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汽車工業的百年未有之變局,從未像今天這樣劇烈過,電動化的春潮涌動,青山遮不住,浩蕩東流去。
而睿智者,總能將個人的奮斗,投身進滾滾奔流的時代主題中。
比如說,王依潤。
汽車物種的電動化演進,從來不只是單一的動力來源形式的變遷,而是與智能化相輔相成、深度綁定。尤其是輔助駕駛技術,早已從幾年前的定速巡航、車道保持、自動剎車等基礎功能,加速向更智能、更高階甚至無人化駕駛的方向闊步邁進。

事實上,相對于人們司空見慣的乘用小車,不管是長途跋涉、風塵仆仆的勞形苦心,還是封閉場景、固定路線的易于落地,商用重卡都有著和輔助駕駛更加天然的適配性。
王依潤深諳于此。
多年來,他帶領著團隊,深耕商用重卡的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無論是安全可靠性還是量產落地可行性,都取得了令業內矚目的成就。
作為智能化汽車行進的耳目喉舌,王依潤深知視覺感知系統的至關重要性。于是,夜以繼日地協同智駕科技創新隊伍探索攻關。最終研發出的IFVS-500 智能前向視覺系統,成功突破了傳統ADAS單目視覺的感知局限,實現三維場景構建、精準測距測速、實時感知、精準測距以及十余種目標屬性檢測的面面俱到,迅速在宇通、金龍等頭部商用客車企業實現ADAS方案的規?;慨a落地。


此后,IFVS-510T 智能前向視覺系統更是獲得國內Top10重卡企業的青睞,自2020年至今已累計出貨十萬套。
眾所周知,智能輔助駕駛的研發之路,像一條沒有盡頭的長河,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新技術、新算法的更迭演進。
而王依潤,便是這條長河上的奮楫篤行者。
如今,王依潤和團隊最新研發的IFVS-600智能前向視覺系統,充分應用了深度學習的創新算法,并引入視頻流和時間流等分析技術,成功實現L0—L2++級前裝ADAS駕駛輔助的量產落地,且商乘兩用,智駕新境,更上層樓。
進軍智駕,王依潤憑借的并不只是一腔孤勇,還有行業深耕20余載的睿見卓知。早在2000年,王依潤就進入了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UAES),后又擔任ROUSH汽車系統副總裁,法雷奧動力總成事業部總監等職。如今,作為上海智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人兼副總裁,王依潤始終深挖行業需求,錨定核心技術,不斷推動、加速智能駕駛輔助技術在智能重卡上的成熟及落地。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中國當前大約有1780萬名貨車司機,相對于2018年時減少了1300萬人。同時,這些司機日均工作時長較長,37.3%的人日均工作時長在12小時以上,且整體年齡偏大,70后司機在重卡領域人數占比達到了80%。
基于貨車司機人員流失,工作強度大,老齡化以及安全風險等問題,王依潤認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成熟,不僅可以將貨車司機們從常年勞累中拯救出來,還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再加上智能駕駛對節能減排大計的裨益,王依潤篤定,自己奮斗的事業,將大有可為!
星光不問趕路人,在王依潤及其創業伙伴的共同奮進下,短短幾年時間,上海智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便躍升為智駕出行領域中蜚聲業界的核心技術服務商,不僅頭部企業訂單如雪花般紛至沓來,還不斷收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國汽車新供應鏈百強”“人工智能最具價值創業企業TOP20”“最具商業潛力的20家未來出行企業”等稱號,盛譽加身,在車載視覺感知的行業賽道上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