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琳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普通高中課程的改革要求的提高,對高中教學的挑戰巨大,同時也為高中課堂氛圍的改善提供了契機。高中語文是重要學科,是對學生語文基礎素養的拔高,也奠定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基礎,為此,高中語文新課改后,需積極探索教學效能的提升策略,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做出貢獻。研究發現,目前的新課改后的教學中存在一個矛盾的現象,那就是基礎知識想要全面落實非常困難,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夠,課堂效率不高,許多教學措施僅停留于空泛的討論中。深入研究新課標的理念后會發現,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的主要方法,對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較大。
一、高中語文新課改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現有情況來看,高中語文教學在新課改之后暴露出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為對新課改理念理解得不夠透徹,降低了教學改革的實效性。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會根據教學經驗調整教學內容,學生的主觀意識往往被忽視,課堂教學互動性不強,教學質量也難以提升。
(一)缺乏有效互動
結合教學實踐來看,在實際教學階段,教師為迎合新課改,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會采用互動教學的方式。但這種互動方式只是停留于表面,缺少內涵上的互動,而且在互動的過程中并未注入太多情感,造成實際課堂效果不理想,課堂效率偏低。
(二)教學方法單一
高中教學任務重,教師為了完成進度,多數情況下會應用快速講解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傳授,為學生復習爭取時間。語文科目與其他科目性質上有一定差異,語文是綜合性課程,同時也是基礎性學科,更多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教學內容涉及面廣,需借助專項訓練去實現學生能力的強化。現實中因為互動手段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高中生思維受限,弱化了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互動流于形式。
二、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課改理念缺失
教師課改理念的缺失后果嚴重,從新課改的實施情況來看,為迎合新課改教學要求,各地陸續開展了新課改教學培訓,在培訓工作中,將教師教學理念轉變作為重點內容。盡管教師已接受培訓,但新課改的理念還未深入理解,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非常緩慢。甚至有很多教師在新舊理念沖擊下顯得茫然無措,不知如何開展教學工作,處境十分尷尬。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理念的缺失,高中語文課教學效果不佳,課堂效率偏低。
(二)教學設計的問題
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屬于教學理念的直觀呈現內容,是教師具體的課堂設想,也是教學活動的起點?;诖?,在新課改背景下,需保障教學設計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但實際教學中,教學設計往往容易失誤,導致的教學問題較多。
第一,教學設計理念陳舊。進行教學設計時,習慣性保持了以前教案的風格,導致教學個性化缺失。非常偏重知識板塊的優化,而活動板塊的設計則被忽視,只設計了課內教學內容,課外的自主探究指導板塊則被一筆帶過。
第二,教學事務過多,分散了教師精力。高中教師被過多的事務纏身,很難有時間深入剖析教材。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對學情的分析不足,教學設計過多依賴教學參考書等,造成教學針對性下降,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第三,教學目標的設計缺乏長遠性。多數教師僅注重知識傳授目標的設計與實施,教學目標缺少針對性,更缺少長遠考慮,教學設計流于形式化。
三、教學效能提升策略
(一)積極開展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屬于高效教學方法,值得推廣?;邮浇虒W推廣中,比較關心學生主體意識以及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學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調動。互動式教學中,為保障學習成果,需結合學生特點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借助師生的默契配合,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分享學科知識,提高課堂效率?;邮浇虒W,需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轉變教師的角色地位。
結合實際了解到,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學任務的制定均由教師一人完成,憑借的是教師的個體意識和多年的工作經驗。換句話說,教師主宰著教學活動,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基本上是圍繞著教師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模式,會弱化學生的自主意識,促使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對學科知識相對抵觸。這樣的語文教學,難以完成知識傳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基于此,需對教師角色及時進行轉變,改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宰者地位,讓教師成為語文知識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在具體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習進度,傳輸重點知識,還要更新教學方法,集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助力學生養成語文核心素養,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2.注重課前準備工作。
想要打造高效的互動課堂,需提前做好課前準備,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資料的搜集,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實踐表明,課前預習效果顯著,對教學雙方均有裨益,是有效開展互動教學的前提,不容小覷。新課標要求下的高中語文課堂,需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深度挖掘教材內涵,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高中生語文素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學習文章《離騷》前,為達到理想教學效果,需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布置一些作業,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為理解屈原《離騷》的深意,可讓學生利用網絡途徑搜集屈原生平事跡和端午節的相關材料,了解屈原的情感。然后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將學生收集的資料整合,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在討論中總結出屈原的情感經歷,體會屈原壯志未酬的無奈,通過高效的學習方式,鞏固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營造良好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需加強引導,培養高中生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大學生活埋下伏筆。在改變教學理念的同時,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學生,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緩解學生的抵觸情緒,合理構建課堂氛圍。例如,在《再別康橋》相關內容的學習時,為加深學生情感體驗,教師需轉變方法,通過故事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再別康橋》的深刻含義。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階段,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個人感情生活他們會比較關注,教師不要直接否決,而是要引導學生多關心作品,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為今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4.注重互動手段多樣性。
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教學中一些文章的背誦、字詞的講解會稍顯枯燥,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性會出現消退。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需應用互動式教學,在互動教學中廣泛采用多媒體等方式,吸引住學生目光,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趣味性。例如,《拿來主義》的課堂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討論祖國未來的發展路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既貼合文章主題,又激發了學習的自主性,教學成果顯著。
(二)進行有效教學評價
想要提升教學效能,有效的教學評價是基礎性保障,不容忽視。教學實踐中,需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建立恰當的評價體系,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恰當的成績評價,需做好全面分析、預判,增強師生互動,以改進學習現狀為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提高互動教學成績。除此之外,還要建立鼓勵機制,增長學生學習自信,對學生取得的成績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和獎勵,鼓勵學生相互學習,營造良性的競爭環境,實現共同進步。成績評價體系構架優化時,需明確相應的評價標準,保障評價的多元化,即將語文理論成績作為前提,重點考查實踐能力,強調學生的課堂表現,助力學生全面提升。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多組織學科競賽,內化語文知識素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精神,增強其創新能力。語文教學中,提出問題是學生能力強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同時也是探究性學習的突破口,只有敢于提出疑問,學生的興趣才會被激發,才能去探究、去深入學習,從而提高知識內化程度。因此,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必須要保障學生探究能力的專項培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可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進行《雷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對其中的角色進行扮演,還原課文中的情境,通過話劇表演的方式,體會文中角色的矛盾感,賞析《雷雨》的藝術風格。
在教學中,需開展合作探究式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借此升級教學體驗,加深學生的學習感悟。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互動手段單一, 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學生難以掌握學習重點,不能與教師開展交流,心中疑慮不能及時解決,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改善教學現狀,需合理開發探究教學模式,提高知識的轉化率。探究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廣全新的教學模式,高中語文教學中,可開展問題交流討論會,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見解,增加學習交流的機會,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借此強化教學成果。探究式教學模式作用明顯,可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學生今后發展鋪平道路。
(四)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
高效能的課堂營造,就是要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在良好氛圍中增加學生的互動體驗,使學生感受到教學形式的新穎與活潑,讓學習的過程中妙趣橫生,促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教學實踐中要相信學生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電教設備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恰當渲染課堂氣氛,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知識內化、能力增長。教師可精選與課文情境相符的樂曲,在教學中烘托氣氛,加強學生的記憶??刹扇∨錁防首x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知識理解能力,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圖畫、音樂等作為輔助創設情境,可升級教學體驗,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利用美學知識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荷塘月色》這篇課文對景物的描述十分傳神。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與作者形成共鳴,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朗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長亭送別》的學習,為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可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共同賞析昆曲表演《長亭送別》,并在課后讓學生整理相關戲曲知識的資料,自導自演課本劇。利用趣味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教學開放性。
(五)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新課標標準的要求下,教學實踐性必須要有所提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關心學生思維的養成。高中語文課堂想要與眾不同,并在教學改革中取得卓越的成績,要充分結合學生特征,利用創新思維打破教學常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與思考的深度和廣度關系密切。目前多數高中生存在的問題是自身意識匱乏,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無法自主發現問題,回答問題比較泛泛,無新意可言。受到新課改理念的啟發,教師要加強學生思維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 而不是直接告訴答案。研究發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雖然過程漫長,但卻能夠啟迪智慧,不斷激發學生潛能,對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推動作用不可估量。基于此,高中課堂教學形式的積極創新要不拘形式,結合學生發展特征采用多種方法,提高教學手段多元性和豐富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閱讀教學、訓練中,需鼓勵學生自主查找資料,通過正確渠道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積累知識,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可推廣群文閱讀,借此培養學生的專項能力。群文通常指兩篇以上的有關聯性的文本,將其進行組合閱讀后,不僅可以保障學習效率,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度解讀,從而獲得閱讀感悟,實現自我提升。群文教學效果理想,值得推廣?!短m亭集序》《石鐘山記》均是比較經典的文章,作者因仕途經歷不同,寫作風格差異較大。王羲之憂國憂民,從《蘭亭集序》詞意中可看出他為人快意恩仇;而蘇軾的自由豁達,清新豪健是他整個作品的風格。上述兩個作品,可針對性實施群文閱讀指導,依據文本內容開展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和作者真情實感產生共鳴。通過進行群文閱讀鍛煉后,學生的思維會變得靈活,看待問題時也會更加深刻。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增加了高中語文教學難度,想要創建高效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能,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互動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