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高效的閱讀可以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而這就需要教師創新閱讀方法。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策略,與當前使用的教材結構相符,與素質教育理念相符,有利于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單元主題式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一、以教材中的單元劃分作為教學基礎
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不是簡單且隨意的拼接課文,而是根據單元中課文的共同特點進行整合,突出這個單元的主題,為主題式閱讀活動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依據。對此,教師利用新型理念和目前使用的教材,并在這個基礎上備課、閱讀,充分挖掘教材課文的內涵和主旨,確定教學基調,保證方向正確,以此保證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小學高年級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要求,為閱讀教學指明方向。《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都是描述我國抗日戰爭的艱難和建國的艱辛歷程,借助這個單元的主題激發學生內心對祖國的熱愛,使其內心產生強烈的情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在使用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對教材的排版和新課標有充分了解,在教學時從整體角度講解單篇課文的內容,與單元主題結合,在單元內的課文之間構建聯系。在現在使用的教材中,單元主題劃分非常明顯,且每個單元都有一段導語,突出課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同一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時,需尋找課文的共性,并分析課文描述內容和方法的獨特性以及差異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升華主題,引發學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二、將單元主題作為教學活動切入點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普遍采取分解知識的方式落實活動,即從詞語和句子等細節分析引導學生,使其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可將一定的知識內容呈現給學生,但是學生的主動性不足,閱讀能力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單元主題式方法進行閱讀教學,改進閱讀教學的流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直接切入主題
閱讀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體現教學藝術性的重要過程。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藝術措施導入閱讀主題。在呈現主題的背景下,促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欲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在理解單元主題的含義上則會水到渠成。
(二)帶領學生走進閱讀文本,感知整體內容
教師為學生呈現主題后,還需要引導學生進入單元主題中。在初期了解單元主題時,可以認真閱讀單元的導語,了解單元的主要內容和需要掌握的要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這個單元的教學目的。在明確本單元的閱讀目標以及要求之后,學生自主預習課文的效率則會得到提高。學生受到年齡和學習經驗等因素的影響,自主閱讀能力還不是很高,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從而進行合作自主式的閱讀,引導學生解決閱讀時遇到的困難,鼓勵學生順利完成閱讀;其次,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整理閱讀后的感受等;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對課文進行認真朗讀和感悟。例如,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的課文中,有的單元以“大自然”為主題,在這樣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1.認真學習單元導語。
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引出單元主題,而后呈現導語內容,要求學生閱讀。在閱讀時,通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閱讀之后,你看見了一個怎樣的大自然?”等問題突出主題,使學生初步了解單元內容,并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隨后,教師提出學習這個單元的幾點要求,并明確標注這些要求。
2.把握好整體內容。
以小組合作形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完成自主閱讀后記錄下課文的題目、作者、課文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主要內容以及自己的疑惑等,而后在小組中積極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并且分析主題詞匯。
3.提出問題,加深理解。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拓展單元主題,加深對本單元主題的理解。如“完成該單元課文的閱讀后,同學們有被課文所描繪的美好的景色吸引嗎?你們對作者的情感如何理解呢?有哪些內容讓你們產生深刻印象?”等。在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批注閱讀占據很大比例,替代了傳統教學中照本宣科的部分,用一節課的時間增加學生對單元內容的基本了解,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提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單元主題式閱讀的興趣
教育創新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才有探索的欲望。只有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使用單元主題式教學時也同樣需要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時,需要注意規避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如傳統閱讀教學主要通過課堂講解詞語、句子的含義,干巴巴地將課文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興趣不足,效果難以得到保證。而在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或者借助多媒體進行情景再現,增加課文內容的畫面感,同時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以及生活實踐展開教學,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高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利用學生在已閱讀文章中掌握的知識和技巧閱讀新的課文,從而降低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難度。例如,六年級講述自然風景的單元主題閱讀中,教師可以借助以前學過的《憶江南》,喚醒學生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引導學生認真感受其中的大自然情境。此時學生的閱讀教材內容統一,可以減少其他因素對學生思維和感受的限制,使其貼近自然。與此同時,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營造與主題相符的氛圍,利用寧靜舒適的音樂、恬淡優雅的景色吸引學生,學生的聽覺和視覺都會參與其中,多角度、多感官的刺激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身臨其境,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表演活動,激發學生對單元主題式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等課文的單元中,主題是父愛、母愛。為了深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并理解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可以設計表演活動,學生分組扮演課文中的人物,演繹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同時,與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進行對比,促使學生理解父愛母愛,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明確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性
已經進入小學高年級學習的學生,其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有所提升,自主性也隨之增強,在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對構建主題的理解尤為重要。例如《少年中國說》一課的閱讀教學中,單元主題是中國的自立自強,擺脫被奴役的命運。教師在進行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時,沒有直接點出主題,而是以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理解,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從而理解主題,理解課文主旨;而后安排學生發言,在學生明確主題的同時,拓展單元主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為了突出學生主體性,閱讀中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化發展,采取因材施教措施。首先,教師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使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性,而這一點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每一位學生都保持公平公正,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始終被教師關注著,進而使學生樹立信心。其次,教師在實施因材施教時,可以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比如,在進行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書籍等,對全體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進而結合教材中的不同單元主題向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書籍。最后,教師可以組織讀書會的活動,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重視閱讀活動中單元主題的拓展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新課改的重點,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積累語言素材,以便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教師從單元主題出發,結合目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低、盲目閱讀的現象,將教材上的單元主題與課外閱讀直接聯系起來,補充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從點到面,將零散的材料整合在一起,增加學生閱讀方向的明確性。
小學語文高年級的很多課文都是名家作品或者節選內容,都是精華,而簡單地學習幾篇課文并不能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具體性。因此,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出發,尋找合適的課外閱讀資源,補充單篇內容或者單元主題內容。例如學完《伯牙鼓琴》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管鮑之交”“舍命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等故事,增加學生對朋友知音的了解,可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并且有利于學生了解更多關于友情的成語,有效拓展教材內容。此外,文言文本身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難度較高的內容,《伯牙鼓琴》只是其中之一,教師在講述其他文言文時,也可以適當拓展內容,以便深化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語文教學的本身是使用教材教學,但不僅僅是依靠簡單地教課本上的內容。教師在使用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方法時,很多課外資源也適合教材中的單元主題,教師可以將課內外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拓展主題,有效補充教材中的內容,進而提升自身的閱讀教學水平,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目的。
六、加深師生對單元主題閱讀的認識
要想保證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中的應用價值,需要加強教師和學生對此的認識,促使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積極且合理地進行閱讀。首先,加深教師對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認識。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對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了解和認可度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也會影響教學內容的閱讀效果。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提出單篇課文的主題和單元的主題,說明教師對課文的編排方式有一定了解,在閱讀教學中會從整體上出發,增加教學內容與主題的關聯性,并且會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結合,突出整體觀念,拓展閱讀內容,提升閱讀教學價值。其次,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認識。在筆者的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都發現教材上的課文排版以“單元主題”為主要形式,但是學生對每一個單元的整體主題理解還不夠深入,閱讀時也沒有很清晰地認識到單元內的課文與單元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有正確的認識。例如學習《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這幾篇課文后,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回顧課文的內容,尋找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利用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掌握主題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為了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認知,教師要注意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度,如果學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雖然理解每一篇課文的內容,但是沒有發現課文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進而提升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效果。最后,加深師生對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認識,是保證該方法應用效果的重要基礎,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應用單元主題式方法,閱讀質量可顯著提升,語文教學水平顯著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也會隨之提升。
七、結語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直接影響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升。語文教師的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文素養,進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