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瑜 張永輝
摘要:高中是學生不同個性和才能開始顯現與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決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關鍵期,高中的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尤為重要。以“培養積極的生活者”為指向,創新學生發展指導的“指導”模式,從節點、載體、資源三個方面有序推進:梳理學生成長的重要節點,在關鍵時刻給予適時適性適度的發展指導;構建學生發展指導實施載體,以“理想信念、生活習慣、學業發展及升學、心理調適與性格完善”為指導內容,讓學生發展指導具體化、系統化﹑模式化;開發學生發展指導的豐富資源,形成“家校共育”“三高合作”“朋輩指導”的指導體系。
關鍵詞: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培養積極的生活者”
一、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指導”職能有待完善
高中是學生不同個性和才能開始顯現與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決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關鍵期。《江蘇省深化普通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實施方案》取消了傳統的文理分科,通過選科組合讓學生在高一時就要大致決定未來的專業方向和職業路徑。但是,普通高中的學生大多存在方向不明、動力不足、應對能力弱的問題。而學生發展指導作為現代學校教育的三大職能之一,尤為重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需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國家教育改革的目標已經十分清晰,即著力凸顯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強調高中教育的獨立價值,要求為學生個體發展提供一種與其成長、成熟和社會化相匹配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的過程和經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人生幸福、融入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責任等奠定基礎。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非常重視高中生涯教育。而我國的生涯教育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大多集中在高校。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開始時間相對較晚,重視程度也不夠,這造成學生的專業與職業興趣不匹配、成長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缺乏、生涯規劃意識淡薄。高中生的共性成長問題主要表現為發展方向不明、成長動力不足、社會適應能力不強三個方面。發展方向不明是指學生缺乏對自我深入的了解,學校缺乏針對性的指導策略,學生做不到合理規劃自己的未來,從而產生自我發展的迷茫與困惑。成長動力不足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學校對學生個體的個性特征關注不夠及時準確,理想信念教育不夠具體生動,課程體系不夠豐富多元,導致學生缺乏持續的成長動力;其次,是因為學生自身的發展方向不明,缺乏成長內驅力。社會適應能力不強是指學生缺乏適應社會必需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情境化的社會生活學習中不能科學理性地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更好地應對學生需求的多樣性和選擇的困惑,學校需要完善其“指導”職能,從“以教學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發展指導為中心”。
二、課題引領下的“指導”模式創新:以“培養積極的生活者”為指向,以“節點、載體、資源”為重點
2010年,華東師范大學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霍益萍教授團隊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的委托,全面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課題研究,我校成為課題組在全國選定的37所項目合作學校之一。在此基礎上,我校依托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重點資助課題“學術性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研究”,運用“學生發展指導調查問卷”,對我校全體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學生需求;組建項目組,組織教師參加華東師范大學關于學生發展指導的專題培訓。在課題的引領下,我們逐漸明晰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指導”思路—以學業發展及升學指導、生活指導、理想信念指導、學生心理調適與性格完善指導四大項目為載體,創新學生發展指導的“指導”模式。
第一階段,通過認真研究和反思目前學生發展中的相關問題,制定學校工作思路和行動計劃,整合、修訂、開發指導內容,分階段、分年級實施,逐步形成相應的工作體系。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建立起立體的、滿足多層次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學生發展指導內容體系。第二階段,依托江蘇省首批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培養積極的生活者—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探索”,形成學生發展指導工作流程:全校各職能部門全力配合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做好各項輔導工作,提高執行力;建立教師全員指導制度(包括首遇責任制、全員值勤制、導師指導制、課堂責任制等),學生發展指導導師(包括班主任,學科教師,心理教師,競賽、選修、社團指導教師等)切實做好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學校、家庭、社會合作指導,提供各類學習實踐體驗平臺和資源,設立家長講壇,讓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共同參與,指導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第三階段,為了解決第一、第二階段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學生發展指導還沒有成為教育工作的指引、學校對學生成長需求的把握尚不全面、指導工作和學校的“管理”“教學”職能交織等。這一階段的研究,依托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資助課題“學術性高中發展指導模式構建研究”,探索學術性高中在“學業發展及升學、生活習慣、理想信念、學生心理調適與性格完善”等方面的指導途徑,將學生發展指導的重要節點、實施載體以及資源有機整合在一起,優化學業發展、生涯發展、生活技能指導等學生發展指導活動,建立和完善以“培養積極的生活者”為指向、以“節點、載體、資源”為重點的學生發展指導模式。
(一)學生發展指導的價值追求
“培養積極的生活者”是我校提出的學生發展指導的價值追求。所謂“積極的生活者”,是指具有經營幸福人生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愿景與能力,能信守健康、樂觀、進取的生活原則的人。在實踐中,我校提煉了“積極的生活者”的個性特質—卓越思維、宏觀視野、積極人格、濟世情懷?!白吭剿季S”即具有“批判性思考、創造性思考、系統性思考、預見性思考”等創新思維,能在新的教育文化中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宏觀視野”即具有廣博的認知領域,關注多元文化,增強國際理解,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加深對自我以及周圍世界的理解;“積極人格”即始終擁有美好的愿景,始終保持卓越的溝通能力,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濟世情懷”即具有高度的愛國精神,對人類的關愛、對人類命運的普遍同情以及強烈的道德感,正直、誠信以及對國家與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二)學生發展指導的重要節點
首先,是問題解決導向的重要節點。高中三年,每一年都有起到關鍵作用的重要節點。高一年級:新生錄取、入學軍訓課程、適應期調整(包括生活和學業兩部分)、遠足、選科分班等;高二年級:適應期調整、學業水平測試、社會實踐、成人儀式等;高三年級:適應期調整、學長課堂、百日勵志、高考與自主招生、畢業典禮等。以高一新生初入學校為例,其發展節點是熟悉校園生活學習,通過入學軍訓課程和新生適應性課程,幫助學生快速便捷地“無縫”融入校園生活。
其次,是關鍵能力導向的重要節點。不同的學科教學,對學生的能力都有各自的特殊要求,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又都有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是基于學科的,著力培養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二是基于社團和主題活動的,著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以“中英友校月坑研究”為例,該研究的關鍵能力是合作探究,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最后,是價值引領導向的重要節點,包括卓越思維、宏觀視野、積極人格、濟世情懷四個方面。我校依托“垂直軸風力發電”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思維能力,致力于卓越思維的鍛造;通過“陽光心理社”系列活動滋養學生,培育積極人格;“模擬聯合國”主題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宏觀視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剖析熱點;“弘揚民族精神月”活動有助于弘揚民族精神、濟世情懷,踐行核心價值觀。
在學生發展的每個重要節點,都可以采取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收集學生在該節點主要面臨的問題困惑、指導訴求等,形成相應的指導策略。針對共性問題,開展專題會議,綜合各方建議,形成系統的指導策略;面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需求,由專職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
(三)學生發展指導的實施載體
根據普通高中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及學生成長需要,我們確立了理想信念指導項目、生活指導項目、學業發展指導項目和學生心理調適與性格完善指導項目這四大實施載體。
理想信念指導項目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人生目標指導,積極的人生態度指導,價值觀和是非標準指導,生涯規劃指導,環境道德指導等。該項目通過活動課程、名人課堂和主題班會實施,例如,在一些班級活動、社團活動中注重強化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在自主、自助中提升自我;通過遠足拉練、外出考察、研學游歷等形式,促使學生堅定信念,拓寬視野,豐富人生夢想,追求更高志向;通過引導學生組織參與慈善公益活動,培育社會情懷,讓學生走進社區,關注社會,從事公益慈善事業。
生活指導項目主要包括日常行為指導、問題解決指導、獨立能力指導、衛生與健康指導、人際交往指導、團隊合作指導、領導和組織技能指導等。以宿舍生活指導為例。我校是寄宿制普通高中,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受到極大的挑戰。高一入學時,學生工作處會牽頭其他部門和高一年級組,利用《新生入學指南》指導學生處理宿舍生活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針對個性化的問題,班主任利用班會課、一對一指導等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校園生活,實現問題解決能力、獨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的提升。
學業發展指導項目主要包括學習目的與態度指導、學業計劃與時間管理指導、學習方法與考試技巧指導、選課與選科指導等。該項目的實施主體是學科教師、班主任、學生發展指導教師和教務處,通過課堂教學、班會、社團活動、天一科學院等平臺載體和學生成長檔案、周記等文字載體實現指導職能。
學生心理調適與性格完善指導項目主要包括學生入學適應指導、人際交往指導、心理拓展訓練、情緒管理、自我概念發展指導、生涯心理指導、壓力管理、考前心理指導等,旨在幫助和指導學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處理學業或生活上遇到的壓力,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主要的實施載體包括系統化的課程,面向共性問題和同質化群體的團體輔導,一對一的個體指導,以及針對學生階段性心理需要的專題講座和每年專題性的心理健康月活動,等等。
(四)學生發展指導的豐富資源
在學生發展指導的實踐探索中,我校對各類資源進行統整融合,逐步形成了“家校合作”“三高協同”“朋輩指導”三個方面的資源開發路徑。
“家校合作”資源開發,即充分發揮優質的家長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解不同職業、個人成長及行業發展前景等信息,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思考與探索。我們設立特邀家長周末講堂、請家長提供合適的場所組織寒暑假社會實踐或社區服務等,逐步建立起家長資源庫。
“三高協同”資源開發,即普通高中、聯合 國內外高校、高新企業合作開設各類課程資源,包括高校各類先修課程、生涯體驗活動、名人課堂、志愿服務活動等。例如,2022年春學期,我校開設了“南大·天一地空”探究課程。這一課程的推進,有利于加強普通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大學專業設置和相關學科發展的了解,還系統學習了相應的理論知識,掌握了相關的研究技能,形成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在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大前提下,有助于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朋輩指導”資源開發包括在校學長指導、高校學長指導、校長小助理等。朋友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其成長發展和適應以后的成人社會都有重要意義。“朋輩指導”主要依托同伴互助和學長課堂推進。同伴互助是指同伴之間的互相支持、相互影響,實現共同成長;學長課堂則由學校邀請大學生學長回母校與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高中階段的學習心得,這是學生在高中生涯的“必修課”。
三、思考與展望
(一)關于指導工作的評價反饋
我校的學生發展指導工作開展十年有余,大部分的課程和實施平臺早已成為學校常規。如果想實現進一步的整合和躍升,一方面,需要重新給學生“畫像”,了解現階段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個人成長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入科學的評價機制。過去,大部分的指導工作做完就結束了,沒有太多的反饋和指導效果的檢驗。通常是看學生有沒有因為同樣的原因再次找到老師或爆發沖突,以此來確定初次指導是否有效果。還有一種可能性,學生認為老師的指導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不想浪費時間來第二次。因此,開發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發展,保證并進一步提升指導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通過反饋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現階段的學生接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身邊能利用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學生的反饋能幫助教師節約時間,更好地統整資源,改進學生發展指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建立科學的學生發展指導工作評價體系。
(二)關于指導職能的合理邊界
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屬于學校的全局性工作,與學校教務處、團委、年級組等部門存在職能交叉。學校雖然已經成立了學生發展指導委員會,對每學年的學生發展指導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由指導中心和各職能部門負責具體實施,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各部門的學生發展指導工作是相互割裂的。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學校資源,避免職能重復,建立各部門的聯動機制,是學校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關于指導教師全員化、專業化的推進
雖然我校在建設指導教師隊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不斷強調學生發展指導的教師全員化的理念,但是目前真正參與其中的教師只有專職教師和部分對此工作感興趣、有熱情的教師。有效的學生發展指導工作需要滲透到學校整體的文化氛圍中去,需要全體教師樹立“人人都是指導者”的理念,促進學生發展指導教師全員化,以形成學校發展指導工作的合力。除此之外,專(兼)職教師的專業成長、物質保障等也需要學校的助力。學校應當規范工作流程,形成制度化的管理,積極支持專(兼)職教師的專業成長、職業發展,這樣可以加快指導教師隊伍的組建和成熟,以保障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科學、規范和有效開展。
(任思瑜,江蘇省天一中學。曾獲無錫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評比高中組一等獎。張永輝,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干部,無錫市德育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