企業內部缺少完善的核算制度以及體系,還有部分企業雖然在內部建立健全了會計核算體制,但其制度的創建存在諸多的漏洞及缺點,不僅不能為會計核算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性的參考,還會影響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擾亂會計核算秩序。在企業日常的會計核算管理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大多與企業內部缺少完善的核算制度及體系有關,導致具體的會計核算管理存在不清晰以及工作權責較為模糊的問題。加之企業內部人員對會計核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視,進而不會及時調整以及更新與核算機制相關的內容。另外,雖然有部分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意識到會計核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因其力量有限,又缺少企業內部其他部門工作人員的配合,致使核算制度的落實困難重重。事實上,企業會計核算管理中還存在多重管理問題,日常管理因過分維護個人利益而造成企業利益出現損失,例如企業管理人員濫用職權以及隨意侵占或者是挪用企業公款等。
(三)監管機制不夠健全
會計核算管理既屬于財會管理工作的范疇,又屬于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范疇。為此,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需要企業領導層在重視會計監管機制創建的同時,還要重視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構建。但是,在實際的企業會計管理工作中,企業領導層并未意識到監管機制的創建與完善對企業會計核算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內部監督管理機制的創建與完善方面。各行業企業運營會開展諸多的經濟活動,為確保經濟活動的順利舉辦,會計核算管理工作的推進需要內控監管機制提供制度保障,保障經濟活動開展的合法性以及合規性。但是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監管機制的重要性,企業內部不僅缺少專業的會計核算監管部門,且監管制度也相應缺失。實際的會計核算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使得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缺少最基礎的保障。加之企業領導層的過分干預,會計核算人員的管理工作缺乏獨立性,日常會計核算管理缺少堅定意志,容易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加之缺少規范性監管制度的指引與參考,會計核算的管理工作會出現諸多問題,影響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正常開展[1]。
(四)核算項目設置不夠規范
核算項目是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如果設置得不規范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會計核算不規范、科目選擇錯誤、分錄編寫有誤、缺少核算明細以及會計處理方式不恰當等,具體問題的分析介紹如下:會計科目使用不當主要表現在錯誤頻率較高,如固定資產管理,存在濫用職權,隨意處置固定資產的行為;收支類會計科目管理主要是指科目選用錯誤,且各科目之間的界限劃分不明顯;代管經費的管理主要是指錯誤地劃分負債科目的核算范圍;應付上級經費與應付下級經費管理主要是指核算對象模糊。而企業會計處理方式不恰當的具體表現為:(1)會計核算管理缺少實物盤點操作,且缺乏會計核算往來明細;(2)實際管理工作中,合作雙方的往來項目明細賬設置未能參考對方需求,且資金支出手續不夠健全;(3)即便是項目明細賬有參考對方需求,但缺少臺賬的輔助以及銀行余額調節表等。加之工費經費使用超出、相關會計核算票據缺少規范性,商品采購以及會議費、培訓費等相關手續不健全等,都與核算項目設置不規范有關,這不僅不利于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還會增加會計核算的工作內容。
三、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措施
(一)合理配置機構和人員
企業會計管理及會計核算工作專業性較強,且具體涉及的管理內容也較為繁雜,需要企業領導層在其內部創建相對獨立的會計管理機構,并對外公開招聘會計專業以及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高素質人才參與會計核算管理工作。此種方式既有助于確保會計管理的獨立性,防止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受到諸多不良因素的影響,又有助于提高會計核算的專業性,保障會計核算的管理質量。與此同時,會計核算管理職位應由專人勝任,避免出現企業領導層兼任或是其他部門管理人員兼任的現象,避免破壞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的合理配置。另外,會計核算機構的創建及具體管理崗位人員的分配都應公平、公正以及公開,盡可能地保障機構以及人員的合理配置,以便提升企業會計核算的效率及水平。
(二)完善核算制度和體系
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各行業企業與時俱進,實時調整會計管理方案,不斷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以及核算體系,盡可能地在實際的會計核算管理工作中彌補會計核算體制中的諸多漏洞,為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各行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各行業企業若想獲得穩步及健康的發展,就需要重視會計核算機制的完善問題,具體完善措施介紹如下:(1)企業領導層需要在企業內部定期組織會計核算人員進行培訓,明確劃分企業資產與個人資產,保障會計核算人員能夠在了解核算詳細流程的基礎上,規范性開展會計核算管理工作,為會計核算管理的規范性提供保障,確保會計核算結果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等。(2)企業領導層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管理,通過內控制度的完善為會計核算制度的健全提供理論參考,并有助于及時彌補核算漏洞,保障企業無形資產以及固定資產管理的安全性。(3)企業領導層除了需要加強內控管理以及會計核算管理之外,還需要重視成本核算制度、計量管理機制、財務管理機制以及資金審批體制的建立與完善等,以便為會計核算制度及體系的健全提供參考[2]。
(三)健全財務監管機制
企業的會計核算涉及多方面內容,需要企業領導層注重對會計核算的監管,而會計核算屬于財務管理工作之一,健全財務監管機制可為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提升財務監管水平,既有助于提高會計核算效率,又有助于保障會計核算質量。一方面,企業領導層需要在其內部設立專門的財務監管審計機構,做好實時監察會計核算的工作,以便及時發現會計核算中的不規范管理行為或是管理問題。另一方面,在財務監管審計機構創建完成之后,企業可以對外公開招聘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來管理機構,并在健全財務監管機制的同時,積極與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作,嚴格監督并防止財務管理工作出現違規操作的行為,實時督促會計核算人員嚴格按照財務監管制度的相關規定開展管理工作,以便為后期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起到警示作用。另外,財務監管機制的完善還需要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通過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會計核算的管理進行實時監督,并依據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不斷調整以及優化財務監管機制,使其能夠在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督促企業規范化管理內部會計核算,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四)規范核算項目設置
核算項目屬于會計科目的一種輔助性核算,雖然具體的管理工作內容較為繁雜,但其具備減少會計科目明細的作用。我國針對會計核算項目的規范化設置制定并出臺了諸多法律條文,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等,其中針對企業會計核算科目的設置制度有明確規定。如企業會計各項管理費用的核算設置,包括企業日常的經營與管理費用,如工費經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咨詢費以及各類企業管理雜費等。各項管理費用的核算需要科學的分錄編制、準確的科目選擇及設置,需要會計核算人員重視會計核算管理的規范性,科學地選擇項目設置方法,既有助于提升會計核算設置的可靠性,又有助于為會計核算管理的高質量提供保障[3]。除此之外,會計核算人員需要重視實物的盤點工作,做好核算往來明細的記錄,在項目明細賬設置之前需要了解合作方的管理需求,在健全資金支付手續的基礎上增設臺賬以及銀行余額調節表的編制環節,并在實際核算過程中以科學設置核算項目為前提,健全各類核算管理手續,避免出現科目選擇錯誤的問題,影響企業會計核算管理工作的正常推進,進而阻礙企業會計核算管理的優化,破壞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管理。
四、結束語
會計核算是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存在的價值無可替代,各行業企業若想獲得長久且穩定的發展,便需要重視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的問題。當前,企業會計核算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機構和人員配置不當、核算制度和體系不完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以及核算項目設置不夠規范等,需要通過合理配置機構和人員、完善核算制度和體系、健全財務監管機制以及規范核算項目設置等管理措施加以解決,以便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確保企業整體運營的有序性。
參考文獻
[1]辛星.加強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的對策分析[J].信息周刊,2020(3):1.
[2]孔潔.企業會計核算中的規范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市場,2022(32):172-174.
[3]楊曉晶.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措施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版,20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